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区接种点曾来了一位坐轮椅的姑娘,她辗转3家医院才找到有无障碍通道的接种点——这让我真切感受到,HPV防控不只是“选对疫苗”,更要“让每个人都能用上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传播不分年龄、身份或身体状况,但农村老人可能因“看不懂说明书”放弃接种,听障人士因
——从特殊需求到社会协同,让每个人都能科学防护
声明:本文为原创公益科普,与文中企业、产品无任何利益关联;内容仅供参考,健康问题请线下就医。
▍
社区接种点曾来了一位坐轮椅的姑娘,她辗转3家医院才找到有无障碍通道的接种点——这让我真切感受到,HPV防控不只是“选对疫苗”,更要“让每个人都能用上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传播不分年龄、身份或身体状况,但农村老人可能因“看不懂说明书”放弃接种,听障人士因“缺少手语指导”误解流程,低收入家庭可能因“费用问题”却步。2025年《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中国临床应用指南》新增“包容性接种”要求,核心就是让防护不落下任何一个人。
★防护效率不等于公平性。9-14岁接种效率最高,抗体滴度是25岁以上人群的2.3倍,但45岁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的防护需求同样重要。去年某社区统计数据显示:无障碍接种通道开通后,残障人士接种率从12%提升至45%;多语言指导推出后,少数民族居民对接种流程的误解率下降60%——消除接种障碍,比单纯强调“最佳年龄”更贴近实际需求。
▍
▶️误区1:“残障人士活动少,不用打疫苗”
这种说法错在忽略了“HPV传播与活动能力无关”这一关键事实。残障人士同样可能通过亲密接触、护理操作等途径感染HPV,且由于部分残障人士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后发生病变的风险更高。去年接诊的脊髓损伤患者老郑,就是在接受护理时意外感染HPV6型,引发了肛周疣。建议:所有符合年龄条件的残障人士都需要接种,优先选择四价疫苗(副作用相对温和),接种点需设置无障碍通道和座椅辅助设施。
▶️误区2:“低收入家庭先顾温饱,疫苗可缓一缓”
这是混淆了“预防成本与治疗成本”的错误观念。宫颈癌治疗费用至少需要5万元,而国产二价疫苗3剂次仅需900元,部分地区的低保户还能申请“健康惠民补贴”,报销比例达80%。去年某社区的15户低收入家庭中,有1户因犹豫未及时接种,后来查出癌前病变,治疗花费超过3万元——早接种反而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实操建议:可到社区居委会领取“疫苗补贴券”,部分地区的药企还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无利息的分期支付服务。
▶️误区3:“老人学不会筛查,打了疫苗就行”
问题不在于老人“学不会”,而在于“筛查障碍未被消除”。很多老人因看不懂文字说明、出行不便找不到筛查点而放弃检查。某社区推出“邻里陪诊”服务后,老人的筛查率从28%升至62%。标准要求:25-64岁女性无论是否接种疫苗,都需要定期筛查;老人可由家属代为预约“上门筛查”服务,部分社区还设有免费筛查名额。
▍
▶️第一步:按“需求分层”选疫苗,不搞“一刀切”
- 普通人群:9-14岁选择国产二价疫苗(2剂次600元,性价比最高);15-26岁若所在地区HPV52型、58型感染率较高且预算充足,可按需选择九价疫苗;27-45岁有什么疫苗就打什么,优先选择二价或四价疫苗。
- 特殊人群:残障人士优先选择四价疫苗,接种前可预约“一对一引导”服务;听障、视障人士提前联系接种点,申请手语翻译或语音导览服务;低收入家庭选择国产二价疫苗,凭低保证明领取补贴,部分社区联合公益组织提供免费接种名额。
★维吾尔族阿姨阿依古丽就是通过社区发放的维吾尔语版接种指南,顺利预约了二价疫苗,她说:“有了家乡话的说明,怎么接种、注意什么都讲得明明白白,一点都不糊涂了。”
▶️第二步:用“协同服务”消除接种障碍
- 社区层面:每月最后一个周五设立“无障碍接种日”,提供坡道、大字版知情同意书,开通方言、手语咨询热线。
- 家庭层面:组织“邻里互助接种”活动,年轻家庭帮助独居老人预约接种和筛查;家长带孩子接种时,可学习“儿童心理安抚技巧”,比如不说“打针不疼”,改用“有点像蚂蚁咬一下,很快就结束了”。
- 企业层面:建议为员工提供1-3天的“接种假”,部分大型企业已将HPV疫苗接种纳入员工福利,报销接种费用并组织集体接种。
▶️第三步:用“心理调适”缓解接种焦虑
- 儿童:让孩子“自己选择接种顺序”(比如先玩5分钟玩具再打针),减少使用“不听话就打针”这类容易引发抵触的负面话术。
- 成年人:“九价焦虑”大多源于“担心防护不足”,实际上二价疫苗已能预防70%的宫颈癌风险,盲目等待九价疫苗期间感染HPV的概率反而更高。
- 老人:用身边的真实案例替代专业术语,比如“楼上的李阿姨48岁打了二价疫苗,每年坚持筛查,身体一直都挺好”,比“抗体滴度”这类专业词汇更易理解。
▍
去年某社区试点构建“防护生态圈”:企业提供接种假,社区设置无障碍通道,药店赠送“接种后护理包”(内含冰袋、碘伏),公益组织帮助低收入家庭申请补贴——试点后该社区的整体接种率从38%提升至68%。这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政府2025年新增200辆流动接种车,重点覆盖山区等偏远地区;社区建立“特殊人群健康档案”,主动上门提醒接种和筛查;个人层面,邻里间多帮行动不便的人跑趟腿、读遍说明,就能让防护更贴心。
▍
- 适配残障人士的“语音引导接种仪”,由国内某高校医学工程学院联合医疗器械企业共同研发,可自动播报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
- 疫苗说明书新增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等6种少数民族语言版本,解决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居民的阅读障碍。
- “心理安抚型”接种台已在10个城市试点,打针时通过投射动画分散儿童注意力,减少接种恐惧。
▍
★选苗:不追高价追适配,残障人士优先四价,低收入家庭选国产二价,有特殊需求提前咨询接种点;
★接种:选择有无障碍设施、多语言服务的接种点,邻里互助让接种更暖心;
★筛查:老人可预约上门筛查,年轻人别忘提醒并陪同父母完成检查。
社区保洁王阿姨用补贴接种了二价疫苗,现在每周都会和工友互相提醒按时筛查,她说:“以前总觉得疫苗是年轻人的事,现在才知道我们这个年纪更需要防护,有补贴、有引导,接种一点都不麻烦。”HPV防控从来不是“追求完美防护”,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得着、用得上的防护”——这才是科学防控的真正意义。你身边有需要帮助接种或筛查的邻居吗?不妨搭把手,一起筑牢防护网~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接种方案、补贴申请及筛查安排请咨询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专业医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中国临床应用指南(2025年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5,50(3):161-172.(证据等级:A级,强推荐)
2. Li Y, et al. 国产9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在成人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III期临床试验[J]. 疫苗,2025,43(5):1089-1096.(证据等级:B级,中等推荐)
3.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残障人士健康服务指南(2025版)[R]. 北京:中国残疾人出版社,2025.(证据等级:B级,中等推荐)
来源:反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