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保缴费基数和工资总额的关系解析(云南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22:58 1

摘要:直接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社保缴费基数通常是按照职工上年度全年工资的月平均值来确定的,这意味着工资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保缴费基数的确定。具体来说,工资越高,社保的缴费基数也就越高;反之,工资越低,社保的缴费基数也就越低。但需要注意的是,缴

一、云南省2024年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如下:

最高基数

上限:按2023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7177元)的300%确定,即21,531元/月

最低基数

下限:按2023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7177元)的60%确定,即4,306.2元/月

注意事项

• 实际缴费基数需根据个人实际收入在上下限范围内确定,低于下限按下限缴纳,高于上限按实际工资缴纳。

• 2025年具体基数可能有所调整,建议以当地社保部门最新通知为准。

二、 社保缴费基数和工资的关系:

直接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社保缴费基数通常是按照职工上年度全年工资的月平均值来确定的,这意味着工资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保缴费基数的确定。具体来说,工资越高,社保的缴费基数也就越高;反之,工资越低,社保的缴费基数也就越低。但需要注意的是,缴费基数并非完全按照个人工资俩确定,它还受到上下限的限制。下限通常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上限通常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00%。

三、 工资与社保基数不一致时的合法性判断:

社保缴费基数的法定标准依据上一年度月均工资确定,月均工资收入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参保单位的缴费基数是本单位参保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

月均工资,即工资总额,包含: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津贴和补贴等全部税前收入。

国家统计局“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通知”(统制字(1990)1号)中对工资总额的计算做了明确解释: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出现差异时是否合法的判断依据如下:

1、 合法情形:

(1) 工资高于(大于等于)当地社平工资300%时,按300%封顶值缴纳;

(2) 工资含年终奖等年度性收入,导致基数高于当前月薪;

(3) 工资低于(小于等于)当地社平工资60%时,按60%缴费。

2、 违法情形:

(1) 实际工资介于社平工资60%-300%之间,但企业按最低基数缴纳;

(2) 拆分工资结构(如虚设社保补贴)规避足额缴费。

以上情况需如实申报,即按照员工实际工资申报缴费基数。

3、 企业面临的风险:

(1) 法律处罚风险:经社保部门或劳动监察部门查实,责令限期改正,要求企业按照实际工资重新调整社保缴费基数,并补缴之前的差额部分。同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若逾期仍不缴纳,还会被处以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2) 劳动纠纷风险:员工为维护自己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甚至提起诉讼,耗费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对,还会对企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3) 税务稽查分享:企业的社保数据与税务数据对比不一致,可能引发税务稽查,一旦被认定存在问题,将面临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及罚款等处罚。

四、 应列入工资总额用于申报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的项目:

1、计时工资,包括:

(1)对已完成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即基本工资部分;

(2)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

(3)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4)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技能工资及岗位(职务)工资;

(5)职工个人按规定比例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职工受处分期间的工资、浮动升级的工资等。

(6)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

2、计件工资,包括:

(1)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2)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奖金,包括:

(1)生产(业务)奖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安全(无事故)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提前竣工奖、外轮速遣奖、年终奖(劳动分红)等;

(2)节约奖包括各种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节约奖;

(3)劳动竞赛奖包括发给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的各种奖金;

(4)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年终一次性奖金、机关工人的奖金、体育运动员的平时训练奖;

(5)其他奖金包括从兼课酬金和业余医疗卫生服务收入提成中支付的奖金,运输系统的堵漏保收奖,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从各项收入中以提成的名义发给职工的奖金等。

4、津贴,包括:

(1)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包括:高空津贴、井下津贴、流动施工津贴、高温作业临时补贴、艰苦气象台(站)津贴、微波站津贴、冷库低温津贴、邮电人员外勤津贴、夜班津贴、中班津贴、班(组)长津贴、环卫人员岗位津贴、广播电视天线工岗位津贴、盐业岗位津贴、废品回收人员岗位津贴、殡葬特殊行业津贴、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岗位津贴、环境监测津贴、课时津贴、班主任津贴、科研辅助津贴、卫生临床津贴和防检津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津贴、护林津贴、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津贴、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津贴、水利防汛津贴、气象服务津贴、地震预测预防津贴、技术监督工作津贴、口岸鉴定检验津贴、环境污染监控津贴、社会服务津贴、特殊岗位津贴、会计岗位津贴、野外津贴、水上作业津贴、艺术表演档次津贴、演出场次津贴、艺术人员工种补贴、运动队班(队)干部驻队津贴、教练员培训津贴、运动员成绩津贴、运动员突出贡献津贴、责任目标津贴、领导职务津贴、岗位目标管理津贴、专业技术职务津贴、专业技术岗位津贴、技术等级岗位津贴、技术工人岗位津贴、普通工人作业津贴及其他为特殊行业和苦脏累险等特殊岗位设立的津贴。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包括:公安干警值勤津贴、警衔津贴、交通民警保健津贴、海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审计人员外勤工作补贴、税务人员的税务征收津贴(包括农业税收)、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外勤津贴、人民法院干警岗位津贴、人民检察院干警岗位津贴、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监察、纪检部门办案人员补贴、人民武装部工作人员津贴、监狱劳教所干警健康补贴等。

(2)保健性津贴。包括: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科技保健津贴、农业事业单位发放的有毒有害保健津贴以及其他行业职工的特殊保健津贴等。

(3)技术性津贴。包括:特级教师津贴、科研课题津贴、研究生导师津贴、工人技师津贴、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特殊教育津贴、高级知识分子特殊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等。

