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辛亥革命成果在新疆落定后,迪化银圆局精心铸造了“中華民國元年餉銀”银币。银币的正面皆为汉文,其中,“中華民國元年”六字呈逆时针旋读,环于外圈中,“餉銀一
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辛亥革命成果在新疆落定后,迪化银圆局精心铸造了“中華民國元年餉銀”银币。银币的正面皆为汉文,其中,“中華民國元年”六字呈逆时针旋读,环于外圈中,“餉銀一兩(或伍錢)”四字则在内珠圈之中,以上下左右对读形式排列,布局巧妙,文字规整。而其背面,是交叉的双旗图案,以及“壬子”纪年,因此,钱币界俗称“中華民國元年餉銀”币为“壬子币”。壬子餉銀双旗币的面值,有一兩和伍钱两种。这套币是新疆老银币系列套币中,唯一未在整套币中铸造回文的币种,打破了以往新疆银币铸造的常规。并且,它还是新疆币中唯一兼用阴阳历法的银币,可谓独树一帜。
关于铸造“壬子餉銀”银币的幕前、幕后“说”。由于“壬子餉銀”银币铸造于一个特殊时期,有关反映“壬子餉銀”银币的铸造文字史料甚少。为什么“壬子餉銀”银币上未设计回文?为什么是兼用阴阳历法?为什么背面的双旗图案是当时的国旗——五色旗,却又与标准五色旗的横条排列不同,使用的是竖条排列图案,还加铸了花饰?等等这些,都成为新疆钱币史料研究者“追寻”的问题。同时,围绕“追寻”的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种种观点,并都有一定的“史况”基础。比如,有钱币藏家认为,五色旗使用竖条排列,可能是辛亥革命时,因新疆是边疆,信息传递不畅,导致信息有误所致。而对新疆的“辛亥革命史”以及对当时新疆地方统治者等有一定研究的新疆史学者观点,认为“壬子餉銀”银币铸造的“三大”疑点之问,主要是与当时新疆的主政者即新疆都督杨增新的“个性”关联甚密。一是杨增新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他治理新疆是沿袭传统的方式,依然实行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二是他是一个“左右逢源”的专权者,甚至认为他是投机者。辛亥革命,他拥护共和,遂被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任命为新疆都督。袁世凯称帝,他也不反对,受封为一等伯。蔡锷领导护国运动讨伐袁世凯,他依然拥护,继续执掌新疆直至国民政府。三是杨增新是王树楠推举下来到新疆的,曾任迪化道台,迪化银圆局就在其辖区,他对新疆的银币铸造并不陌生。所以,史学者们认为,他主政下铸造的“壬子銄銀”银币,没用回文,却选择在“五色旗”上加铸具有浓郁新疆少数民族风情的花饰,是有平衡各民族关系,不想使一家独大等的行政之术。认为,他既然承认“共和”,就必然要选择“民國元年”纪年,但他又不想引起传统的保守人士反对,更何况他自己就是传统的士大夫,所以又用了农历“壬子”纪年,是为了兼顾多方,新旧通吃。而杨增新选择“五色旗”竖排排列图案,是他十分清楚“五色旗”的种种寓意。比如,“五色旗”本是北洋海军的将领旗,是提督所用;由红、黄、蓝、白、黑等五道横长方条,自上而下排列,它的原意是代表五行;再比如,1911年12月4日,各省都督代表在上海开会,与会者为促进袁世凯尽早逼迫清廷退位,最终确定“五色旗“为临时国旗;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联合,表达一种民族平等、民族联合的观念;还有,杨增新也清楚孙中山是一直极力反对使用“五色旗”的,孙中山认为“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体”,“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等等。应该说,不论钱币界和史学研究者对“壬子餉銀”币的铸造提出什么样的观点、看法或猜想,这枚铸造特别的“壬子餉銀”银币的要素中,必然或多或少地反映和体现了杨增新主政的思想理念。“壬子餉銀”币是杨增新某些“真实人生观和统治权术”的有意或无意流露,这一点,新疆史学者和新疆钱币研究者是有共识的。
