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香港公营医疗收费改革 优化细节惠民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6 10:54 2

摘要:特区政府检讨公立医院收费,相关收费改革方案日前出炉,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改革,包括急症室新收费加价,除了危急及危殆病者获免费,其馀病者使用急症室服务,一律收400元;非紧急放射诊断及病理检验服务,由免费改为收费50元至500元不等,例如磁力共振将收取500元。其中

特区政府检讨公立医院收费,相关收费改革方案日前出炉,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改革,包括急症室新收费加价,除了危急及危殆病者获免费,其馀病者使用急症室服务,一律收400元;非紧急放射诊断及病理检验服务,由免费改为收费50元至500元不等,例如磁力共振将收取500元。其中有4项服务由收费变免费,包括危殆及危急病人入急症室由180元变「免费」、急诊病床入院费、日间程序及治理的入院费取消,另外,精神科日间医院收费由现时60元变免费。公院收费设有「封顶」机制,每人每年的收费上限一万元,不包括自费药械,其后再使用服务不再收费,预计约7万名病人受惠。当局亦会放宽费用减免的门槛,不论是月入及资产方面,预计受惠人数会由现时约30万,增至约140万。当局预计调整收费后,每年可获额外30亿元收入,会全数用作公营医疗服务。相关措施于2026年1月1日起生效。笔者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

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指出,现有的公营医疗系统正面临着四大严峻困境,确实切中时弊。基层与专科的系统失衡,使得医疗资源无法合理分配,造成了资源浪费与效率低下;「多轻症塞急症」的资助错配现象,导致真正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资源被稀释;部分造影服务免费引发的服务浪费问题,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没有用到刀刃上;而漫长的轮候时间,更是加剧了医疗资源求过于供的矛盾,让许多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救治 。

事实上,笔者认为医疗收费的检讨工作一直都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上一次的收费调整还是在2017年,时隔八年才再次进行全面检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姗姗来迟。此次改革方案的五大原则,极具合理性与前瞻性。「政府对市民健康的承担不变、不减」,彰显了政府保障市民医疗权益的坚定决心;「能者、轻症者应该共付,扩展及提升共付机制及比率」,既能引导市民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又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贫、急、重、危疾病人的保障,减少浪费」,将资源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人群,有效避免资源的无效消耗;「改革后维持高度资助,整体公营资助率目标维持在九成」,保证了公营医疗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及性;「令市民明白、接受改革过程,改革会循序渐进,目标五年内达成」,这也充分考虑到市民的接受程度和社会的稳定,以温和的方式推动改革落地 。

基于这些原则制定的改革措施,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比如,急诊室收费调整为400元 ,危急及危急病人免费,这能让急症室资源更精准地分配到最急需的患者身上,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门诊收费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了患者负担,但长远来看,有助于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浪费;新增「全年收费上限」1万元机制,对重症病人是极大的福音,能有效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避免因病致贫;放宽费用减免机制申请资格,让更多经济困难家庭能享受到医疗服务保障 ,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然而,笔者改革方案中的部分内容仍有优化空间。门诊药物派发量从过往可派16星期药物改为最多只能派4星期份量,这对于经济困难的长期病患市民影响较大。长期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频繁複诊拿药不仅增加交通、时间成本,每次门诊费用和药费累积起来,也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建议政府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制定更灵活的药物派发政策。对病情稳定、经济困难的长期病患者,经医生评估后,适当增加药物派发量,或提供费用减免、补贴措施,减轻他们的负担。

再者,笔者见目前长者医疗券只能用于私营基层医疗服务,理由基于避免政府双重补贴的原则,不能用于公营服务。但鉴于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改革后,长者医疗开支可能增加,且长者是医疗服务的高频使用者,建议当局允许长者使用医疗券支付公营医疗服务费用。这不仅能减轻长者经济压力,还能在不影响政府整体资助率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医疗券作用,提高长者医疗保障水平。同时,政府亦可借改革加强宣传力度,鼓励长者多到私营机构使用「医疗券」服务。目前许多长者对私营医疗服务机构的了解有限,不清楚医疗券在这些机构的使用细则与服务优势。政府可通过社区宣传、线上推广、举办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向长者详细介绍私营医疗服务的范畴、质量以及如何便捷地使用医疗券结算费用。一方面,这有助于充分发挥医疗券的价值,让长者获得更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选择;另一方面,也能适当分流部分医疗需求,缓解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促进公私医疗服务的协同发展。

在提升公营医疗系统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笔者建议选购更多内地医疗仪器。如今内地医疗仪器水平非常高,在影像诊断、检验分析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像一些高端的磁共振成像(MRI)设备、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其性能完全可媲美国际知名品牌,而且价钱比较相宜,能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医疗成本投入。

此外,笔者认为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也至关重要。在诊断环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大量医疗影像和病例数据的分析,快速给出诊断参考意见,协助医生更准确、高效地做出判断;在药品分发、病历管理等方面,机器人能自动完成相关工作,减省人手。例如,智能药品分发机器人可以按照处方精准分配药品,不仅提高了药品发放的准确性,还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通过这一系列技术的引入,可有效提升公营医疗系统的运营效率,进而减轻财政负担,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核心医疗服务和患者救治上。

考虑到市民的负担能力,公立医院收费改革分阶段推行,2026年先推行第一阶段调整,其后每两年按既有机制检讨收费水平,笔者认为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能让市民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改革,也有助于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改革措施。笔者赞赏香港特区政府勇于和敢于改革,也希望港府在实施公营医疗收费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市民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措施,使改革真正惠及广大市民,推动香港公营医疗系统朝着更加可持续、高效、公平的方向发展 。

​​​​​

作者简介:高松杰,人称高Sir,男,香港建设力量KOL、时评人,大湾区创业者、湾区推介官、2023深圳十大好网民,工商管理硕士,本科修商业、公共及社会行政,多个平台均有文章及视频专栏,发放爱国爱港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及香港故事

香港再出发共同发起人、香港菁英会副主席、网络红人工作者协会创会主席、阳江市政协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青联港区常委、香港青年发展委员会民族自豪感及国民身份认同行动小组增补委员、第七届九龙城区议会辖下地区设施及工程委员会和社区参与及文化康乐委员会增选委员、九龙城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国安教育小组召集人、家维关爱队成员

来源:香港高Sir高松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