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刚过,比亚迪的财报就像一颗深水炸弹,炸得全球汽车圈鸡飞狗跳。总营收7771亿,净利润402.5亿,研发砸了542亿,现金储备1549亿……这数据,别说传统车企看了腿软,就连马斯克看了都得揉揉眼睛:“这特么是卖车的还是印钞的?”
2024年刚过,比亚迪的财报就像一颗深水炸弹,炸得全球汽车圈鸡飞狗跳。总营收7771亿,净利润402.5亿,研发砸了542亿,现金储备1549亿……这数据,别说传统车企看了腿软,就连马斯克看了都得揉揉眼睛:“这特么是卖车的还是印钞的?”
但最魔幻的还不是钱,而是比亚迪一边烧钱烧到火星,一边赚钱赚到手软。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家“精分”企业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一、赚钱如呼吸,烧钱如泼水
先看财报最刺激的部分:净利润402.5亿,同比增长34%。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天睁眼就赚1.1亿,比某些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还多。更离谱的是,人家一边数钱,一边还能把542亿砸进研发——相当于每天烧1.5亿,烧得比某些网红直播间撒币还狠。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研发烧这么多,不怕赔本?”
朋友,格局小了。比亚迪烧的不是钱,是护城河。542亿研发费,换来的是全球第一梯队的智驾技术、400万辆智能驾驶车型的数据池,还有那个号称“天神之眼”的AI超算中心。别人家搞自动驾驶还在靠PPT画饼,比亚迪已经让400万车主在路上帮它训练AI了。这波操作,堪称“用消费者的脚投票,用资本家的钱养技术”。
至于现金储备1549亿,比亚迪就差把“老子有钱”写在脸上了。这笔钱干什么用?海外建厂、收购供应链、甚至哪天心情好,把隔壁某PPT造车新势力打包买了都不是问题。毕竟,现金多到能买下冰岛全国GDP的企业,任性一点怎么了?
二、卖车卖成“全球街车”,特斯拉看了都自闭
如果说财务数据是比亚迪的“内功”,那销量就是它的“外挂”。2024年,比亚迪卖了427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41.3%,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什么概念?全球每卖出3辆电动车,就有一辆是比亚迪。
更狠的是海外市场。41.7万辆出口,同比增长71%——这增长速度,比大学生月底花呗还款还猛。匈牙利、泰国、巴西的工厂陆续投产,车卖到全球100多个国家。甚至在南极科考站,你都能看到比亚迪充电桩(我瞎编的,但说不定明年就成真了)。
最骚的是“仰望”和“腾势”这两个高端品牌,销量18.9万辆,直接把BBA(奔驰、宝马、奥迪)的电动车按在地上摩擦。以前国人觉得国产车low,现在?欧洲土豪加价买腾势,中东王子排队提仰望。这剧情反转,比甄嬛传还刺激。
三、智能化玩出花,车主直呼“被AI绑架了”
如果说销量和财报是比亚迪的肌肉,那智能化就是它的神经中枢。别人家的智能驾驶还在“能用”阶段,比亚迪已经搞出了“无阻城市领航”——翻译成人话就是:“只要地球上有路,这车就能自己开”。
更离谱的是“全场景智能泊车”。300多种泊车场景,连犄角旮旯的停车位都能自动停进去。网友调侃:“自从买了比亚迪,驾校倒车入库教练集体失业。”至于AI座舱,语音助手能和你对骂(误)、车载无人机能帮你拍vlog、卫星通信能让你在沙漠里刷抖音……这哪是买车?分明是买了个变形金刚。
但最绝的还是比亚迪的“数据霸权”。400万辆智能车天天在路上跑,产生的数据量堪比互联网大厂。用这些数据训练AI,结果就是车越开越聪明,用户越用越上瘾——典型的“用你的油,炼我的丹”。
四、出海不是蹭热点,是去当“殖民者”
比亚迪的国际化,根本不是“走出去”,而是“杀出去”。在匈牙利建厂,特斯拉的柏林工厂连夜降价;在泰国投产,日系车市场份额直接腰斩。更狠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工厂,从签约到量产只用16个月,速度比外卖小哥送餐还快。
这种打法,表面是卖车,实则是输出中国制造的标准。充电接口用中国的、智能系统用中国的、甚至连工厂管理流程都复制中国模式。未来全球电动车行业谁说了算?比亚迪用行动回答:“当然是我说了算,因为你们的螺丝钉都是我教的。”
五、比亚迪的阳谋,和马斯克的噩梦
看完比亚迪的财报,我只有一个感受:这家企业根本不是在“追赶”,而是在“重新定义规则”。它用烧钱证明研发不是无底洞,用销量打脸“国产车低端”的偏见,用智能化让用户变成死忠粉,用出海战略让全球车企瑟瑟发抖。
至于特斯拉?马斯克现在可能正对着财报喃喃自语:“说好的电动车不赚钱呢?说好的中国车企只会抄袭呢?”而丰田章男大概在办公室摔杯子:“混动专利封锁了十几年,怎么就被比亚迪掀桌子了?!”
月初融资400亿,月末理财600亿?
最后说句扎心的:比亚迪的逆袭,本质上是中国制造业从“跪着赚钱”到“站着抢钱”的缩影。当别人还在讨论“弯道超车”时,比亚迪已经一脚油门,把弯道碾成了直道。
来源:馬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