摘要: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尘埃落定,一批曾被追捧的热门专业却曝出就业预警。市场营销、英语、工商管理等6个专业毕业生简历石沉大海,企业招聘门槛悄然抬高,考生和家长陷入选专业的焦虑漩涡。
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尘埃落定,一批曾被追捧的热门专业却曝出就业预警。市场营销、英语、工商管理等6个专业毕业生简历石沉大海,企业招聘门槛悄然抬高,考生和家长陷入选专业的焦虑漩涡。
网友评论里吵翻了天。有人说,学英语的同学考了同声传译证,现在国际会议上时薪比白领还高,专业背锅太冤;也有人吐槽,工商管理毕业进了家族企业,管着十几个人的团队,谁说学这个没用?关键看家里有没有资源。
这些专业真的“烂大街”了?与其骂专业坑人,不如看清行业真相。教育部2024年数据显示,传统文科专业整体就业率不足50%,但细分领域如法律科技、跨境电商英语人才缺口却达20万。问题不在专业本身,而在学生是否踩准行业转型的节奏。
企业要的从来不是“专业对口”,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年某互联网大厂招聘市场营销岗,录取的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只因他用Python做了用户画像分析。反观纯市场营销毕业生,还在写千篇一律的策划案,怎么拼得过?英语专业更明显,AI翻译抢了基础笔译的活,但科技公司的本地化服务、国际品牌的文化传播岗,缺的是懂技术+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选专业别被“热门”绑架,得看十年后的行业趋势。法学专业就业率低,但法律科技方向毕业生进互联网大厂做合规,起薪30万+;新闻与传播看似萎缩,可懂数据分析的新媒体运营,在MCN机构抢着要。中国政法大学去年新增法律科技课程,毕业生就业率直接提升20%。这说明,不是专业不行,是你没看到它的新赛道。
家长和考生最该警惕的,是“随大流”思维。十年前土木工程火到爆,现在却成了裁员重灾区;五年前人工智能被吹上天,今年部分高校已缩减招生。专业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不适合时代需求。与其纠结专业名称,不如培养“可迁移能力”——写作、数据分析、沟通协调,这些才是职场硬通货。
选专业不是赌未来,是选赛道。你觉得专业重要还是能力重要?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柳运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