“壬子餉銀”银币的版别。新疆民国“壬子餉銀”,是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迪化造币厂铸行,币值为一兩、伍錢两种。钱币正面全为汉文,内珠圈中为“餉銀一兩”或“餉銀伍錢”,内、外珠圈中间,为六字“中華民國元年”呈逆时针环周排列。币背面图案,为两面交叉的五族共和旗,旗上有卷钩花装饰和多个小圆圈装饰,互相错开,旗杆的交叉处上下,分铸干支纪年“壬子”二字。无论是“壬子餉銀”一兩币还是伍錢币,因背竖排列“五色旗”中图案的不同,分为两排花和四排花两种版式。所谓“两排花”版式,就是背面的两面五族共和旗中,有两道为卷钩花装饰,有三道为多个小圆排列的圈形装饰。具体的饰纹排列顺序为,从旗的上方向下,依次是小圈装饰、卷钩花装饰、小圈装饰、卷钩花装饰、小圈装饰,间隔排列。所谓“四排花”版式,就是背面的两面五族共和旗中,有四道为卷钩花装饰,有一道为多个小圆排列的圈形装饰。具体的饰纹排列顺序为,从旗的上方向下,依次是小圈装饰、卷钩花装饰、卷钩花装饰、卷钩花装饰、卷钩花装饰,呈“一四”排列。其中,“壬子餉銀一兩”币(图一)以“四排花”版式为多,“两排花”版式少见。“壬子餉銀伍錢”币以“两排花”版式为多,“四排花”版式少见。在台湾张氏“中国货币图录”中,录有新疆民国“壬子餉銀一兩”币两个版式,“壬子餉銀伍錢”币四个版式,是笔者看到的、记录新疆民国“壬子餉銀”币版式最多的专业书刊。对照台湾张氏“中国货币图录”中的四个“壬子餉銀伍錢”币版式,考证有关实物,笔者见到了两种变化版式。一是正面汉文中央有“点”版“壬子餉銀伍錢”,该版式的“国”字与“元”字等,与其它版式笔画写法不一,是十分少见的版式(图二)。再是“两排花”的“壬子餉銀伍錢”币,在背面左侧旗的第二列(即最后一列)卷钩花装饰中,最下面的花纹线条为“并列双线条”(图三)。普通版为单线条,且币正面中央无“点”(图四)。
“任子餉銀”币“钱景”可观。同以往的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银币相比,“壬子餉銀”的含银量较高,银币质地细腻。“壬子餉銀一兩”,币重36克左右,直径43㎜,厚度2.7㎜。“壬子餉銀伍錢”,重18克左右,直径33㎜,厚度2.㎜。“任子餉銀”币的边齿为直线齿,机械滚边挤压的痕迹,深邃明显,整齐深峻。该币铸造发行比较少,故是一个很具收藏潜力的银币。特别是,作为民国元年的新疆餉银币,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仅是货币形式的演变,更是社会变革和文化交融的一个具体写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文化价值。所以,“壬子餉銀”是一个很具收藏潜力的币种。据网络信息,“泓盛拍卖”曾经拍卖了一枚评分为55分但是有缺陷的“壬子餉銀一兩”币,拍到了23万。由于新疆壬子币属于数量非常稀少币,是稀少的让人出乎意料的银币品种,因此,有银币收藏者把它与甘肃加字大头、贵州汽车币等银币,列为一个量级,并被许多资深藏家和玩家誉为“被遗忘的大名誉品”。再者,新疆壬子币也算是新疆的军阀铸造,对比“军阀币”火爆行情来说,目前依然是被严重低估的银币。新疆壬子币数量少,加上“江湖”地位高,又被资深藏家和实力玩家深爱,有圈内人士预测:该币不飞则已,一飞必冲天。
注:文中凡是考证具体钱币的表述,采用原币文字即“大写”字,凡是泛述的文字,用简化字。所以,文章中会有类似“钱”与“錢”或“银”与“銀”等的同时存在。
来源:云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