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叮铃铃,叮铃铃……开学了!9月1日,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统筹组织下,娄底市各中小学以“开学第一课”为载体,将“红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鲜明底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场场沉浸式、有温度、接地气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校园铺展,老
叮铃铃,叮铃铃……开学了!9月1日,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统筹组织下,娄底市各中小学以“开学第一课”为载体,将“红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鲜明底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场场沉浸式、有温度、接地气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校园铺展,老兵进校园、观影学史、主题班会、红歌传唱、红色思政剧……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悄然扎根,理想信念在青春血脉中澎湃升腾。
一堂课,讲述信仰的力量
(参战老兵李建明、李武文为娄底一中师生带来一堂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以史铸魂,思政育人。
“倒下的是身躯,换来的是万家安宁。”开学前夕,娄底市第一中学(城南校区)礼堂内,参战老兵李建明、李武文走进校园,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堂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土壤中生根发芽。
李武文以《一封遗书的故事》讲述自己在靠茅山561米高地的生死坚守。台下,千余名师生屏息凝神,不少学生眼眶湿润,默默举起右手,向英雄敬礼。李建明深情寄语:“今天的和平,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同学们要努力学习,成为国之栋梁,让五星红旗永远高高飘扬!”铿锵话语,激荡人心。
这堂由老兵亲述的思政课,没有说教,只有血与火的真实回响。高一学生张珺煜感慨道:“今天听老兵爷爷讲亲身经历,才深刻体会‘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沉重与珍贵。我要以他们为榜样,珍惜当下,奋发图强。”
(9月1日,娄底华达学校组织全校师生集体收看专题片《山河不会忘记》)
老兵的战场叙事与影像里的历史回响始终同频共振。“当看到东北抗联战士在零下40℃的雪地里,用冻僵的手紧握步枪坚守阵地时,我真正明白了‘英雄’二字的分量,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有多么的来之不易。”9月1日,娄底华达学校组织全校师生集体收看专题片《山河不会忘记》。影片以珍贵的历史影像、细腻的人物叙事,串联起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的14年峥嵘岁月——有平型关大捷的振奋人心,也有南京大屠杀的沉痛反思;有湖南军民在长沙会战、湘西会战中的浴血拼搏,也有普通百姓捐款捐物、支援前线的家国情怀。真实的场景、动人的故事,让不少学生热泪盈眶。
(师生们观看红色思政剧《信仰1921》)
为进一步增强红色教育的感染力和参与感,9月1日上午,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娄底市2025年秋季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特别安排了一场沉浸式红色思政剧《信仰1921》。该剧讲述了蔡和森、蔡畅、向警予、葛健豪等革命先辈以及一群热血青年追求理想、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故事。沉浸式的演出形式,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深刻体会到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牺牲精神。新时代湖南好少年、来自娄底八中的学生肖钰琪走出剧场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她说:“看完这部剧,我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和先辈们一起为了理想而奋斗。蔡和森他们老一辈的精神真是太伟大了,我要向他们学习,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从聆听老兵的热血故事,到感悟影像里的历史厚重,再到体验红色思政剧的家国情怀,“开学第一课”以“沉浸式体验”唤醒青春信仰,用“可感可知的力量”教会青少年:铭记历史是成长的必修课,传承精神是青春的必答题。
一堂课,激活红色的记忆
沉浸体验,润物无声。
今年“开学第一课”,娄底各校打破传统模式,将红色教育融入仪式、实践与互动中,让青少年在沉浸体验中感悟精神力量。
(8月31日上午,娄底大科小学开展“童心遇见中国红——2025年一年级新生入学礼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
8月31日,娄底大科小学一年级新生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闯关”入学礼。孩子们化身“红色小卫士”,在“童心遇见中国红——2025年一年级新生入学礼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中,完成拼中国地图、踢正步、领取“抗战小故事”等任务。一场融合启蒙教育与红色传承的沉浸式仪式,叩响了求知之门,也在幼小心灵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9月1日,娄底金海学校高年级学生向一年级小朋友讲述英雄故事)
9月1日,娄底金海学校将校园变“展馆”。高年级学生化身“小小讲解员”,在“抗战英雄”主题展前为低年级同学讲述英烈故事。“这位战士在阵地失守前,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口……”动情的讲述中,孩子们的眼神从好奇转为庄重,敬意在心中悄然生长。
(9月1日,娄底五小开展主题班队会)
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也是开展思政课最丰富的营养剂。在娄底五小主题班队会上,各班通过播放纪录牌《南京照相馆》片段,聚焦普通民众在抗战中的命运变迁,以小切口展现大历史,用直观的光影语言,搭建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学生在共情中深化对历史的认知。“这种‘演故事、看影像、谈感悟’的方式,让红色教育可感、可知、可共鸣。”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娄底一中开学典礼上,全体师生齐声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嘹亮歌声响彻校园,将典礼推向高潮。这一刻,歌声不仅是旋律,更是信念的传递。
“大家看这块展板,1950年,志愿军战士就是用这样的步枪,在冰天雪地中击退了装备精良的敌人!”在娄底华达学校国防展览室,老师手指展板上的老照片,将国防历史与时代使命娓娓道来,引导广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娄底今年“开学第一课”为全市师生送上红色“精神大餐”,让革命精神代代传,也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一堂课,照亮前行的征程
根植热土,赓续血脉。
娄底是湘中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曾途经此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留下众多革命足迹。这片热土孕育的革命精神如涓涓细流,滋养着一代代娄底人“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如今,这股精神力量正通过“开学第一课”等育人载体,深深融入广大师生的血脉之中,成为照亮青春航程的精神灯塔。
在这片红色沃土的浸润下,青少年对历史的感悟更加真切、对信仰的追寻更加执着。“恍惚间,我仿佛置身于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心中激荡着传承革命精神的炽热豪情。”参加以“光影铭刻国殇史 逐梦启程浪浪山”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后,娄底三小学生彭浣纱动情地说,“革命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安宁,他们的精神如灯塔般指引着我们前行——要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刻苦学习,勇敢追逐梦想。”不少学生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每个人都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光荣使命,“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诠释这份责任,绝不辜负胸前飘扬的红领巾。”
“开学第一课”正是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一课,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全市各中小学同步开展专题片观影活动,通过“光影浸润+实践体验+学生主导”的创新模式,让红色教育走出课本、走进心灵,让信仰的种子在沉浸式感知中悄然生根。
下一步,娄底将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持续深挖本地红色资源,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把国防教育、历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青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绽放光彩。(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美兰 王星 通讯员 严望舒 刘智玲)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来源:娄底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