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下的贵州 | 阿成:流传万代的人间神话(节选)—— 行走贵州散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6 13:34 2

摘要:阿成:黑龙江省作协原副主席、哈尔滨市作协原主席。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和《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等优秀作品奖。出版多部小说集、长篇小说、随笔集等,作品被译成法、英、德、日、俄等多种文字,并有纪录片、电影、电视

名家档案

阿成:黑龙江省作协原副主席、哈尔滨市作协原主席。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和《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等优秀作品奖。出版多部小说集、长篇小说、随笔集等,作品被译成法、英、德、日、俄等多种文字,并有纪录片、电影、电视剧、话剧等40余部。

这次到贵阳,看贵阳,品贵阳,赏贵阳。贵阳已经不是一个普通大都市的模样了,而是一座堪比“北上广”那样的现代化大都市。省城的城市交通,立交桥,宽敞的八车道,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一应俱全。只是,山区的交通又是怎样的呢?除了我记忆深刻的遵崇公路之外,又修了什么别的路吗?

在去册三公路(西起贵州册亨县,东至广西三江自治县)参观的时候,那里的公路人保留了一段老盘山路。这样的路,我走过,经历过,太熟悉了。当我看到这段老路的时候心情有些凝重,想到第一次到贵阳来走盘山路的情景。这一段老路是筑路工人特意保留下来的,原来的路,原来的护栏,在悬崖峭壁的一个上面有一个筑路工人刻的摩崖石刻,上面写着:“筑路意志坚,担起大道上青天。踏碎了云朵,踢倒了山尖。不管车马来多快,总在我后边。”我对同行的当地作协领导说,这才是真正的革命浪漫主义的诗作。是啊,现在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以至于认为这很陈旧,很久远,但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当中的各个紧要关头,革命浪漫主义诗歌却是鼓舞革命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法宝。在解放初期,最早负责修筑贵州公路的,就是转业的铁道兵。遗憾的是,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我们不妨把它视为集体创作,是集体精神的表达。这陡峭山壁上的摩崖石刻所凸显的当年筑路者革命的冲天干劲儿和浪漫的情怀,也给我们展示出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在如此危险而且十分艰苦的工作当中,我们的铁道兵、第一代筑路人,不仅保持了饱满的工作和劳动热情,同时还展示了他们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认为,这就是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精神法宝。所以,我们有理由把这种精神继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在这样的精神道路上,一代又一代为实现中国梦,拼搏,努力。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公路局保护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非常好。

是啊,遵崇公路既然是我崇拜的一条高速公路,便特意向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打听遵崇公路怎么样了?我跟他说,当初我在日记上还写过这样一句话,“世界公路看中国,中国公路看贵州,贵州公路看遵崇。”那位领导说,今非昔比了,老师。我们筑路人绝对不可以在原地踏步,人间小,梦想大。现在已经不单是遵崇公路了,还有好多路桥和隧道都值得你去看一看。我现在不给你答案,你亲自去看一看,答案,就在你们的行程路线当中。

我所在的南线采访团,有一个极好的“导游”,他是贵州省公路局的一位副局长,他曾经是一个从基层干起的桥梁总工程师,在他生动、专业又不乏通俗的讲解下,作家们参观了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和漂亮的鸭池河大桥,参观了乌江源百里画廊和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习近平总书记曾来过“乌江源百里画廊”的新仁乡化屋村。这个小村子紧邻着大名鼎鼎的乌江。先前乌江留给我们的是“乌江天险”“突破乌江”,这样的一些彪悍的印象。可是现在,你已经看不到那种叹为观止的乌江天险了,这儿建了一座漂亮得像彩虹一样的鸭池河大桥。平静与祥和的气氛萦绕着整个乌江河两岸的寻常人家。桥上桥下,旱路水路,一样风光,两样情。我们乘船沿着乌江乘风破浪前行。那种舒服的感觉不仅仅是黔山的凉爽了,黔水也同样的清凉。爽则爽者也。但是,这一刻你更能感觉到和平时代的珍贵。

化屋村像是一个纯粹民族味道的“别墅区”。我们在参观的途中看到这里往来的车辆非常多。当地人告诉我们说,这都是到这里来度假、野餐的。我们给他们提供民居,帐篷,烧烤等等,包括电和自来水以及各种食品。今天是周末,所以来的人特别多。大众旅游也是检验民之乐,民之福的一块试金石,更是检验一个地区的交通是否便利通达的有力证明。

村子里有许许多多民间小作坊,有各种各样青年人和孩子们喜欢的小零食,还有当地风情的苗绣、蜡染作坊,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工艺品。在村子里,我们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那位当地农民。村里的负责人说,现在大家都开玩笑称他是“老总”,他开了一家商店。

