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台炸了!这两天好多粉丝扒着我聊郑佩佩小儿子原和玉的事儿,说他二次众筹一周才凑够不到1万美元,对比去年5万美元秒到账的热闹,现在评论区全是“看不懂”“不买账”。作为蹲了娱乐圈十年的老炮儿,我倒觉得这事儿压根不是“大众冷血”,而是藏着名人后代最扎心的生存真相。
后台炸了!这两天好多粉丝扒着我聊郑佩佩小儿子原和玉的事儿,说他二次众筹一周才凑够不到1万美元,对比去年5万美元秒到账的热闹,现在评论区全是“看不懂”“不买账”。作为蹲了娱乐圈十年的老炮儿,我倒觉得这事儿压根不是“大众冷血”,而是藏着名人后代最扎心的生存真相。
先捋捋这家人的糟心事。2023年底原和玉的外籍妻子Andrea生完娃,没出月子就查出癌症中期,光靶向药一个月就得4000多美元,加上化疗、复查,一年半砸进去快10万美元。去年郑佩佩突然走了,家里顶梁柱没了,原和玉一边抱着刚满月的娃,一边守着化疗的妻子,那会儿大家心疼他“屋漏偏逢连夜雨”,5万美元众筹三天就满了。谁能想到,今年再开口,网友却集体沉默了。
为啥反差这么大?上周我翻了他社交账号和众筹页面,发现了个关键问题:信息差太大。去年众筹时,他还会晒妻子的诊断书、医院缴费单,今年就只发了段妻子躺病床上抱孩子的视频,配文“救救我们”。后台有粉丝私信我,说“不是不心疼,但去年的钱花在哪了?有没有尝试过美国的癌症救助基金?” 这话戳中了要害,大众的同情从来不是无限续杯,尤其是对沾过“名人光”的人,大家要的不是眼泪,是实在的“自救动作”。
说起来原和玉也算有点本事,早年在《中国好功夫》玩跑酷,空翻动作比专业运动员还利落,前几年还在洛杉矶接商演,一场能赚2000美元。但我问过圈内做海外综艺的朋友,说他“太佛系”,有制作方找他拍健身类短视频,开价每条500美元,他嫌“耽误陪家人”推了。去年众筹后,有人建议他开直播教跑酷,哪怕一次收20美元学费,也能补点家用,结果他只播了两次就停了,理由是“不想消费母亲的名气”。
这里就得提蔡澜当年那句扎心话:“太好养的孩子,社会会给他补作业。” 郑佩佩在世时,从不求人设,拍《唐伯虎点秋香》时摔断腿都坚持拍戏,这种硬气早就刻在观众心里。可原和玉却没明白,母亲的光环是“加分项”,不是“救命稻草”。现在网友盯着他,不是盼着他倒霉,而是想看到“你拼过,我们才敢帮”就像他要是晒出自己跑商演的行程单,或是申请救助基金的回执,哪怕筹到的钱少,评论区也不会这么冷。
在美国看病难是真的,普通家庭遇着癌症,众筹是常事。但名人后代不一样,观众会用放大镜看你:有没有变卖值钱的东西?兄弟姐妹帮了多少?这些事不用全公开,但至少得让大家知道“你没躺着等救援”。原和玉要是真走投无路,完全可以把收藏的限量版跑酷装备挂到二手平台,或是接些远程的动作指导工作,这些“接地气”的自救,比十段煽情视频都管用。
说到底,原和玉的困境,藏着所有名人后代的“光环债”:享受过前辈带来的关注度,就得承受更高的审视标准。靠“卖惨”换捐助的时代早过去了,现在大家愿意帮的,是“拼尽全力后仍难扛住”的人,不是“握着一手好牌却懒得打”的人。
最后想问问大家,要是你遇到这种事,会更在意对方“有多难”,还是“有多拼”?觉得原和玉该先放下身段搞钱,还是先把众筹细节说清楚?评论区聊聊,咱们理性吃瓜!
来源:真诚星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