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许冠杰版令狐冲才是天下第一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22:00 1

摘要:包括:1.汪禹,1978年邵氏电影版,在张彻大刀阔斧的改编下,令狐冲改头换面成了南宫松,葵花宝典也摇身一变,成了樱花宝典。汪禹的演技过于青涩,没能撑起形象,片中的服道化还过于偏向传统戏剧,这一版没有给人太深的印象。

华语圈内,截至目前,先后出现过12版令狐冲。

包括:1.汪禹,1978年邵氏电影版,在张彻大刀阔斧的改编下,令狐冲改头换面成了南宫松,葵花宝典也摇身一变,成了樱花宝典。汪禹的演技过于青涩,没能撑起形象,片中的服道化还过于偏向传统戏剧,这一版没有给人太深的印象。

2.周润发,1984年TVB版,23岁的发哥担纲的这一版也是首个电视剧版,外形上发哥倒也符合令狐冲的清秀俊美,然而发哥这一版过于严肃,还总是流露出几分忧郁,与原著存在较大出入。

3.梁家仁,1985年台视版,“武状元”身材健硕,但外形粗犷,且常常面无表情,这种气质与令狐冲应有的那份不羁与放纵相差甚远。

4.许冠杰,1990年徐克电影版。这是今天要聊的话题,下面细说。

5.李连杰,1992年徐克电影版,后面也会有专文写这版,这里只简单说李连杰版总体上还可以,但因为有许冠杰版珠玉在前,就衬托续集中的李连杰显得有些轻浮,无法做到传神。更何况,吸睛度全被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给夺走了,吃亏不少。

6.吕颂贤,1996年TVB版, 除了帅气程度稍有不足,吕颂贤几乎完美地呈现出了令狐冲放荡不羁、嗜酒如命的少侠形象,很有层次感,这也是公认的最好的电视剧版令狐冲。与最好的电影版许冠杰版合在一起,成为最好的两个版本,不分伯仲。

7.任贤齐,2000年台湾电视剧版,与梁家仁版一样,台湾版武侠剧都是魔改,甚至是瞎几把改,小齐这一版显得孟浪轻浮,有些油腻,甚至将幽默演成了滑稽,距离令狐冲的风流倜傥实在过于遥远。

8.马景涛,2000年新加坡电视剧版,这一版参考了李连杰那版《东方不败》,以东方不败为核心角色进行创作,而且结合了吕颂贤版的一些优点,按说蛮有看点,但是马景涛的泡面发型,服道化让人不忍直视,还有这版令狐冲夹在东方不败与任盈盈之间的犹豫不决,使得这一版显得过于单薄脆弱,不足为训。

9.李亚鹏,2001年内地张纪中版,可能是因为原定邵兵来演令狐冲,结果在邵兵出演了一部分后惨遭换角,李亚鹏临时顶上,结果造成了这一版怎么看都显得过于替身化,李亚鹏感觉像是始终没有融入角色,无法进入状态,人物生硬干涩,缺少灵魂。

10.霍建华,2013年内地于正版,这一版将李连杰电影版和马景涛电视剧版两版的剧情巧妙融合,显著提升了东方不败这一角色的戏份。按说,霍建华无论是外貌还是表演都颇受好评,但是于妈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度改编,改丢了灵魂,角色偏离原著,令狐冲的戏份与角色都被摊薄了,最终也没法成为经典。

11.丁冠森,2018年内地电视剧版,新人担纲,这丁冠森身形娇小,眼眸细长,若只是扮演一名书童,尚可胜任,偏偏选他去扮演豪迈的令狐冲,自不量力。这一版无论是外貌还是演技,都平凡无奇,可以说是表现最差的。

12.黄曦彦,2025年网大版,王晶编剧,这是春节档推出的作品,想着不是所有人都有空去电影院,想从网络上捞一笔,但是没有料到《哪吒2》来势凶猛。而且,这一版也过于魔改,令狐冲降智严重,诡计百出走江湖的精明少侠成了糊涂蛋,几乎是个人物都能摆他一道,被骗来骗去到处卖命,最后仇也没报,灰溜溜归隐去了,这还让人看个啥。