一群人往山下走的时候,我看到次第错落的民房一个个平整的屋顶上积满了水。有人问,这是什么水?当地的一位同志说,是村民自己积攒的雨水。我说,不对呀,这山下的乌江日夜奔流不息,还需要存水吗?再说这种水也不卫生啊。他说,最早的时候在我们这里,靠水不一定喝得上水。我问,为什么?他说,山路不好走啊,你得像猴子一样往山上爬,我们称“手扒岩”,早些年,攀爬悬崖峭壁是这里的老百姓的常态。举一个小例子吧,从山下的大渡河那儿背一桶水上来,大半桶的水被洒掉不说,人还有生命危险。

我的天,原来是这样啊。

那位干部又说,你看,现在咱们化屋村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他们还在房顶上存储雨水就是一种习惯。我立刻问,有人告诉我说,咱们这里靠山吃不上山,是真的吗?为什么?当地的干部说,你看这乌江两边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非常漂亮吧?不仅漂亮,而且山上有许许多多的珍贵的中药材。所以有人说,你们这里怎么会贫穷呢?这山上有的是中药材呀,而且有些中药材是非常珍贵的,你们可以采来卖呀。我告诉他们说,你的话是有道理的,可是这上山下山的路太难走了,有的人在山上生活,几乎一生都没有下过山,周围的山都是悬崖峭壁,不是有那么一句古诗吗?叫“千山鸟飞绝”。还有一句李白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黔道也同样的难,也是难于上青天。没办法,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中药自生自灭。所以我们这里有一句话叫,“靠山吃不上山,指不上山。”我说,哦,原来是这样。

自古以来就把造桥铺路看成是天下第一大善事。是啊,这一条条纵横交错,上天入地的高速公路,一个又一个牵连不断的隧道,一座又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耸大桥,不仅仅是勾连成千万座高峰的平原,也成为了贵州人民致富的畅达之路,富裕之路。说到这儿,我必须提一提平罗高速公路上的“天空之桥”和“天空之桥”的服务区。建设这座平塘大桥是极具先进科技含量的。这座桥全长2135米。中间高塔距离地面高达328米。相当于110层楼高。“天空之桥”位于平塘至罗甸高速K249公里处。它离“天眼”仅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和当地著名的天坑、天书、天眼,形成独有的四大天宇奇观。而“天空之桥”是一个大型的,综合的,可以看作是过往的外乡人一个目的地性质的旅游区,它设施完善,已经远远超出了临时过站性质的普通服务区,被交通运输部列为贵州省唯一的桥旅融合服务区示范项目。在“天空之桥”服务区不仅有超四星的宾馆,丰富多彩的当地风味的美食,在这里还可以参观公路科技馆,可以在休闲区看书,孩子们可以在服务人员的指导下玩搭桥的游戏。当然还可以购物,可以到天空之桥上欣赏天桥之壮美。

我们是清早就去参观有“小蛮腰”之称的平塘大桥(即“天空之桥”)。据说,早晨和黄昏是参观“天空之桥”的最佳时段。恰有云雾飘来,那流弋漂浮的云将横空而跨的大桥托举起来,将大桥幻化成绝美的人间图画,俨然是一座仙桥,似真似幻,美不胜收。我听说,平塘大桥建成以后,当地很多人自发到大桥上祝贺大桥通车。那种热烈的场面真是感天动地。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公布的2022年度IABSE全球项目与技术奖名单中,平塘大桥项目成功入围2022年IABSE全球杰出基础设施奖项目名单。

这是一代又一代路人的最高荣誉,他们当之无愧,这成绩的取得是贵州人民的骄傲,是一代又一代筑路人的骄傲,祖国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据说,当年设计并建造这座桥上的年轻工程师们,当大桥建好以后,他们利用那些剩余下来的钢材废料每人磨了一个戒指,上面刻着:12亿的嫁妆,千年的美满婚姻。并且在大桥上举办了集体婚礼。是啊,12亿的嫁妆正是这种大桥的造价。这是何等的自豪。

相关链接

名家笔下的贵州 | 潘凯雄:“平”黔掠影

名家笔下的贵州 | 蒋巍:风驰电掣的史诗 —— 贵州“大平原”写意

名家笔下的贵州|谁持彩练当空舞 —— 贵州人飞天逐梦敢叫天堑变通途

名家笔下的贵州 | 王久辛:梵净山记行

名家笔下的贵州 | 在遥远的异地谈美

名家笔下的贵州|冉冉:安顺屯堡古建筑与地戏

名家笔下的贵州 | 王祥夫:贵州公路记

名家笔下的贵州|蒋巍:红飘带,系在贵州大地上

名家笔下的贵州 | 张鹰:湄潭茶韵

名家笔下的贵州|关仁山:安龙的光芒

名家笔下的贵州|水运宪:黔行漫记

名家笔下的贵州|钟法权:打凼村的巨变

名家笔下的贵州|许春樵:贵州之贵

名家笔下的贵州 | 游百里杜鹃(外一首)

名家笔下的贵州|钟法权:葛镜桥

名家笔下的贵州|钟法权:贵州奥秘

名家笔下的贵州|高洪波:我是一条洄游的鱼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