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即便以此标准衡量,胡塞武装最高政治委员会主席马赫迪·马沙特周六晚间的声明依然尤为突出。此前,以色列于周四对也门首都萨那的胡塞领导层实施了精准打击,击毙了该组织的“总理”及多名政军要员。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以色列人早已习惯敌人的嚣张叫嚣与夸夸其谈。从哈马斯到真主党,再到伊朗,以色列的敌人即便战败,也仍高呼胜利,吹嘘着纯属幻影的末日毁灭能力。
但即便以此标准衡量,胡塞武装最高政治委员会主席马赫迪·马沙特周六晚间的声明依然尤为突出。此前,以色列于周四对也门首都萨那的胡塞领导层实施了精准打击,击毙了该组织的“总理”及多名政军要员。
“我们将实施报复,敌人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侥幸得手,”马赫迪·马沙特在录音声明中宣称,“我警告犹太复国主义者:黑暗的日子正向你们袭来。”
以色列必须认真对待这些复仇誓言和“黑暗日子”的警告。事实上,内阁周日已在保密的安全地点召开会议,以防范胡塞武装可能采取的报复行动。
然而,最耐人寻味的是中间那句——“敌人取得的不过是侥幸成功”。为何?因为这与现实脱节得离谱。
侥幸成功?绝非如此。所谓侥幸成功,不过是流弹偶然造成些许破坏。而击中距离以色列边境2500公里的胡塞领导层大院,绝非偶然。这是情报工作、周密策划与远程精确打击的产物,而非运气使然。它与“偶然成功”恰恰相反。
周六,以色列刺杀哈马斯发言人阿布·奥贝达的行动,再次展现了这种情报与行动优势的结合。作为哈马斯长期的发言人,他也是该组织在加沙地带仅存的领导人之一。
二十年来,阿布·奥贝达始终是哈马斯所谓“军事”部门的蒙面代言人,负责宣布绑架事件、发出威胁并递交最后通牒。他通过永不露面、塑造不可触碰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无所不能的光环。然而,以色列最终锁定目标,在加沙城的一次空袭中将其击毙。
历经近两年的战火,以色列人深知,仅靠除掉某位高层官员——即便如哈马斯首脑亚赫亚·辛瓦尔——也绝非终结战争之道。但阿布·奥贝达的消亡仍具深远意义,因为哈马斯同时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其一是火箭弹与地道战,其二是宣传战。
正如近期“以色列正在饿死加沙”的宣传战所示,哈马斯在塑造全球舆论方面成效显著。阿布·奥贝达在此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其遇刺将削弱哈马斯传播叙事的能力。因此,消灭他不仅是战术胜利,更是一次战略打击。
此次行动再次彰显了以色列渗透敌方最高机密层级的实力。这个能在也门除掉胡塞武装“总理”的国家,同样能锁定并打击哈马斯在加沙最隐秘的头目。
这些绝非“偶然成功”,而是需要耐心、资源和无与伦比情报支持的精密行动。它们应当让以色列人感到安心——即便战争持续,代价依然沉重,但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其定位、锁定并消灭近远方敌人的能力——依然完好无损。
自胡塞武装开始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无人机及弹道导弹,并瞄准本·古里安机场等关键基础设施以来,许多人都在思考:为何应对这个新战线如此艰难?尤其考虑到以色列曾成功打击真主党和伊朗。
但与伊朗和真主党不同——以色列耗费数十年收集情报、绘制目标图、制定作战计划——面对胡塞武装时,却没有现成的蓝图。
2023年11月胡塞武装首次发动袭击时,以色列情报体系尚未建立清晰图景,只能从零开始。构建情报体系需要时间,但周四的空袭向以色列公众和胡塞武装都表明,这项工作已初见成效。
直到最近,以色列针对胡塞武装的目标库仍十分有限——部分源于也门辽阔的地形,部分源于情报资源匮乏。因此,以色列的反击往往局限于反复打击相同的港口或机场。
周四的空袭配合阿布·奥贝达的清除行动,传递出明确信号:以色列的臂膀伸得极远,其任何敌人皆难幸免。当敌方领导人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自保时,其策划、指挥和作战的能力便会大打折扣。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