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植物最初是一位叫做洛克的美国人在四川的一个偏远山区采集到的,直到时间来到1953年,人们才给它命名。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0年5月的一天,在四川省凉山州的一个山区,一支科考团队正进行野外调查。
他们这一次去是为了寻找一些种群数量极少的植物,但在山上找了2天之后,还是一无所获。
队员们带着些许疲惫和失望准备下山,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一棵正在开花的植物,非常特别。
后面一队人将照片带回去比对了一下,结果发现它竟然是在我国被认为已经灭绝的一种植物!
这种植物最初是一位叫做洛克的美国人在四川的一个偏远山区采集到的,直到时间来到1953年,人们才给它命名。
但是这种植物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2013年它被认为早就在野外灭绝了。
这次的考察很显然证明这种植物可能还零零星星生活在我国的野外,根本就没有灭绝。
但是这次发现的数量还是太少了在,只有1棵,所以很多网友表示:千万别把发现它的具体地点公布出来,省的有人图谋不轨。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植物这么珍贵呢?
«——【·珍贵的植物·】——»
这种植物叫做枯鲁杜鹃,是一种常绿灌木,其植株高度通常在1-2米左右。
它的枝干呈现出灰褐色,表面较为光滑,随着树龄的增长,枝干会逐渐变得粗壮,展现出一种坚韧的姿态。
枯鲁杜鹃的叶片呈革质,长度一般在5-10厘米,宽度约为2-4厘米。
叶片的正面颜色为深绿色,富有光泽,背面颜色相对较浅,呈淡绿色,并且在叶片背面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绒毛,用手触摸可以感受到一种柔软的质感。
叶片的边缘较为光滑,没有锯齿,叶柄较短,通常在1-2厘米左右,颜色为淡绿色或黄绿色。
枯鲁杜鹃的花朵通常簇生于枝顶,每簇有3-5朵花,花朵的形状呈漏斗状,花瓣共有5片,花瓣的边缘微微向外卷曲,看起来十分优雅。
它的花瓣一般是粉红色或淡紫色的,在花瓣的内侧还分布着一些深红色的斑点,这些斑点为花朵增添了几分灵动与俏皮。
花朵的直径约为5-7厘米,花萼较小,呈杯状,颜色为绿色。
雄蕊有10枚左右,长度与花瓣相近,花药呈黄色,雌蕊1枚,柱头呈头状,颜色为淡绿色。
每当枯鲁杜鹃开花时,花团锦簇,色彩艳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枯鲁杜鹃对生长环境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它主要生长在海拔 2000-3000米的山区。
它是一种喜阴植物,它喜欢长在山间的疏林地带或灌木丛中,喜欢散射光照射。
因此,野生环境中,它会借助周围高大的树木或灌木来遮挡部分阳光,形成适宜的生长光照条件。
在水分方面,枯鲁杜鹃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耐水涝。
山区的年降水量通常较为充沛,一般在1000-1500毫米左右,这种降水条件能够满足其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同时,山区的空气湿度相对较高,也有利于枯鲁杜鹃的生长,不过,在雨季时,需要注意排水。
枯鲁杜鹃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从幼苗到成熟植株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它的花期通常在每年的4-5月,果期则在9-10月,果实为蒴果,呈长圆形,成熟时会开裂,散发出细小的种子。
这些种子非常轻小,能够借助风力等方式进行传播,但由于其生长环境的限制和自身繁殖能力的较弱,枯鲁杜鹃的自然繁殖成功率相对较低。
在枯鲁杜鹃被宣布野外灭绝之前,它的分布范围就十分狭窄,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凉山州的部分山区。
历史上,人们曾在这些山区发现过一定数量的枯鲁杜鹃种群,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分布范围逐渐缩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砍伐、开垦土地、修建道路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枯鲁杜鹃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分布范围进一步萎缩。
所以对于这一次重新发现这个物种,研究员表示,有必要进一步采取“地毯式”的搜查,看一下还有没有其他存活的植株。
枯鲁杜鹃之所以珍贵,首先在于其稀缺性,再者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当然,枯鲁杜鹃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其外貌特征中所描述的,它的花朵色彩艳丽、花形优美。
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繁殖,将来有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为园林景观和花卉产业增添新的亮点。
网友们热议“千万不要说在哪儿!好好保护起来,但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山花烂漫的一片美丽”,这体现了公众对枯鲁杜鹃的关注和保护意愿。
只有通过各方的协作配合,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枯鲁杜鹃这一珍稀物种能够在自然界中继续生存和繁衍,让它的美丽得以延续,为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枯鲁杜鹃的生存状况会得到改善。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能够看到枯鲁杜鹃在山间成片绽放的美丽景象,让这一从“野外灭绝”中重生的植物瑰宝,在大自然中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同时,这也将成为人类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的一个成功范例,激励着我们更加重视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参考:
上官新闻《仅1株!中国发现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植物!网友:千万不能说……》2020-5-26
来源:牧子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