书归正传,我们继续聊徐克。

徐克的新派武侠电影,独步江湖,谁也绕不开。

而徐克新派武侠的起点,就是《笑傲江湖》,聊徐克武侠片,绕不开这部片。

徐克早就想拍武侠片,可以说独有情钟。

徐克在南越,成长在香港的归国华侨,自少年时期就是十足的武侠小说迷,从早期的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到新生代的金庸、梁羽生、卧龙生,无不涉猎。

徐克非常喜欢金庸,当年还在上中学时,就立下心愿,以后时机成熟,他一定要将金庸的武侠小说搬上电影银幕,拍摄成有徐克印记的电影名作。

对于拍摄武侠片,他还很喜欢胡金铨,他在德州大学(徳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修读广播电视/电影课程时,将研究课题盯在了胡金铨身上,就研究他的武侠片,并在论文中评价胡金铨的武侠片“惊为天人”。

在德州大学读书时,徐克有个同学叫焦雄屏,来自台湾。这焦雄屏,可不是凡人,后来她在业内有“台湾电影教母”的称谓,在台湾和大陆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中担任制片、监制、编剧。当时,就是通过她,徐克与身在台湾拍片的胡金铨有了神交。虽未见面,但已经通过焦雄屏相互传递过问候。

等到徐克投身电影圈,一点点壮大之后,拍摄武侠的想法再一次进入他的头脑之中。

前文说过,1986-1987年是徐克的创作高峰期,《英雄本色》《刀马旦》《倩女幽魂》《英雄本色2》,四部作品部部大卖,徐克春风得意。为了快速壮大他的“电影工作室”,携胜利之势,他开了很多电影,找来了一些导演各种为战,类型也包含了很多种。

这些导演中,包括老牌导演楚原,为徐克执导了爱情喜剧片《大丈夫日记》,品质还不错。你以为老导演里他只找了楚原吗?不!

在1987-1988年徐克出品的诸多电影当中,他还找到了老牌武侠片导演胡金铨。当时,胡金铨住在法国,徐克让施南生专门飞去法国找胡金铨。施南生出生于上海,是上海人。而胡金铨早年混迹于上海,于是两人迅速找到共同话题,聊得很开心。

合作,正式展开。时间进入1988年,项目正式启动。双方合作的项目,即《笑傲江湖》。原著作者金庸一听说是胡金铨执导,非常开心,他老早就希望能由胡金铨拍摄自己的《笑傲江湖》,这一次也算是得偿所愿。

按照徐克的想法,依旧是徐克任监制,胡金铨任导演。

然后,徐克将项目报给了投资商“金公主”和“新宝”。结果,遭到一致反对。在他们看来,胡金铨虽然当年赫赫有名,但现在已过气了,近些年来更是根本就没推出过卖座影片,而且他还是出了名的磨蹭,拍片慢不说,还容易预算超支,让他来执导这部片子风险很大。

这里有必须多提一下“新宝”。

时间到了1980年代中期,随着东南亚、台湾、日本经济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香港电影随之进入高峰期,供不应求,“卖片花”制度盛行,许多热钱也纷纷涌入香港制片业。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1988年1月1日,香港电影的第4条院线—“新宝院线”成立,老板分别是被影圈中人称为“太子陈”陈荣美、“太子仲”冯秉仲。

香港原有三大院线,分别是:邵氏院线、嘉禾院线、金公主院线。随着1985年邵氏院线卖给潘迪生的“德宝”,眼下三大院线变成了:德宝院线、嘉禾院线、金公主院线。

新成立的“新宝院线”,创始人之一的冯秉仲,原本是“金公主院线”的老板雷觉坤的合伙人之一,也是“金公主”的联合创始人。正是在冯秉仲的劝说下,原本经营戏院生意的陈荣美,将自家的连锁戏院改造成了电影院,加入了“金公主”。

到了1987年底,陈荣美目睹影市内潜藏的海外资金十分充裕,供片甚有保障,便在拉拢冯秉仲,独立于“金公主院线”,自办“新宝院线”。再说了,此时“新艺城”闹内乱,萎靡不振,兴盛不再,雷觉坤又缺乏果断,所以陈、冯果断决定自立。

