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叫卖“土鸡蛋”?专家教你识破骗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21:04 1

摘要:近日,媒体曝光了不法商家利用AI技术仿冒奥运冠军形象、声音,推销土鸡蛋等农产品的违法行为。

你刷到过

全红婵、孙颖莎、王楚钦

卖土鸡蛋的视频吗?

别信

那都是假的

近日,媒体曝光了不法商家利用AI技术仿冒奥运冠军形象、声音,推销土鸡蛋等农产品的违法行为。

近日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发文指出

该行为已触碰法律与道德双重底线

在短视频平台上,除奥运冠军被仿冒,部分明星、企业家等人的声音也都曾被AI仿冒用于直播带货、推广产品或制造虚假互动,还有不少AI生成的假神医、非遗传承人在带货,侵蚀着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

AI仿冒名人声音、虚构名人形象带货等行为,严重侵犯被仿冒者的肖像权、声音权等人格权益,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阻碍市场健康发展,更透支了大批互联网用户的信任,直接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

AI仿冒名人带货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江苏省消保委分析认为

三大原因共同催生了这一问题

AI技术普及降低造假门槛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仿冒、克隆他人容貌和声音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降低,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相关教程与资源,不法分子无需过高技术水平,即可实施侵权行为。

利益驱动下商家铤而走险

当前电商市场竞争激烈,而名人自带的高流量与公众信任度,能快速激发消费者购买欲,部分商家为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铤而走险,无视道德与法律约束。

平台审核机制存在漏洞

部分短视频平台对账号入驻资质审核不严,且现有审核技术难以精准识别AI生成的虚假内容,导致仿冒视频得以绕过监管,大量传播。

江苏省消保委强调

科技本无善恶,关键在于如何使用。AI技术本是赋能生活、推动发展的利器,用于提升服务效率、丰富消费体验,但被别有用心之人滥用后,却成为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凶器”。智能向善,需以法律为底线,将道德伦理融入技术应用的全过程。

目前

针对AI深度合成内容

已有多项法律法规作出明确规范

《民法典》《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现行法律法规,均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自觉尊重公民肖像权、声音权等合法权益;

今起实施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更明确了提供合成人声、人脸生成、人脸替换等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误认的深度合成服务时,应当在生成或编辑的信息内容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

江苏消保委建议

平台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提升人工智能检测技术,完善审核和举报机制,及时发现并拦截侵权、虚假、违法等不良内容,对于被举报的侵权账号,一旦核实,立即采取封号、限制流量等措施,并将相关情况报送监管部门。若平台疏于监管,则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民法典》相关条款指出,若平台接到相关通知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对损害扩大部分与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若平台知道或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消费者在面对名人声音、形象推荐商品的视频或直播活动时,应保持冷静,仔细查看商品信息、评价等,不盲目跟风购买、打赏。

若发现疑似AI仿冒名人带货、直播等情况,及时向平台举报或向相关监管部门反映,当自身权益因AI仿冒行为受到侵害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提醒

那么

消费者该如何识别换脸破绽

并加以防范?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博表示,AI换脸技术如今已经比较成熟,但还是有明显破绽,漏洞就在面部轮廓和光线上。

张博表示:“视频通话时,要仔细观察对方的面部轮廓是否存在异常模糊情况、光线是否正常。必要时可以要求对方快速大幅度地抬头、点头、转头,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面部轮廓是否有异常模糊。”

消费者在选择短视频带货服务时要警惕AI仿冒技术,仔细观察主播的微表情是否自然,声音与口型是否同步,是否出现人物或背景模糊、扭曲等异常画面,对异常低价或反常促销行为应保持警惕。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薛晶晶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