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 | “同样是抗癌,别人瘦骨嶙峋,我胖26斤,咋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03:25 4

摘要:这是很多超重肥胖的肿瘤患者最常问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肥胖=不健康”,的确,肥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一旦进入抗癌阶段,体重问题却变得复杂:

“我乳腺癌治疗后,一年半胖26斤,怎么办?”

“ 我这么胖,会不会让肿瘤长得更快? 是不是得一边治病一边减重?”

这是很多超重肥胖的肿瘤患者最常问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肥胖=不健康”,的确,肥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一旦进入抗癌阶段,体重问题却变得复杂:

体重过高,可能增加并发症,但体重下降过快或伴随肌肉流失,也会让病情雪上加霜。 那么,正在抗癌的你,到底该不该减重?日前,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体重管理门诊正式开诊,小编邀请临床营养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肥胖与肿瘤的关系

肥胖可促癌,治疗也会“催胖”

成年人的理想体重指数BMI,在18.5~23.9之间,对于中国人来说,BMI≥24 为超重,BMI≥28为肥胖。

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秦晋表示,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肥胖增加食管癌结直肠癌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风险

主要原因是:

身体长期处于轻微炎症状态,有利于肿瘤生长;

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促进细胞增殖;

激素水平紊乱,如雌激素偏高,会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风险。

另一方面,抗肿瘤的治疗也可能导致体重上升。比如:盲目过度进补、一味静养,能量摄入大于消耗。

除此之外,某些药物会改变身体的内分泌水平,降低脂肪的代谢速度,促进脂肪堆积和水分潴留,从而引起肥胖或水肿,造成体重增加。

如防治化疗不良反应时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他莫昔芬)、卵巢功能抑制剂(如戈舍瑞林)等。

因此,肥胖既可能是肿瘤的病因之一,也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那到底该不该减重?秦晋表示,主要看阶段,看身体。

肥胖的确会影响抗肿瘤治疗。例如肥胖者的手术风险更高,术后伤口愈合更缓慢,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除了近期康复,肥胖对远期预后也有影响,有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诊断后如果体重指数增加0.5~2.0kg/m²,复发风险将增高40%。

但是,也并非所有证据都支持减重。在某些研究中,BMI≥30的肥胖患者,接受免疫治疗5年总体生存率会更高。肿瘤本身就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很容易伴发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症状,如果在确诊初期或治疗期间一味追求减重,可能掩盖问题,加重营养不良,从而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管理>减重

不是为了变轻,而是为了变强

先说结论:已经肥胖的患者应控制体重不继续增加,不要紧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而是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来增加肌肉量、增强体质。

治疗期间

对于刚刚确诊肿瘤,或正在经历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肥胖患者,建议稳定体重,不主动减重。此时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营养、维持体力、耐受治疗,避免营养不良。

病情稳定康复期

对于疾病稳定或康复期的患者,可以采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的综合管理模式,不用设置短期减重目标,而要把目光放在长远的体质提升上。

饮食应该保证能量适宜、蛋白充足(每天每公斤体重1.2–2克)、食物多样,避免极端饮食,如不吃主食。

秦晋表示,以 体重80公斤成年人为例,每天需吃够96克蛋白质,分散到三餐一共需要吃150g瘦肉、100g豆腐或400ml豆浆、1个鸡蛋、300ml牛奶,再加上日常量的主食和蔬菜,就能满足蛋白质需求。

运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抗阻训练(如深蹲、哑铃等),以增加肌肉、提升体能。

有研究表明,经过长期运动训练的肿瘤患者,即使体重没有明显改变,疾病预后也会更好。

月度评估很关键

体重管理期间,建议每月“复盘”一次。 先看“成分”,尤其应监测肌肉量,建议进行人体脂肪成分分析,结合体重、腰围、小腿围,目标是减脂又增肌。 再看“功能”,如握力是否上升?步行速度是否更快?上下楼是否更轻松?生活质量提升了,才是真进步。 最后看“化验”,白蛋白、前白蛋白反映营养状况,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反映身体代谢状态。

如果出现了 明显食欲下降、进食减少;或者明明没减肥, 3个月内体重却下降>5%,或6个月内>10% ,应尽快就医 。 举个例子:体重80kg的患者,在没有刻意减重的情况下,3个月体重减轻大于4kg,或6个月体重减轻大于8kg。

体重管理门诊

营养师专业评估、定制计划

想减重、又怕不健康,肿瘤患者的体重管理有没有简便易行的办法? 当然有。

日前,为方便肿瘤患者做好体重管理,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临床营养科开设的体重管理门诊正式开诊,配备人体成分分析仪、静息能量代谢车等专业设备,可准确测量脂肪、肌肉、基础代谢等指标,由专业的营养师为您提供专业评估、科学制定个性化的营养与运动计划。

肿瘤患者关注体重,不仅要关注“减”,更要关注“增”,在很多情况下,肿瘤患者更需要的是营养补充——尤其是因手术、放化疗导致食欲下降、体重丢失的患者。临床营养科开通线上咨询服务,广大患者和家属朋友可通过以下途径联系我们,随时随地,让营养师看看您“吃得咋样”。

【声明】本文仅作为医疗健康知识分享,不用于任何广告商业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专家简介

秦 晋

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国家注册营养师,主要从事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营养相关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等工作。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传播学会卫生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获首届全国营养师技能大赛老年营养与慢性病管理组一等奖。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 3篇,参编专著1部,主持厅级课题1项。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