(4)年功性津贴。包括:工龄工资、工龄津贴、教龄津贴和护士护龄津贴等。

(5)地区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地区附加津贴等。

(6)其他津贴。例如:支付给个人的伙食津贴(火车司机和乘务员的乘务津贴、航行和空勤人员伙食津贴、水产捕捞人员伙食津贴补贴、汽车司机行车津贴、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员伙食补助费、少数民族伙食津贴、小伙食单位补贴、单位按月发放的伙食补贴、补助或提供的工作餐等)、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卫生费、书报费、工种粮补贴、过节费、干部行车补贴、私车补贴等。

5、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如副食品价格补贴、粮、油、蔬菜等价格补贴,煤价补贴、水电补贴、住房补贴、房改补贴等。

6、加班加点工资。

7、其他工资,如附加工资、保留工资以及调整工资补发的上年工资等。

8、特殊项目构成的工资:

(1)发放给本单位职工的“技术交易奖酬金”;

(2)住房补贴或房改补贴。房改一次性补贴款,如补贴发放到个人,可自行支配的计入工资总额内;如补贴为专款专用存入专门的帐户,不计入工资总额统计〔国家统计局《关于房改补贴统计方法的通知》(统制字〔1992〕80号文)〕;

(3)单位发放的住房提租补贴、通信工具补助、住宅电话补助〔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1998年年报劳动统计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1998〕120号)〕;

(4)单位给职工个人实报实销的职工个人家庭使用的固定电话话费、职工个人使用的手机费(不含因工作原因产生的通讯费,如不能明确区分公用、私用均计入工资总额)、职工个人购买的服装费(不包括工作服)等各种费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2002年劳动统计年报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2002〕20号)〕;

(5)为不休假的职工发放的现金或补贴〔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2002年劳动统计年报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2002〕20号)〕;

(6)以下属单位的名义给本单位职工发放的现金或实物(无论是否计入本单位财务帐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2002年劳动统计年报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2002〕20号)〕;

(7)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各种商业性保险〔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2002年劳动统计年报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2002〕20号)〕;

(8)试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经营者,其工资正常发放部分和年终结算后补发的部分〔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2002年劳动统计年报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2002〕20号)〕;

(9)商业部门实行的柜组承包,交通运输部门实行的车队承包、司机个人承包等,这部分人员一般只需定期上交一定的所得,其余部分归己。对这些人员的缴费基数原则上采取全部收入扣除各项(一定)费用支出后计算〔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劳动统计问题解答的通知》(制司字〔1992〕39号)〕;

(10)使用劳务输出机构提供的劳务工,其人数和工资按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如果劳务工的使用方不直接支付劳务工的工资,而是向劳务输出方支付劳务费,再由劳务输出方向劳务工支付工资,应由劳务输出方统计工资和人数;如果劳务工的使用方直接向劳务工支付工资,则应由劳务使用方统计工资和人数。输出和使用劳务工单位的缴费基数以谁发工资谁计算缴费基数的原则执行〔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2004年劳动统计年报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2004〕48号)〕;

(11)企业销售人员、商业保险推销人员等实行特殊分配形式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原则上由各地依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关于不列入缴费基数的项目:

计算缴费基数时应予剔除:

(一)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债券利息以及职工个人技术投入后的税前收益分配。

(二)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职工保险福利费用包括医疗卫生费、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事业设施费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探亲路费、计划生育补贴、冬季取暖补贴、防署降温费、婴幼儿补贴(即托儿补助)、独生子女牛奶补贴、独生子女费、“六一”儿童节给职工的独生子女补贴、工作服洗补费、献血员营养补助及其他保险福利费。

(三)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包括:工作服、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按照国务院1963年7月19日劳动部等七单位规定的范围对接触有毒物质、砂尘作业、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作业,高温作业等五类工种所享受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

(四)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五)支付给外单位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六)出差补助、误餐补助。指职工出差应购卧铺票实际改乘座席的减价提成归己部分;因实行住宿费包干,实际支出费用低于标准的差价归己部分。

(七)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的从业人员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

(八)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九)职工集资入股或购买企业债券后发给职工的股息、分红。

(十)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以及一次性支付给职工的经济补偿金。

(十一)劳务派遣单位收取用工单位支付的人员工资以外的手续费和管理费。

(十二)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十三)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

(十四)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中净结余的现金。

(十五)由单位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十六)支付给从保安公司招用的人员的补贴。

(十七)按照国家政策为职工建立的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其中单位按政策规定比例缴纳部分。

(十八)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六、受员工工资标准影响的项目统计表(16个):

项目支付标准法律依据1、社保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法第12条2、住房公积金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18条3、经济补偿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劳动合同法47条4、个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法第2条5、二倍工资差额应该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82条6、生育津贴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8条7、加班费(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劳动法44条

8、未休年休假待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日工资=月工资(不含加班工资)/21.75

月工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本用了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5条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11条

9、工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60%《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第64条10、停工留薪期待遇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11、代通知金用人单位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劳动合同法第40条12、 违法约定试用期赔偿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83条13、医疗补助费医疗期满后,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有关规定支付禁忌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481号文虽已作废,但法院仍然在支付,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重庆市企业职工病假待遇暂行规定》(渝府发【2000】47号)第8条职工患病14、竞业限制补偿金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低于最低工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六条15、残保金残保金年缴纳额=(上年职工人数*1.5%-上年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税【2015】72号 第六条16、工会费拨缴经费收入是指建立工会组织的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依法向工会拨缴的经费中的留成部分《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第四条

七、 基于工资基数对社保缴费基数等以上16个项目的影响,提出“不涨工资涨福利”的方法,将部分工资内容拆分为不计入工资总额的项目,以此降低工资基数,进而降低应工资基数影响的相关费用。

来源:kikyo3131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