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杂志刊登《郸城地名的由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14:13 1

摘要:3月24日,《中国地名》杂志微信公众号发布郸城作者朱应召创作的《郸城地名的由来》,并拟于近期在杂志上刊登。《中国地名》杂志创办于1984年,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1992年被授予“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称号,不仅成为全国区域地名战线的工作指导类杂志,也是

3月24日,《中国地名》杂志微信公众号发布郸城作者朱应召创作的《郸城地名的由来》,并拟于近期在杂志上刊登。《中国地名》杂志创办于1984年,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1992年被授予“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称号,不仅成为全国区域地名战线的工作指导类杂志,也是国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唯一指定传播中华地名文化、发布区划地名信息、展示区域经济成果、揭示地名地理特征概貌的唯一权威平面媒体,在促进旅游、交通、商贸、地产建设、推出地方名牌名产名品名物,以及城市、乡镇品牌构建等方面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郸城地名的由来》一文讲述了老子在郸城炼丹功成高呼“丹成了”,从而为郸城留下地名“丹成”、历经时代发展演变为“郸城”的故事,同时还讲述了老子从鹿邑前来郸城炼丹途中,经过汲水古道在红河取水而饮、留下地名“洪溪镇”,历经时代发展先后演变为“坟店集”和“汲水镇”的故事,是郸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特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郸城地名的由来》

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是河南鹿邑人,其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提起他,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道德经》——老子的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而在民间传说里,升仙后身为“太上老君”的他,还有一项著名的本领,那就是炼丹——我们都知道,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因为偷吃了他炼的仙丹,成了金刚不坏之躯,刀枪斧戟伤不了,风雨雷电奈何不了;后来在乌鸡国,孙悟空向太上老君求取了一粒仙丹,结果使得乌鸡国国王起死回生……由此可见,老子的炼丹本领是多么出神入化。

提起老子炼丹,就不得不提与老子故里鹿邑相邻、于1952年建立的郸城县——郸城又名“丹城”,取自老子炼丹成功后仰天高呼的“丹成了、丹成了”,久而久之,“丹成”就流传成了“丹城”、“郸城”。

郸城位于河南省东部,是豫皖两省交界处,东接安徽亳州。在1952年以前属鹿邑县管辖,而老子炼丹的地方,相传,就在郸城的洺河岸边——据老一辈人讲,上世纪五十年代,洺河岸边还有老君炼丹台,以及一个老君神庙。后来这些遗迹被作为“四旧”拆除了,然而关于老子炼丹的传说,却通过郸城人民口耳相传,流传了下来。

据说,老子在来洺河岸边炼丹之前,尝试过在许多地方炼丹,均未成功。后来听说洺河之水集天气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遂前来郸城炼丹——郸城有一个汲水乡,古称“洪溪镇”,坐落于郸城县城东北部22公里处,红河北侧。此处距老子故里的鹿邑太清宫约25公里,是鹿邑去郸城的必经之途。据传,不管“洪溪镇”还是汲水乡,地名都和老子相关——

汲水在古代得名“洪溪镇”,是因为老子去郸城炼丹,途经汲水古道,由于天气炎热,赶路又急,故口渴难耐。走到今汲水南半里,在一条名为红河的河中掬上几捧水畅饮,发现河水清凉甘甜,堪比天眼泉溪,慨然赞曰:“此真乃洪溪也”。从此,这里得名洪溪镇。

老子饮过红河水,在河边大树下歇息纳凉,觉得神清气爽,又重新动身前往郸城洺河岸边炼丹。

在郸城洺河岸边今大桥附近的位置,老子搭建了炼丹台,建好了炼丹炉,取洺河水,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炼制,终于炼出了理想的仙丹,激动之余,老子手捧仙丹向天高呼:“丹成了,丹成了!”声震九宵云外,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派千里眼、顺风耳打探,得知是老子李耳在郸城洺河岸边炼丹成功,心生欢喜,特恩准他位列仙班,从升仙台飞升成仙。

老子因为炼丹升仙,成为了整个鹿邑(因为当时郸城属鹿邑管辖,所以也包括如今的郸城)的骄傲,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了下来,尤其是他炼丹功成地郸城,他高呼的“丹成了,丹成了”,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丹成”二字,也被当作了地名。

后来,“丹成”二字,慢慢演化成了“丹城”,又演化成“郸城”。这就是郸城地名的由来。

而老子炼丹经过的“洪溪镇”,到隋唐时,有人开了家过路店,由于这家店不远处有户大户人家的坟茔,为了方便记忆,人们称之为坟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里生意兴隆、又逢起了集,所以这个集被称为坟店集。

到了清朝时,当时的知县谢乃果了解到这段故事后,觉得坟店这个名字既不好听也不吉利,所以就取老子在此“汲取河水而饮”的故事,将坟店集改为汲水集,沿用至今到现在,成了汲水镇,用来纪念老子在此汲取河水而饮的故事。

由此可见,郸城县以及汲水乡之名,还真是拜老子所赐,同时,更加说明了老子炼丹功成在郸城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虽然这里所说的炼丹,并不一定是神话传说中被孙悟空偷吃的那种仙丹,但至少说明,老子与郸城有着非常深的渊源。

这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郸城属于鹿邑的一部分,更因为郸城还有另一位在此得道成仙的人物,也与老子炼丹的故事有关——这个人姓王,名讳不详,被民间尊称为“王子”,据传,王子为解家中生活困苦,经常到丹城卖柴。当时老子在丹城大桥北头设立炼丹炉,因王子卖的柴里有一种叫“龙角木”的柴,是炼丹的好燃料,所以,老子一直买他的柴,两人因此结成了忘年之交。

传说中,老子炼丹成功升仙后,为了感谢王子卖柴帮自己炼丹,同时自己在仙界炼丹也需要人砍柴,于是就和玄武真人一起前来点化王子。他和玄武真人变成两个老头在大桥下对弈,王子卖完柴前来观看,不觉时光飞逝,等老子与玄武真人下完棋,告诉他已经过了七天,该回去了,他才恋恋不舍的离开,离开后发现世上已经过了千年有余——而王子,也在观棋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悟道成了仙,成为在当地名气仅次于老子的传说人物。

从此,郸城流传起了这样一首诗:“王子去求仙,丹城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首诗也从侧面印证了老子在郸城炼丹功成的流传有多广,至今,在郸城洺河的源头,还矗立着一座高高的“丹成”雕塑,向世人讲述着这段故事——虽然神话传说终究只是传说,但是,老子与郸城之间这些故事,尤其是郸城、洪溪、汲水等地名的来历,成了郸城人民口耳相传、津津乐道的事情,每当有外地人前来郸城游玩,大家都会讲起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老子与郸城地名的故事……

来源:风云人物传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