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一枚尘封已久的日军大印被意外发现,瞬间打破了这位江苏老人的平静。
71年,他隐居乡野,双目失明,过着无人问津的生活。
然而,一枚尘封已久的日军大印被意外发现,瞬间打破了这位江苏老人的平静。
当这枚印章的秘密被揭开,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随即,一则惊人的消息传开——为了迎接这位老人,6辆坦克同时出动!一个普通农民,竟能享受如此规格的礼遇?
这位老人究竟是谁?他为何隐姓埋名几十载?
时间倒回到1922年的金秋9月,一个男婴在江苏无锡的一户农家诞生。
婴儿的父亲望着熟睡中的孩子,眼里满是慈爱。
他决定给孩子起名"建民",寄托了自己对这个饱经磨难的民族的殷切期盼。
谁曾想,"建民"二字竟成为了这个孩子一生的缩影。
童年的钱建民过得十分清贫。
家里靠着几亩薄田勉强糊口,为了省钱,常常是一家人扒几口冷饭就对付过去。
尽管生活困苦,但父母还是省吃俭用供钱建民念书。
然而,未等他完成学业,枪炮声便打破了宁静的生活。
钱建民的父亲是一位正直善良的农民。
他常常教导年幼的儿子,做人要正直不阿,敢于仗义执言。
受父亲的影响,钱建民从小就树立了保家卫国的远大志向。
血与火的洗礼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举国上下的抗日烽火随之点燃。
面对倭寇的野蛮侵略,钱建民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怒。
年仅18岁的他,毅然投笔从戎,考进了陆军机械化学校。
在军校的日子里,他刻苦钻研,掌握了过硬的驾驶技术和军事素养,成为一名出色的装甲兵。
军校严酷的训练,磨砺了钱建民的意志。
无论是在炎炎烈日下的长途越野,还是在冰天雪地里的野外驻训,钱建民从不言苦,总是冲在最前面。
教官常常把他树立为全连的学习榜样。
有一次,钱建民在操纵坦克时不慎发生侧翻。
所幸他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最终化险为夷。
这次事故,锤炼了钱建民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为他日后的战场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1943年,钱建民奉命开赴神秘莫测的缅甸战场,加入中国远征军,与凶残的日军第18师团展开殊死搏斗。
第18师团以残暴著称,曾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手上沾满了数十万同胞的鲜血。
当钱建民得知这一切时,悲愤交加,恨不得立刻冲上战场为死难的同胞报仇雪恨。
铿锵铁骑踏平倭寇经过一番凶险的行军,钱建民所在的部队终于在茫茫丛林中和日军狭路相逢。
双方在瓦鲁班附近展开激战,硝烟四起,枪林弹雨中,钱建民驾驶的坦克冲在前面,所向披靡,日军在坦克装甲面前如同纸糊的靶子,被一一撕碎。
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钱建民和战友们发现了日军第18师团的指挥部。
他们知道,攻克这里就能给敌人致命一击。
于是,钱建民毫不犹豫地调转车头,向指挥部发起冲锋。
"轰隆"一声巨响,坦克撞开了指挥部的大门,日军军官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
钱建民从坦克上一跃而下,端起机枪扫射,转眼间,指挥部内弹痕累累,尸横遍野。
他注意到一个身着军装的日军军官,慌不择路地逃命。
凭借敏锐的直觉,钱建民判断此人必是日军的重要头目。
他飞身一跃,死死地摁住那个军官,用枪顶住了他的脑袋。
原来这个军官就是第18师团作战课长石川中佐。
为了不落入我军手中,石川慌忙吞枪自尽,鲜血溅了钱建民一身。
钱建民在现场缴获了第18师团的关防大印,这个大印见证了钱建民和他的战友们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之后的日子里,钱建民和战友们又经历了无数场惨烈的战斗。
然而,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敌人多么凶残,钱建民始终冲锋在前,用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英雄无名的半生抗战胜利后,钱建民没有就此享受荣光,他主动请缨执行一项接收军用车辆的任务。
途经贵州镇远县的山区时,遇到土匪洗劫难民。
钱建民挺身而出,却不幸被土匪的流弹击中面部。
经过7次手术,他捡回一条命,却永远失去了光明。
伤愈后,他拒绝了安逸的生活,毅然回到家乡,选择隐姓埋名。
从此,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抗日英雄,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他教子育女,相夫教子,用残缺的躯体撑起一个家。
在看不见的岁月里,他无怨无悔,只是偶尔会在梦中喃喃自语:"我们打败了小鬼子,祖国一定会更强大……"
双目失明后,生活对钱建民而言无疑是一场苦行。
然而,他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他学会了盲人摸字,凭着顽强的毅力,慢慢适应了没有光明的世界。
为了不给家人徒增烦恼,钱建民什么活都争着干。
他摸索着修理家具,用心编织竹篮,甚至下地干农活。
汗水湿透了衣背,粗糙的双手布满老茧,钱建民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迟来的星火就这样过了71年,钱建民的女儿在整理家中杂物时,意外发现了一枚布满灰尘的印章。
她好奇地拿起来端详,发现竟是日军第18师团的关防大印,这才知晓了父亲曾经的传奇往事。
2016年,已经94岁高龄的钱建民提出一个朴素的心愿:摸一摸中国自己生产的坦克。
当地的装甲部队闻讯后,立刻派出6辆坦克列队欢迎老兵的到来。
看着一辆辆钢铁猛兽轰鸣着驶来,钱建民激动地泪流满面。
他颤颤巍巍地抚摸着坦克冰冷的装甲,口中念念有词:"祖国真强大,真好啊……我们当年打鬼子,就盼着有这样的好装备啊!"
钱建民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心愿,终于实现了。
他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驾驶坦克冲锋陷阵的峥嵘岁月。
这一刻,所有的苦难都烟消云散,他的心中只有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2018年2月9日凌晨1点,钱建民老人溘然长逝,享年96岁。
虽然他的光辉岁月大多数埋藏于历史的迷雾中,但他的英雄事迹和赤诚情怀,必将永远为后人传颂。
正如钱老生前唱过的那首军歌:
"我们是锥之尖,我们是刀之刃。
万众一心,以一当百,有我无敌人!"
以小我之躯,成就大我之魂。
这就是英雄钱建民,一个民族脊梁的缩影。
今天,我们重温钱老的故事,不仅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传承。
愿老兵泉下有知,国之栋梁正在成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钱建民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何谓忠诚,何谓担当。
他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用朴素无华的情怀,燃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如今,和平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但钱建民的精神,却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去传承、去发扬。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不能没有脊梁。
让我们铭记钱建民,传承老一辈的红色基因。
让钱建民的故事,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来源:金张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