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旋律串联烽火记忆与未来征途,这堂“开学第一课”激励学子奏响时代强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9:41 2

摘要: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以经典作品《红旗颂》为主线,开启了徐汇区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9月1日,“铭记烽火岁月·奏响时代强音”徐汇区中小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引领学生在熟悉的旋律里回望烽火岁月,在激昂的乐章中感受民族精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以经典作品《红旗颂》为主线,开启了徐汇区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9月1日,“铭记烽火岁月·奏响时代强音”徐汇区中小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引领学生在熟悉的旋律里回望烽火岁月,在激昂的乐章中感受民族精神。

“开学第一课”现场。

《红旗颂》由“七一勋章”获得者、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创作,在1965年春天首演于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此后传遍国内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上演率最高的作品之一。开学第一课上,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交响乐团的学生与上海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联袂登台,奏响《红旗颂》60周年纪念版,以音乐再现壮美历程,传递信仰的力量。

微访谈环节。

一场微访谈引领同学们感受红色音乐背后的信仰与坚守。“我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有幸与吕其明先生多次合作,他一直尽心尽力要把《红旗颂》搞得更好,作品更丰满,我非常感动。”上海交响乐团艺术家代表姚文卫分享了其参与多个版本《红旗颂》录制与演出的经历,深情回忆吕其明融入旋律的深厚家国情怀。

作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校友,上海交响乐团特邀首席胡喆结合自身成长与教学经历,分享了音乐对其艺术道路的深刻滋养。“记得在校时排练《黄河大合唱》,激昂的旋律和歌词里传递的民族精神,让年轻的我们第一次感受到音乐可以如此有力量。”胡喆担任上海交响乐团长笛首席后,在演奏《红旗颂》时,常会想起母校音乐教室里那架老钢琴的共鸣声——这种从校园到职业舞台的传承感,正是红色音乐给予的最珍贵礼物。如今,他回到大学校园任教,特别注重把红色经典中的精神内涵融入教学,不仅讨论演奏技巧,更会探讨如何让音符传递出真挚的情感。

95岁的吕其明通过视频,激励青少年将个人理想汇入时代洪流,实现自身小我与时代大我的同频共振。他寄语广大学子,勉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开学第一课”现场,两节微课带领同学们深入理解中国音乐背后的民族精神。紫竹园中学教师陈静如带来的微课《音符中的民族力量》,为同学们解析了《黄河大合唱》等经典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史馆志愿者闫彭百合以《百年学府里的红色音符》为题,讲述了同学们身处的上海音乐学院的红色故事及《游击队歌》的创作故事。红色音乐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的“声音密码”,具有深厚的教育价值和时代意义。

伴随着上海交响乐团艺术家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交响乐团的演奏,全场合唱《我的祖国》,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也将这份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深深刻在心间。

徐汇区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是徐汇区“教联体”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协同育人的品牌项目之一。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红旗颂》问世60周年。徐汇区打造“音乐+思政”特色育人场景,这堂“开学第一课”用红色旋律串联起烽火记忆与未来征途,激励同学们将青春力量汇入民族复兴征程,希望这堂课成为同学们成长路上的“精神加油站”,以信仰为帆、奋斗为桨,让红色旋律与精神力量伴随前行,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线上课程在徐汇区82所中小学全覆盖播放,并结合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学生思政教育。

栏目主编:徐瑞哲 图片来源:徐汇教育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