因为“新宝”新成立,没有固定的卫星公司为其供片。为稳定片源,“新宝”就充任中介人,促成涌入的外资与香港的独立制片公司合作拍片,成片在香港就由“新宝院线”上映,投资者还可以带回其本土市场(如中国台湾地区以及韩国)图利。

通过“新宝”,外资在香港影市流通畅旺,这亦令制片公司与院线的合作出现更多变数,加速了卫星公司制度的瓦解。比如洪金宝本来在“嘉禾”旗下已有“宝禾”,此外他还是“德宝”的股东之一,又在1988年另组“宝祥”影业。三毛哥这就是典型的狡兔三窟了,“宝禾”的片子在“嘉禾院线”上映,“德宝”的电影在“德宝院线”(原来的邵氏院线)上映,“宝祥”的则放在“新宝院线”上映。还有新进崛起的向华强兄弟的“永盛”、后期许冠文的“许氏”,也因为“新宝”能提供较优厚的条件,都由依附“嘉禾”转向“新宝”。

话说在1988年,新成立的“新宝”当然希望创业作能够一炮而红。结果,迎头之作,就撞上了《笑傲江湖》。

好在徐克有很强的说服力,毕竟他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坚持要用胡金铨,而且还给出了理由,《笑傲江湖》讲的是政治隐喻,而胡金铨拍《龙门客栈》,同样也是讲朝堂斗争,这无疑是轻车熟路,而且让一代武侠片宗师去拍一代武侠小说宗师的作品,这也不正是珠联璧合嘛。

“新宝”看徐克这么有信心,也就答应了。作为渠道,还拉来了台湾片商大佬王应祥的“龙翔影业”的加入。于是,《笑傲江湖》的出品方依次为:金公主、龙翔影业、新宝娱乐、电影工作室。

上面说了,电影拍完后,先在香港上映走“金公主院线”与“新宝院线”联映,到了台湾就由王应祥自己做主。要知道胡金铨在台湾拥有巨大的号召力,而且台湾市场大于香港市场,所以王老板非常乐意参投,甚至出资额还超过了“新宝”,成为第二股东。

搞定了投资,项目正式启动。

徐克当然很清楚现在的观众们口味儿变了,胡金铨的老派风格不再吃香。于是,在开机之前,他就跟胡金铨商量了很长的时间,该怎么去拍。

胡金铨,已经多年没有佳作出世,巅峰期已过,但是在《空山灵雨》《山中传奇》等作品口碑炸裂票房却扑街之后,就没有人找他拍戏了。当徐克找他,去拍一部一线大制作的时候,胡金铨是高兴甚至是激动的,对徐克充满了感激。因此,在双方探讨如何拍摄时,胡金铨颇具前辈风范,对爱提意见的徐克很是包容,以为这是艺术争鸣,年轻人敢说话好事儿,为此他还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事事亲为,来设计影片的造型,美术场景等,并将拍摄地点定在了台湾。

所以,在筹备阶段,《笑傲江湖》看上去非常顺利。甚至,连选角儿方面都很快敲定了,男主角令狐冲由“金公主一哥”许冠杰饰演,任盈盈由徐克合作多次的叶倩文来饰演,还有片中的林振南,选定了胡金铨的老搭档岳华,左冷禅也是胡氏旧将白鹰来演,而武林高手风清扬,也是让胡金铨的多年搭档、老牌武术指导韩英杰扮演,另外徐克又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干将程小东,辅助胡金铨拍摄动作戏份。

等该商谈都已商谈完毕,影片正式投拍,时间已到了1989年。

前面也讲过了,这一年徐克前往美国充电,顺便拉上李连杰、元华拍摄了一部烂片《龙行天下》。

因为自己手上事情比较多,徐克就没怎么管《笑傲江湖》剧组,任由胡金铨去掌控。

可是,事情注定不是那么顺利的。

因为胡金铨与徐克之间的分歧实在是太大了。

让徐克没想到的是,自己刚到美国没多久,香港的电话就一个接一个打了过来,大部分都是投诉胡金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拍得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当时胡金铨已经67岁,精力方面不怎么旺盛,但他对于电影的追求却没有松懈,仍然要精益求精,这就造成了影片拍摄进度滞后。

