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人类DNA中禁令:20号染色体,禁止同类相食,食人者会中毒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9:54 1

摘要:《旧唐书·张巡传》记载,公元757年,安禄山叛军围困睢阳城长达10个月。守城唐军吃完战马、树皮、草根后,陷入了“人相食”的绝境——战前城中还有四万多百姓,到城破时仅剩下400多人。

《旧唐书·张巡传》记载,公元757年,安禄山叛军围困睢阳城长达10个月。守城唐军吃完战马、树皮、草根后,陷入了“人相食”的绝境——战前城中还有四万多百姓,到城破时仅剩下400多人。

这场安史之乱中的悲剧,只是人类历史上“同类相食”的例子之一。

而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身边还藏着一种比“人相食”更隐蔽、更要命的威胁:它不是毁天灭地的核武器,也不是常见的细菌病毒,只是一种折叠出问题的蛋白质,却能像睢阳悲剧那样,用残忍的方式夺走生命。

它就是朊病毒,一个打破我们对“致病物”认知的存在。

1967年,美国首次发现了“怪病鹿”:患病的鹿走路不稳、流口水、瞳孔涣散,不怕人还会攻击同类,被攻击的鹿,也会出现一样的症状。

起初因为只在鹿群里传播,没引起足够重视,可后来韩国、加拿大等地也陆续出现病例。

2019年,美国官方报告显示,这种怪病,已经席卷美国和加拿大的24个州,部分区域野鹿感染率,超过79%。

专家很快找到元凶——朊病毒。这种致病物一旦发作,会攻击动物的大脑和神经中枢,让动物失去身体控制权,变得像“失控生物”一样。

更可怕的是,朊病毒主要通过吃受感染动物的肉传播,而且潜伏期长达一年:一头看起来健康、肉很鲜美的鹿,体内可能已经藏着能感染人的朊病毒。

不过目前还算幸运,科学家研究发现,怪病鹿身上的朊病毒,暂时很难传染给人,就算有人携带了,也不会发病,这算是一道暂时的“安全屏障”。

比起暂时没传给人的怪病鹿,欧洲曾经爆发的“疯牛病”,直接把朊病毒带到了人类身边,酿成了惨痛悲剧。

20世纪80年代,欧洲农场主发现牛群出现了怪事:原本健康的牛突然变得焦躁不安、走路僵硬,甚至会攻击人、抽风,之后很快倒地死亡。

经过调查,这些牛都是感染了朊病毒。更致命的是,患病的牛被宰杀后,肉流进了人类的食物链,变成了餐桌上的牛排、汉堡,直接导致“变异型克雅氏病”在人群中蔓延。

2012年,一位英国母亲在BBC上哭着讲述了女儿的遭遇:她的女儿活泼可爱,喜欢游泳,爱吃牛排。圣诞节时,母亲送了女儿一双梦寐以求的运动鞋,女孩开心得不得了。

可没过多久,女孩说“穿这双鞋总站不稳”,之后甚至会无缘无故摔倒。送医检查后,医生说女孩得了“变异型克雅氏病”——这正是朊病毒感染人类的典型病症。

从那以后,女孩从能走路变成坐轮椅,最后只能躺在床上,医生们也没法治愈。一年后,女孩就在痛苦中离开了。

疯牛病的爆发,成了欧洲最严重的公共健康危机之一。为了控制疫情,政府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头牛,还禁止用肉骨粉做饲料。

即便这样,截至2012年,英国仍报告了170多起人类感染病例,全球其他地区也有50多起。

更麻烦的是,英国至今还有超过40万吨感染疯牛病的牛肉等着处理,这些肉得先煮透搅成肉泥,再用1000度的焚化炉烧成灰烬,要彻底处理完至少还需要四年。这背后,就是朊病毒的顽固特性。

朊病毒的“真面目”,是在南太平洋原始部落的灾难中被揭开的。20世纪50年代初,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弗雷部落爆发了一种怪病“库鲁病”,当地人叫它“颤抖的死亡”。

患者一开始只是四肢无力,接着全身剧烈颤抖,站不稳、咽不下东西,最后在痛苦中死去。

更奇怪的是,这种病专门找上参与部落葬礼的女性和儿童,年轻男性几乎不受影响。部落里的人觉得是“恶灵作怪”,但在科学家眼里,这是一场生物学领域的噩梦。

科学家盖杜谢克,怀疑库鲁病有传染性,就深入部落调查。他研究了患者的尸体,没发现任何可疑的微生物;查了饮食、水源、土壤,也没找到问题;甚至和部落人一起生活,身边不断有人病死,他自己却没被感染,一度以为这是遗传病。

直到一次部落葬礼,盖杜谢克发现了关键:按照部落习俗,逝者的尸体会被分食,尤其是富含营养的脑组织,会优先分给女性和儿童。

他假装吃下自己的那份,悄悄把样本保存好,带回实验室研究。

他把样本捣碎后,植入健康大猩猩的脑子里,大猩猩很快出现了库鲁病的症状;接着他过滤样本,只留下蛋白质颗粒,植入后大猩猩还是会生病;

再把样本用蛋白酶处理(让蛋白质变性),大猩猩就不会染病了。

这个实验证明,库鲁病的元凶不是微生物,而是蛋白质。

直到1982年,科学家斯坦利·普鲁辛纳才给这种“蛋白质致病物”取名为“朊病毒”(“朊”就是蛋白质的简称)。后来,这两位科学家也因为研究朊病毒,分别获得了1976年、199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四、朊病毒的恐怖

朊病毒的恐怖,关键在于它打破了人类对“致病物”的认知:它没有DNA或RNA(传统生命的遗传物质),却能通过蛋白质的错误折叠保存“致病信息”,还能复制;

它不是活的生物,却能感染活的生命,而且破坏力极强,一旦进入体内,会逼着人体内正常的朊蛋白(神经系统必需的蛋白质),模仿它的错误折叠方式

并引发连锁反应,最后让大脑布满空洞,形成“海绵状大脑”,这也是朊病毒引发的病被叫做“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原因。

更可怕的是,朊病毒对现有医疗手段几乎“免疫”:常规的消毒水、紫外线、辐射都杀不死它;就算在121摄氏度的高压蒸汽里煮几小时,或者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里冻好几年,它还是有传染性。

因为没有遗传物质,抗病毒、抗生素药物对它完全没用。而且它的潜伏期特别长,可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一旦出现症状,患者的神经系统,已经严重受损,根本没法治疗。

科学家研究发现,朊病毒不会随便爆发,目前已知的爆发原因,只有一个——同类相食。

弗雷部落的库鲁病,是因为分食逝者的脑组织;欧洲的疯牛病,是因为不良商家,把死牛加工成饲料喂活牛;

甚至有推测认为,数万年前曾出现过的“大规模怪病潮”,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的原始人,有同类相食的习惯,引发了朊病毒的大规模爆发。

人类20号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的PRNP基因,或许就是那场远古灾难留下的“幸存者印记”。

这个基因能抵抗朊病毒,没有这个基因的原始人,大概率在那次灾难中消失了。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人类对“食人族”既从心里厌恶,又会有莫名的好奇:那是刻在DNA里的灾难记忆,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原始警告”。

朊病毒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像一面照见底线的镜子。它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证明:要是试图突破“同类相食”的禁忌,触碰的不只是伦理底线,更是危险的开关。

来源:逆火科学风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