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需要健全完善的协同监管措施和机制,共21条具体措施。旨在进一步理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需要健全完善的协同监管措施和机制,共21条具体措施。旨在进一步理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大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食品安全事件却屡屡刺痛公众的神经。以新近曝光的典型为例,杨铭宇黄焖鸡、绝味鸭脖、华莱士等餐饮商家接连“塌房”,牵动着不少消费者的神经。回溯相关事件可以发现,食品原料运输、贮存、加工等环节老毛病多发,食品直播带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等领域新问题冒头。看似简单的食品供应链条,却隐藏着诸多监管难题。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需要强化全链条监管。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旅程,恰似一场漫长的接力赛。此次《意见》强调了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监管部门的防控责任与行业部门的主管责任等,抓住了全链条责任这一关键点。《意见》的出台,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各环节监管衔接存在的问题,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将从分段监管向全链条监管转型,通过全链条责任划分和协同机制,构建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有望解决长期存在的监管盲区问题,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前提是健全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筑起食品安全治理的“四梁八柱”,从《食品安全法》历经修订完善,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法律责任体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产地环境治理与农业投入品管控,从源头扎紧安全篱笆;再到《国民营养计划》《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形成治理方案,依法推动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此次《意见》从强化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出证查验,到建立实施散装液态食品运输准运制度,再到加强网络订餐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着重在制度保障上形成协同法治闭环,让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更明晰,治理更加严格到位。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关键在于全链条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落实。食品安全保障链条长、涉及广、要点多,在以往的监督实践过程中,存在部门衔接不畅、新兴领域存在监管盲区等问题。沉疴痼疾治理复杂、“新病旧病”极易并发,这也是为何食品安全事件仍不时出现在公众视野。此次《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唯有真正落地生根,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值得关注的是,《意见》中“协同监管”“综合监管”“联防联控”成为高频词,这就要求补好薄弱短板、填好诸如外卖配送、网购食品、校园食品安全等监管盲区,进一步织密食品安全的保护网。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企业和个人不敢再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全链条监管,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全链条监管体系的构建,既是对民众关切的制度性回应,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答题。期待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将协同监管机制真正建立起来,推动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九台区网评员久泰平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