胡金铨的身体不太好,找机位时剧组背着他上山下山走几个小时,等阳光又要几小时,一天才能拍一两个镜头。

胡金铨当然也不想影片赶不上档期,为此他还找来了徒弟许鞍华帮忙,让她协助自己拍摄,但进展仍然缓慢。别以为许鞍华只会拍文艺片,她在这之前已经执导过了《书剑恩仇录》上下部(《江南书剑情》《戈壁恩仇录》),拥有武侠拍摄经验。

但纵是有许鞍华的帮衬,《笑傲江湖》按照胡金铨的拍摄手法,进度依旧不够。

徐克急了。连忙跑回香港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

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影片只拍了一小半,按照之前的速度继续拍,铁定是不能在定好的日期上映了。

何况,许冠杰和叶倩文都是大明星,档期紧张。投资方又日日催逼。为了赶进度,徐克也曾一晚上写出三十多场戏给胡金铨拍,然后就匆匆去了美国拍《龙行天下》。

还有艺术追求,在拍摄过程中,徐克与胡金铨的分歧尽显。

胡金铨本来对这部电影的定位是:“用古朴的浪漫风格,以诗意的影像展现中国的儒学和道学。”但是,西方电影学派的徐克则更偏向于加入许多艳情、猎奇的商业元素。这样一来,创作理念大为不同。同时,胡大师遵从先写好剧本,一切准备妥当后,再按部就班地去拍。但徐克和周星驰差不多,每天都有新点子,开机的第二天起就要改剧本。一起讨论想法原本没有错,不过胡大师曾说徐克改了十四次剧本,这就让他很头疼。

熟悉徐克的程小东在拍摄之前曾对胡金铨这样说:“徐克的说话不要那么认真看待,他的意见会经常改变,拍了一点就马上改。”

其实,程小东也是胡大师的迷弟,他和胡金铨的渊源比较深,当年拍摄《大醉侠》的时候,程小东就在片中客串出演了一个小和尚,只可惜刚露头就被杀死了。

程小东的警告,起初胡金铨还不以为意,结果发生事态明显比程小东的预警严重得多。

所以,他请来许鞍华来帮忙,但于事无补,徐克依旧不满意,而且是严重不满意。

现在,摆在徐克面前的有两个办法:一是让胡金铨继续拍下去,但是需要加大投资,延后上映日期;二是迅速拍完后面的部分,赶上原定的上映日期,但是难以避免的就是虎头蛇尾。在外人看来,只能在此之中选一个方案。

是,徐克的“老怪”称号不是白叫的。

他想出了第三个方案,那就是把之前拍好的素材,重新写个剧本,按照他自己的方法拍。因为时间紧迫,徐克就在“电影工作室”繁荣体系内选了程小东、李惠民、金扬桦帮他一起拍,争取在上映面前的一个月把整部《笑傲江湖》全部拍完。

这相当于是重拍了。那为啥不用胡金铨拍摄的部分,然后接着往下拍呢?

因为徐克发现胡金铨拍好的素材,节奏实在是太慢了,完全不符合徐克的要求。我们看胡金铨的作品,往往会发现一个走路的镜头,就能拍两三分钟,一个空镜头,也能有一两分钟。而徐克崇尚的是快速剪辑,正常情况下一般的电影五六秒一个镜头,而徐克两三秒一个镜头都算是慢的,很多时候他的电影都是一秒多一切镜。

这样的话,胡金铨拍摄的那些个镜头,对于徐克来说,基本上都属于废镜头。最终真正用到电影里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少数几个,诸如大批东厂人在山间行走、严阵以待的林家染坊、还有开头太监刺绣蝶恋花等。

徐克表面上是说想让胡金铨来拍这一部《笑傲江湖》,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想让自己的偶像按照徐氏风格来拍戏。既然胡导不能拍出我心目中的武侠,那么我只好自己亲自下场,推倒之前的重新再来。这一做法自然是惹怒了胡金铨,他带着许鞍华就退出了剧组,只剩下程小东、李惠民、金扬桦,以及徐克自己四个导演。

