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怕被说不近人情,怕对方失望,最后把自己困在了一段段不对等的关系里:
原创十点签约作者十点读书
2025年09月01日 18:31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
将在09月02日 19:00 直播
预约
中秋佳礼|五谷磨房,以黑养黑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闻悦朗读音频
不要让任何人有机会零成本接近你,十点读书,11分钟
奥普拉·温弗瑞曾说:
你教会别人,如何对待你。
成年人的关系里,有些界限一旦没守住,后面就很难再划清。
那些起初只是善意的迁就、体贴的退让,往往慢慢变了味。
一开始,是主动帮一把、理解一次;
后来,就成了被理所当然地占用时间、消耗精力,甚至被索取情绪。
很多人不是没有察觉,只是不好意思拒绝。
怕被说不近人情,怕对方失望,最后把自己困在了一段段不对等的关系里:
一方用力讨好,一方轻易索取。
很多时候,真正令人疲惫的,不是关系本身,而是得不到等价的尊重与回应。
到后面才明白:
人缘好的人,从不滥用自己的善良,更不会让任何人,以零成本的方式接近自己。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问答:
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越处越累?
其中有个回答,我觉得很有道理:
因为你一开始没设边界,后来想设,就得撕破脸。
闺蜜曾跟我讲过自己的经历。
她大学时和一个室友关系特别好,毕业后两人还一起合租工作。
闺蜜性格很好,从来不斤斤计较,凡事都想着体谅别人。
所以在合租的日子里,她点外卖会顺手帮对方带一份,房租水电总是她多出一点,下班路上主动给对方买小零食。
起初她觉得只是举手之劳,但没想到,对方却越来越习惯接受她的付出,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你变了;
没想到你这么小气。
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在这段关系里,早就变成了那个廉价感的人。
从好人,到理所应当,只需要一次迁就。
当一个人开始迁就,就等于默许自己是无限供应的资源。
别人不会因为你善良而感激,反而只会在无形中,一点点榨干你的时间、精力,甚至情绪和自尊。
最可怕的是,到最后你累了、想抽身了,对方却理直气壮地质问你:
你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人性就像一张橡皮筋,一旦拉长,就很难恢复原状。
在关系里,你一味迁就和无底线,就会沦为他人索取的工具。
心理学家鲍曼有个概念,叫“社会交换理论”:
所有的人际关系,本质上都是一种无形的价值交换。
你投入多少,就该获得相应的尊重和回报。
一旦你让别人习惯了“免费”,他们就会忘记你也需要负担成本。
就像我之前有个同事,总是让我帮忙写文案,一次两次我出于好心答应了,第三次开始他就默认这是我的本分工作。
最后一次,我因为工作忙拒绝了,他反而在背后嚼舌根,说我工作效率低。
这也是我第一次明白,界限感的缺失,会让善意变成廉价的牺牲。
没有边界感,没有成本意识,就等于把自己摆成了一个免费资源。
而免费的东西,在人性中,往往最不被珍惜。
想追求一段稳定健康的关系,关键不是无条件的讨好,而是彼此的尊重与平衡。
只有在清晰的边界中,感情才能长久;
只有在等价的付出里,关系才不至于慢慢变味。
在很多人际关系中,我们之所以疲惫,不是因为对方多么强势,而是自己太容易心软,总想委屈自己来维系关系。
不敢拒绝,怕被说小气、不近人情;
不敢设界限,担心让人觉得我不好相处;
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怕被否定、被孤立……
却不曾想,这种刻意低头的行为,反而会让自己失去价值,最终一无所获。
一位创业的朋友,在招人的时候就常遇到这种人。
之前,他们公司来了位实习生,小姑娘业务能力一般,但性格特别好,谁开口都愿意帮忙:
打印资料、跑腿拿快递,甚至中午还抢着带饭。
可最终,朋友留下的不是她,而是另一位“风评不怎么好”的男生。
小姑娘咽不下这口气,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了,于是跑去质问我那位朋友。
朋友的解释很简单:
你人是不错,但对工作没有任何帮助,我没必要花钱雇你来做这些事情。
而他显然做事有章法,工作效率很高,这才是我要的人。
他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这就是关系的本质。当别人无需付出代价就能靠近你,你在关系中的分量也会随之降低。
真正高质量的连接,从来都建立在互相有价值的基础上。
而有分寸的人,从不把所有热情随便示人。
他们明白边界感并不代表冷漠,而是一种自我保护。
就像钱钟书先生,他的才华吸引了无数人想与他结交,其中不乏达官贵人。
换做其他人,肯定会争取这个机会来维护双方的关系。
可他始终守住了自己的边界,拒绝道:
若你吃了枚不错的鸡蛋,何必要见那下蛋的母鸡呢?
