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多年前,不少国企职工经历了下岗。如今这批人大多到了快退休的年纪,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有人能领到一笔补贴,有人却得掏出好几万补缴费用。这差别不是凭空来的,关键就藏在当年的选择和社保处理上。
二十多年前,不少国企职工经历了下岗。如今这批人大多到了快退休的年纪,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有人能领到一笔补贴,有人却得掏出好几万补缴费用。这差别不是凭空来的,关键就藏在当年的选择和社保处理上。
先说说能领补贴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两类人身上。一类是当年企业破产或改制时,按规定办了协保的职工。简单说,就是企业和职工协商,由企业继续缴纳社保到退休年龄,职工不用再掏钱。比如东北某老工业基地,2000年前后有不少纺织厂破产,当时符合条件的职工办了协保,现在退休不仅不用补缴,每月还能领2000多的养老金,部分人还能额外领一笔大龄下岗职工补贴,一个月几百块,一年下来也不少。
另一类是后来灵活就业时,申请了4050社保补贴的人。女性满40岁、男性满50岁的下岗职工,自己交社保的话,政府会按比例返还一部分费用。比如江苏某市,2023年的补贴比例是50%,一个月交800块社保,能返400块,最多能领3年。不少人靠这笔补贴,顺利交完了社保,现在退休自然不用补缴。
再看需要补缴的情况,原因就比较多样了。最常见的是当年下岗后,社保断缴时间太长。比如有些职工下岗后去打零工,觉得社保暂时用不上,就停了缴费,一停就是十年八年。到了快退休的年纪,发现缴费年限不够15年,没法领养老金,只能一次性补缴。湖北有位师傅,2005年从机械厂下岗后没交社保,2023年快退休时,一算还差6年,按当地最低缴费标准,一共补了4万多,才勉强够上领取条件。
还有一种情况是当年企业没按规定缴社保。有些国企改制时,没给职工结清之前的社保费用,职工自己也没留意,直到退休审核时才发现,某几年的社保处于欠费状态,必须补缴才能算缴费年限。比如河南某煤矿,2010年改制时,欠了近千名职工的社保,后来职工退休时,每人平均补了2万多,才把欠的年限补上。
可能有人会问,有没有办法避免补缴?其实关键在两点:一是下岗后别轻易断社保,哪怕按最低标准交,也比断缴好;二是多关注社保政策,比如4050补贴、大龄下岗职工帮扶政策,符合条件就去申请,能减轻不少负担。现在各地政务服务网都能查社保缴费记录,没事可以上去看看,有问题及时解决。
当年的下岗职工,为改革发展付出了不少,现在面临的社保问题,其实也是时代留下的印记。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下岗职工?他们是领了补贴还是补缴了费用?对于下岗职工的社保问题,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开朗湖泊c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