但是,最终导演还是署上了胡金铨。毕竟在西方电影节上,更认胡金铨。程小东、李惠民、徐克只署名为执行导演,玩了把文字游戏。在字幕中倒是也写上了感谢许鞍华的参与。

胡金铨对于《笑傲江湖》的作用,最后只剩下了美术设计与台词部分。

前文里提到过,胡金铨对于“客栈”独有情钟,(香港武侠片里为啥总出现客栈?一切源于胡金铨)在《笑傲江湖》里,按照胡金铨的设定,林平之家成为一个染坊,包括后面的苗寨,都看起来像是客栈,很符合胡大师的脾气。

在胡金铨的设定里,林家之所以是一家染坊,是因为那样可以很自然地处理各种颜色,让镜头看来很美。而且,因为是染坊,室内也可以很自然地放置上大型的水车,能够营造出有动感的生气勃勃的感觉。这些设定在最终的 成片里倒是被许可用上了,但是美轮美奂的镜头却没能呈现出来。

为了吸睛,徐克为影片添加了一些香艳的镜头,比如叶童洗澡,张敏舌吻喂药等大量猎奇香艳镜头。

说到演员,因为影片拍摄拖延,很多重要演员的档期就不够了。

胡金铨的离开,与徐克闹得很不愉快。影片进入重拍,胡金铨的铁子,就站队胡大师,坚决不回剧组。最典型的是岳华,他前来出演林震南,本就是看胡金铨的面子。作为《大醉侠》的主演,岳华是早期“邵氏”演技派小生,情色、古装、时装,什么类型的角色都能驾驭。胡金铨不仅仅是岳华的恩师,还是岳华和恬妞的证婚人,没有胡金铨的话,就没有后来的“大醉侠”岳华。恩师走了,岳华自然不会再理睬徐克,当老怪邀请他进行重拍时,遭受严词拒绝。最终,徐克只能找来演员金山重新拍摄。

另外一位胡金铨的铁搭档是韩英杰,在多部胡氏作品中担任动作指导,他在片中饰演风清扬。韩英杰比较好说话,倒是没有因为胡金铨的原因离开。但他拍到一半确诊癌症,没办法往下拍了,最终还是退出了剧组,并于一年多后便去世了,终年64岁。

风清扬是片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没有了演员该怎么办呢,徐克这时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同剧组的一个演员做替身,尽量不露脸补拍了风清扬的剩余戏份。而这个替身的人就是日后徐克的御用配角刘洵。要说他跟徐克的渊源真不算浅,1986年徐克策划拍摄《刀马旦》时,邀请刘洵传授片中演员一些戏曲动作,期间还安排他在电影中露了个面,算是刘洵的第一次“触电”。

在那之后的几年里,刘洵一直没有再演戏,直到徐克拍摄《笑傲江湖》,才再次想到他,邀请他进入剧组,扮演了厂公古今福一角。其实在刘洵进组之前,大家并没有把他太放在心上,毕竟他之前就只演过一部戏,没啥名气。但是拍摄了几天之后,大家就对刘洵的演技刮目相看,毕竟戏曲也是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刘洵有着几十年的舞台表演经验,所以即使转到电影领域,也是基本能够无师自通。在这部影片中,徐克还大胆的让刘洵使用京剧的表演方式来演绎古公公这个人物,那更是让他如鱼得水,举手投足都是戏,精妙的演出了什么叫做皮笑肉不笑。

所以,最终大家看到的刘洵,不仅饰演了古今福,还替身出演了风清扬。

这还没完,出演令狐冲的男主角许冠杰,档期也出现了问题。虽然他及时调整,避免了换角,但拍到最后实在是没有时间了。因为《笑傲江湖》定在四月初上映,但是许冠杰三月份要发行专辑,四月初要在红磡开香港情怀演唱会,拍电影的时间没有多少。

怎么办?

徐克的厉害之处就是没有男主角,但照拍无误。大家看片的话,很容易发现影片最后令狐冲大战岳不群的戏,令狐冲使用“独孤九剑”的时候,基本上只闻其声不见其脸,整个人在空中飘来荡去,各种发招,就是没有正脸。

为什么?

