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伪强征田赋,与驻军发生冲突,常熟梅李镇近有激战日伪军被歼五十余名。”展厅展板上,是1939年4月29日的《文汇报》图片,一篇报道记录了任天石率部在常熟梅李镇痛击日伪军的现场。
“日伪强征田赋,与驻军发生冲突,常熟梅李镇近有激战日伪军被歼五十余名。”展厅展板上,是1939年4月29日的《文汇报》图片,一篇报道记录了任天石率部在常熟梅李镇痛击日伪军的现场。
今天,“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展。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展览处陈展策划科科长邢慷介绍,雨花英烈,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在南京雨花台及其周边地区牺牲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
比如任天石烈士,他就是经典抗日京剧《沙家浜》中中共常熟县委书记“程谦明”的人物原型。出身中医世家的任天石,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原本可以选择安稳行医,却在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身革命。他痛切感慨:“做个医生,只能救命;若要救民,必须救国。”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的展柜中,陈列着属于他的历史痕迹:一本上海中国医学院的《毕业纪念刊》收录了任天石的毕业论文;还有他曾在家乡挂牌行医时使用的医用剪刀和药房物品。这些实物,诉说着他从医者到革命者的人生转折。
国难当头,任天石毅然弃医从戎。他盘掉药铺、变卖十三间房产,倾尽家财组建了常熟地区第一支民主抗日自卫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推举为“民抗”司令。军旅生涯中,他既指挥作战,也亲手救治伤员,建立起“抗日水上医院”,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老天司令”。
即便身陷囹圄,任天石的革命信念也未曾动摇。在狱中写给战友“大年哥”(包厚昌)的信里,他用隐晦而坚定的语言向组织汇报情况,提醒注意叛徒动向:“我始终会像信笺一样洁白。”
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工作人员景若琪介绍,本次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展,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为主线,共设置4个专题,主要展现了42位在上海留下人生足迹的以及上海籍的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共展出180张图片史料,63件/套实物展品。其中,多件文物史料与抗战相关,如:宋庆龄发表的《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摧残反帝的群众领袖罗登贤等告全国民众书》、曾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的朱克靖烈士抗战期间写下的《回忆与感想》等,充分展现了雨花英烈在抗战期间的卓越贡献。
此外,本次展览也深入展现雨花英烈之间的关联,如:谢文锦与李得钊为“师生英烈”、吴振鹏和陈原道为“同学英烈”,上海见证了他们的革命情谊。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雨花英烈中有多位人物在建党之初就光荣入党,投身党在创建初期的革命运动,经历严峻的革命斗争考验,成为党的初心和使命最初的承载者、实践者和献身者,他们在上海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
此次展览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为期三年全国巡展的最后一站,三年巡展中,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走进了北大红楼、雪域高原、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地,进一步扩大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来源:文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