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格力空调销量与质量争议事件舆情传播分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16:06 2

摘要:一个礼拜过去了,围绕“谁是线上空调第二名”格力和小米依然口水不断,谁也不服谁!8月27日,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格力和小米空调排名争议以及双方产品比较的相关截图,并附了一首“打油诗”:三年新物当旧骸,数据罗盘任调改。刻舟求剑十五载,自家产品

一个礼拜过去了,围绕“谁是线上空调第二名”格力和小米依然口水不断,谁也不服谁!8月27日,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格力和小米空调排名争议以及双方产品比较的相关截图,并附了一首“打油诗”:三年新物当旧骸,数据罗盘任调改。刻舟求剑十五载,自家产品认不来。不争朝夕争口水,故步自封倒头栽。莫问前程有何路,快步《走进新时代》!

随后,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微博发文隔空回应称,技术比较没问题,但请摆到明面上来,不要阴阳怪气,不要靠转发带节奏。用小米新品去对比格力已淘汰的老架构,这样的比较是不合理的。

一、舆情传播趋势分析

根据识微商情舆情分析系统显示,2025年6月8日00时至2025年8月28日14时,有关“小米和格力空调销量争议”的舆情热度约为131,227。

通过观察趋势可知,在六月份小米方面对比空调质量时,并未引发大范围的关注。直到8月14日,网上流传小米空调销量高于格力空调数据,引发广泛关注,而第二天小米高管的发声,助推了此事件进一步发酵。

经过双方几天的口水战,舆情于8月19日达到最高峰,即小米发布财报当天。

8月27日,因小米高管再次发声,双方又battle了一轮,让本来已经回落的舆情热度再现一个小高峰。

二、舆情传播平台分析

该时段内,有关“小米和格力空调销量争议”的舆情主要集中在新闻APP平台,约占56.6%,其次为社交网络(约占21.4%),短视频(约占12.9%)。

三、舆情情感倾向分析

该时段内,有关“小米和格力空调销量争议”的舆情情感倾向以中性为主,占41.9%;其次为正面舆情,占37.6%。负面舆情较少,占20.5%。

四、舆情信息类型分析

该段时间内,有关“小米和格力空调销量争议”的舆情信息以评论为主,占54.1%;其次为原帖,占36.1%;转发较少,占9.8%。

五、舆论分析

(1)正面信息概要

格力卓越的产品质量: 用户称赞格力空调质量可靠、耐用,制冷效果好,有核心科技,全产业链强大,用料真材实料,技术和质量靠创新积累,部分空调使用多年仍制冷效果好且无需售后,还有底气承诺十年免费包修。

格力完善的售后服务: 直接陈述售后优势、对比行业突出服务亮点,格力售后网点多,消费者满意度高,其“十年免费包修”服务成为焦点,能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小米良好的生态与性价比: 用户认为小米通过生态链推动了一些行业变化,在全屋智能控制方面最便捷,空调业务增速快,产品质量好且价格便宜,用料一流,性价比高,还获得消费者信任。

品牌排名的参考价值: 各类空调品牌排行榜(壁挂机、中央空调、空调套装等)能为消费者提供参考,帮助消费者了解各大品牌的独特特点和优势,在众多品牌和产品中找到心仪之选。

品牌声誉与消费者信任: 强调口碑的重要性,格力有几十年的口碑,消费者对其高度信任,很多消费者选择格力是因为相信其品牌;小米也获得了部分消费者的信任,尽管面临一些负面评价,但销量依然不错。

(2)负面信息概要

小米产品质量差,使用体验不佳: 多位用户反馈小米产品质量问题,如冰箱刚过保就坏,售后维修费用高;摄像头刚过保内存就坏;空调使用中高频异响、频繁维修;手机使用久了机身过热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增加了使用成本和时间成本。

格力与小米空调数据及产品对比争议不断: 格力和小米围绕空调线上销量排名、产品图片真实性、生产工艺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双方高管在社交媒体上多次隔空交锋,导致消费者对产品数据和质量产生困惑,难以做出购买决策。

格力产品质量和售后问题引发不满: 部分用户反映格力空调存在制冷制热效果不佳、使用不久就出现故障、压缩机技术减配等质量问题,同时对格力的售后维修服务和保修政策也存在质疑,如认为保修条款存在套路、服务质量难以控制等。

企业高管言行引发负面评价: 格力和小米的高管在争议过程中的言行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如格力董明珠对同行的指责和谩骂,小米高管的打油诗、转发带节奏等行为,被认为缺乏专业性和尊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电商大促沦为品牌清库存手段: 随着电商促销节奏同质化,“传统大促已沦为品牌清库存的无奈之举”,消费者对电商大促的信任度降低,难以从促销活动中获得真正的实惠。

高管舆情:舆论如何看待小米和格力空调销量与质量争议_舆情分析_识微科技

来源:识微企业舆情监测系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