因为不是许冠杰演的,用的是替身。各种远景的动作场面全部用替身解决,只要招式落定,必须露正面的时候,才是许冠杰本人。那是将许冠杰捉来抽空拍拍正脸,摆摆pose就可以了。

还有任盈盈,胡金铨掌镜的时候,任盈盈一角由叶倩文出演。叶倩文成名比较早,又是当红歌手,和徐克曾经合作过《最佳拍档3:千里救差婆》《上海之夜》《刀马旦》等多部作品。胡大师也夸赞叶倩文演技了不起,当时也拍摄了许多叶倩文的镜头。

只可惜后来任盈盈换成了张敏,至于为什么没有用叶倩文,据说也是因为叶倩文当时要开演唱会,没有多少时间重拍。

当然了,另有叶倩文与徐克的恋情问题,包括施南生的态度等等,那是另外一个八卦了。至于徐克的裤链紧不紧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聊了。

接二连三的换角,以及拍摄事故让徐克忙得不可开交。但在这空档里,他还得抽出时间来去办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影片找一首合适的主题曲。

他找来的帮手是老搭档黄霑。有关黄霑,他的名气与地位,自不必多说。有关他如何创作《笑傲江湖》主题曲“沧海一声笑”,且看他的自述:

徐克是个很有创意的人,但他真的日日新,“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又以明日的我打倒今日的我”。他会抱住你说“OK,very good”。等回家后再想,又来跟你说:昨天喝醉了,今天觉得这样这样一来才是。 那便把你昨天做的全盘推翻。我曾问他:可否拍一个新戏,花很多时间写剧本后,像圣经一样,像莎士比亚一样,照拍,不改的?”他没做声,我想他是不可以。

我必须要讲,自己是很多谢徐克的。我最好最流行的作品,几乎都是和他吵闹、给他迫、给他蹂躏才跑出来的,但过程非常痛苦。 我觉得他蛮不讲理,更糟糕的是,他是必须要有“徐克Touch”的。我请来全香港最好的音乐家黄安源用二胡拉《将军令》,还要等他有空。普通人索价一小时二百五十元,他是七百元。 谁知徐克一进录音室,拿过我的音乐,却说不够低音,就拉来一千多块的烂臭音乐合成器,自己加个音进去。我给他气死,真的想捏死他。 当时香港的后期制作差到不得了,非常不够水准,戏院不好,过声带的光学声带转换也不好,已经很惨,很气人,他还喜欢加个低音或加两下进去。我明白你是个艺术家,我钦佩你,也甘心情愿给你蹂躏。我明白那是你的戏,但也是我的作品,请你也尊重我。

写《将军令》不容易,普通的三个小时我定可以给你写成,《将军令》我写了两个多月,逐处取舍,才将流行了这么多年的旧作,由五百个Bar小节撮成百多个,是很辛苦的,真的不计酬劳。他二十万包给我做,我花了二十五万八千多元,亏本给他打工,他却跟我加个低音进去,有无搞错? 他就是这样子,但留个余地,给你出唱片。唱片我就可以自己来搞,没有他那个音,人家才晓得没有了徐克那点痣的美人是怎个样子。后来唱片卖钱,我拿过四十几万,也分给他,他却不要。对他真的又爱又恨。但过后,我又想如果不是个“衰仔”我又没法子做得出来。

《笑傲江湖》的“沧海一声笑”,他六次打回头,我又甘心情愿给他蹂躏,又看书又思索:究竟怎样写一首讲三个高手一起,其中老的两个金盆洗手的曲子。我觉得那有两个可能。一个是难到全世界没人懂得弹奏的,只他们三个高手懂得;一个是简单得象儿歌那样,但没有那技术就弹得不好。难与易之间如何取舍?想了很长时间。那夜,看了黄友棣教授的《中国音乐史》,看到他引述《宋书.乐志》的四个字,说“大乐必易” ——伟大的音乐必定是容易的。最容易的就是中国音乐的音阶,即“宫商角徵羽”,那我便反其道而行,“羽徵角商宫”,用钢琴一弹“哇,好好听。 那音阶存在了千百般年,从没有人想过这样子可以做旋律。我写了三句,填了词,告诉徐,那是最后一次,第七次。然后在谱上画了个亢奋的男性生殖器,传真给他:要便要XXXXXX,你不要,请另聘高明”他喜欢。他若不要,便翻脸的了。

