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阅兵临近,乌克兰要搞事情,威胁要炸中国工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22:56 1

摘要:乌克兰军方在拆解一架俄军无人机时,在机身摄像模块中,技术人员发现了一段出厂检测视频,视频中不仅有广州的街景,还能清晰看到工厂的 logo。

乌方宣称:“这座工厂现已成为合法的军事目标,如果那里发生随机爆炸或火灾,那将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文中还标注了经纬坐标,威胁意味明显。

事件起因

乌克兰军方在拆解一架俄军无人机时,在机身摄像模块中,技术人员发现了一段出厂检测视频,视频中不仅有广州的街景,还能清晰看到工厂的 logo。

于是,乌方媒体就炸了窝,纷纷指责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然而但事实却是,这家工厂只是个生产民用监控摄像头的厂家。产品主要适用场景为:小区安防、农田巡检等。

工厂老板也没想明白,自己家的监控设备,为啥会出现在七千多公里外的俄乌战场上。

“我用可以,你用就不行”

经常关注俄乌局势的军师们应该都知道,我们的某知名品牌民用无人机,就经常出现在乌军发布的作品中。

据欧洲媒体曝光,乌克兰军队常用的 “海鹰 - 10” 无人机里,不少电机和导航模块都是从波兰转口的中国货 —— 这些零件贴着 “工业配件” 的标签进来,最后却出现在前线无人机上。

一边盯着中国工厂骂,一边偷偷用中国产品,属实双标行为。

“你们打你们的,我们总不能生意都不做了吧?”

首先,对于俄乌战争,我国的立场从来都是止战停火,促进和谈。也不会向战争的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对于军民物资管控也极为严格。

所以交战双方想要得到这些民用飞行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我们在合规合法的经营,但是产品卖出去以后,我们就管不了了。

为了拿到更多的设备,他们一般会采取第三方公司采购,再转售的模式,或是分批采购零部件在本土进行组装,亦或海外电商等渠道。

总之,他们会想尽办法搞到手,要知道,仅在无人机行业,中国就占据了全球70%-85%的份额。随着无人机在俄乌战场大放异彩,中国产品无疑成了最优选。

我只是卖个菜刀,能切菜,能拍蒜,偏偏你要偷摸拿去砍人,我方表示很无奈。总不能因为你们打架,我生意都不做了吧?

搞事情的本质原由

乌军这么激动,主要是俄军无人机带来的压力太大了。乌克兰战略工业部坦言,本土无人机产能仅能满足前线三分之一需求,大部分关键零件依赖进口。

可英国承诺的 45 亿英镑军事援助,要么卡在议会投票,要么送来的 “星光” 防空导弹根本拦不住低空飞行的小型无人机。

而俄罗斯恰恰是通过整合全球民用供应链,才实现了无人机产能的爆发式增长 —— 从 2022 年依赖伊朗进口(每架 20 万美元),到 2025 年本土月产 6000 架,成本降至 2 - 7 万美元。这种产能差距无疑加剧了乌军的焦虑。

战事不利,就需要把水搅浑来转移内部压力,这就开始搞事情了。

中方立场,生意要做,这锅我不背。

在俄乌战争中,我方立场一贯坚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5 月 27 日就明确说过:“中方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乌方对此十分清楚”。

就像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说的:“要是中国真给俄罗斯送武器,俄乌战场早不是现在这样了!

这话一点不假,现在俄军要是有中国军工帮忙,也不用靠拆平衡车零件凑无人机了;乌克兰要是有中国支持,也不用愁产能了。

《制止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的非法行为的公约》明确规定,故意威胁破坏民用设施属于国际犯罪。此次事件中的工厂既非军工企业,也未直接向俄罗斯军方供货,将其列为 “打击目标” 的说法,本身就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原则。

但架不住有人想把水搅浑。欧盟 7 月 18 日在对俄制裁中把两家中国金融机构列进去,没任何证据就说人家 “支持俄军”。

结果 8 月 13 日中方直接反制,禁止国内组织和欧盟 UAB Urbo Bankas、AB Mano Bankas 两家银行做生意,这招 “以牙还牙” 让欧洲企业赶紧找欧盟总部抗议。

不过有意思的是,乌克兰一边对中国企业放狠话,一边又不敢真的断了和中国的合作。放眼全球,中国制造还是“真香”。

来源:五号探秘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