看似疏离,其实是通透。他深知,人的精力就这么多,得为真正有价值的人和事腾挪出空间。
一旦心软,很可能自己沦为旁人任意支配的资源,价值会在一轮轮被透支后,逐渐贬低。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是否能做到适当冷漠,也决定了他在关系中的尊严与分量。
今天刚好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
我本具足,无须外求,自觉矜贵。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力量源自内心的自知与自重,不依赖外界的认可和依附。
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懂得爱护和尊重自己,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觉矜贵,不是高高在上的孤傲,而是一种温柔而坚定的自我保护。
它让我们不轻易妥协,不随意让步,拒绝被别人零成本地接近,守护好自己的时间、情绪和能量。
这种前提下,建造的关系才是健康美好的。
活成一个自觉矜贵的人,守护好自己的人际边界,日子才能越过越顺。
①把自己当回事儿
首先是要认可自己的价值,不要轻易贬低自己。
日常生活中,可以试着每天给自己一个肯定。
比如写下三件自己做得好的事情,或是提醒自己“我值得被尊重”“我的时间和努力都有价值”。
当你开始高看自己,内心的自信和底气自然流露出来,别人也会自然而然地调整对你的态度。
简单来说,就是先学会给自己定价,别让自己成为别人可随便拿捏的“便宜货”。
②情绪上不过度敞口
可以信任朋友,但不要事无巨细都说;
可以有亲密爱人,但不代表要让他对你无底线索取。
如果你一开始就把自己所有情绪都袒露无遗,对方只会觉得你容易被操控。
尤其在女性关系中,那些总是倾诉、讨好的女孩,很容易吸引来情感索取者——
对方一边接受,一边压榨你所有的温柔与善意。
真正受到尊重的人,往往是那些在情绪表达上,知道“说多少、留多少”的人。
③关系中学会“收费标准”
很多成年人在关系中吃亏,是因为不懂得表达成本。
帮朋友写方案,不要默认免费,先定下价格:
“有点难度,不过我可以给你亲友价”;
对亲戚朋友的请求,别急着答应,可以婉拒:
“我时间不多,你可能得自己想办法”;
爱一个人也要保有空间,必须设立框架:
“我愿意为你做,但不是无底线地配合”。
这并不是你斤斤计较,而是你终于学会了:
关系里,免费的东西最贵。
《道德经》里有句话: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洞悉他人的优劣是聪慧,能清醒认知自己的本真,建立起稳定而坚韧的自我认同感,才是真正的通透澄明。
很多时候,我们疲惫于关系的纷扰,源自于对自我认知的模糊。
缺乏自知,就容易在他人的期待中迷失。
你一味讨好,付出越来越多,回报却越来越少,结果只会让自己身心俱疲、失去分寸。
而当你真正看清自己的价值,明确原则与底线,开始为自己设限,也就开启了关系中的转折点。
只有先学会珍惜自己,别人才会认真对待你。
真正有质量的关系,从来不是靠迎合换来的,而是彼此尊重、等价交换。
点个
,愿你早日学会在人际关系中掌握主导权。
不管是亲密的友情,还是复杂的职场,这都是你最强大的底气。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