就这样,六易其曲,终于敲定,而且一出生就成为经典。

沧海一声笑,黄霑

最终,尽管命途多舛,《笑傲江湖》终究是完成了。1990年的4月5日,如期在香港各大戏院上映。不过,在最终票房结果出来之前,影片首先遭到了影坛老前辈们的口诛笔伐,而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因为胡金铨被逼退出剧组,所致他的那些亲朋故友纷纷出面面为其发声。胡金铨的结拜大哥李翰祥甚至公开宣告,“宁可饿死也不跟徐克合作”。或许因为口碑方面的影响,《笑傲江湖》最终只拿到了1605万港币的票房,比同天上映的《至尊计状元才》少了300多万,连年度前十都没有进去。

但是,随着时光的发展,徐克的这版《笑傲江湖》还是成为公众心中的经典武侠电影,许冠杰的令狐冲、张学友的欧阳全、刘洵的厂公、元华的左冷禅、刘兆铭的岳不群,叶童的岳灵珊、袁洁莹的蓝凤凰以及林正英和午马的曲洋刘正风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共同构筑了“笑傲江湖”。

金庸在看完这部电影后,也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认为本片虽然改编比较多,但对于武侠世界的展现确实很不错。

对于许冠杰版令狐冲,给出了评价:“许冠杰确实表现出色,但年龄稍显偏大;风流倜傥、行为放荡这一点倒是没问题,只不过外形上略显不足,好在他还能唱出《沧海一声笑》。”

毕竟,许冠杰出演令狐冲时已经42岁,出演初出茅庐的江湖少年,的确是存在硬伤的。但是许冠杰硬是凭借精湛的演技,演活了放浪形骸、潇洒无羁的一代豪侠,成为了大屏幕上最为经典的令狐冲。

至于吕颂贤版令狐冲。当年金庸听到令狐冲最终定角吕颂贤的时候,可是气得拂袖而去。倒不是因为金大侠对吕颂贤有意见,而且一早和金大侠沟通的人选是古巨基和吴奇隆二选一,甚或是古天乐。

其实,不只是金庸不满,那时候28岁的吕颂贤遭遇到了群嘲,“眼细唇薄,不像个侠客”。可是, 吕颂贤硬是完成了逆风翻盘,在他没日没夜地研究原著,最后终于把令狐冲的洒脱和旷达、闲云野鹤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了小屏幕上最为经典的令狐冲。金庸最后也改口称赞,“这是我最满意的一个令狐冲。”不过,这是后话了。

正是因为许冠杰版《笑傲江湖》的成功,金庸同意了徐克继续拍摄续集,只要改编的别太多就行。此时的金庸肯定想不到,徐克拍出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竟然能够如此的惊世骇俗。

从此,金庸也继李翰祥之后,对徐克发出拒绝合作令,“以后别想碰我的作品”。

《笑傲江湖》虽然卖了1605万港币,但亏本却是事实,毕竟超出预算太多了。“新宝娱乐”也许是怕了徐克,续集再也不跟投。结果续集赚得盆满钵满,两位新宝的老总大概哭晕在厕所。

无论如何,《笑傲江湖》赢得了最终的口碑,徐克的行业地位瞬间飞升。《笑傲江湖》更被誉为 “新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徐克也终于从偶像胡金铨手中扛过武侠大旗。

大概是赶走胡金铨,让徐克感到有些内疚。便向“香港电影协会”推荐了胡金铨参选那一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终身成就奖”,后来不负所托,胡金铨果然当选并拿奖。这也是徐克从另外的角度向胡金铨表达了歉意。没曾想,这反倒惹了李翰祥有点不高兴。因为胡金铨拿了,他却拿不到。按说,李翰祥是胡金铨的领路人,他是长辈,却被小弟弯道超车先拿了。三年后,李翰祥终于也拿到了,本来是应该他先拿的。这都是徐克的推荐之功,因为有了他的推荐,摆到公案上,也没有反对的声音,就一致通过了。

接下来,徐克推出的《黄飞鸿》,就更是彻底大爆,无可争议地掀起了香港武侠片的风潮,作为宗师的徐克,也终于站了起来。

来源:邑人电影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