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短视频,看到热搜第一写着“成人安抚奶嘴月销破万”,我先是愣住——成年人用奶嘴?这不是小孩才用的吗?点开评论区,发现有不少女生说下单时害羞,用着用着却爱上它了。这事真新鲜,但仔细一查,背后藏着不少猫腻。
文|琳子
编辑|琳子
最近刷短视频,看到热搜第一写着“成人安抚奶嘴月销破万”,我先是愣住——成年人用奶嘴?这不是小孩才用的吗?点开评论区,发现有不少女生说下单时害羞,用着用着却爱上它了。这事真新鲜,但仔细一查,背后藏着不少猫腻。
有家网店8月卖了7000多个奶嘴,最便宜的十几块,贵的居然卖500块一个。买的人说工作压力大时含着奶嘴,能找回小时候的安全感。评论区还有人晒图,说自己戒了烟,有人靠它不半夜吃东西了,甚至有人晚上含着睡。不过我看网上视频,那些分享成功案例的,点赞底下总有质疑声:“真的有用还是商家造的噱头?”
卖家的回答让我更困惑了。他们说奶嘴只能分散注意力,能帮人转移想抽烟的念头。可有的商家又说含着奶嘴嘴闲着了,就不想吃零食了,还能减肥。听起来像是商家看谁的痛点就编什么功效。但仔细想想,要是真靠含个奶嘴就能减肥,那健身教练、营养师不都该失业了?
这时候跳出个华西医院的唐博士,直接给泼冷水:“奶嘴治不了磨牙,反而伤牙!”他说成年人咬奶嘴超过三小时,一年下来可能把门牙咬歪,变成上下牙咬不拢。更吓人的是,便宜的奶嘴用的可能是工业胶,有毒性,闻着还有刺鼻味道。最危险的是睡觉时用,万一奶嘴堵住喉咙或者掉到气管里,分分钟要命。
但买的人为啥还觉得有用?心理咨询师张懿说了实话,成年人含奶嘴其实是在“心理退行”——像小孩一样找回安全感。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安慰,就像有人焦虑了就撕纸,或者买捏捏乐一样,根本没解决压力来源。要是总依赖奶嘴,说不定以后连小事都扛不住了。
我问身边朋友,有个在互联网公司打工的妹妹说,她每天对着电脑压力大,含着奶嘴能静下心。但上次加班熬夜含着睡着,差点把奶嘴吞下去。这让我想起去年有个新闻,说某女主播直播时含着奶嘴睡着了,结果呛咳不止进了医院。
现在网上卖的解压玩具越来越多,捏捏乐、指尖陀螺、甚至成人安抚奶嘴,全靠打“减压”“解压”旗号。根据报道,去年光中国市场就值200亿。可这些玩意儿真能解决问题吗?张医生建议,与其买奶嘴,不如去跑跑步,或者跟着视频做深呼吸。实在要买,至少买个靠谱材质的,别贪便宜买“三无”产品。
最近还有个新闻,说新的消费安全法要出台,以后网红产品必须标健康风险。要是真实施,那些吹牛的商家该凉凉了。不过我猜他们八成会换个说法继续卖,比如把“治暴食”改成“可能有助于放松”。
总的来说,奶嘴这事说白了就是商家瞅准了现代人压力大,找个童趣的名头卖钱。用不用全凭自己,但别傻乎乎相信能治这治那。要是真想用,记住别含太久,睡觉时千万别放嘴里,不然牙咬歪了花钱矫正,反而添堵。
我老觉得,与其花钱买个奶嘴安慰自己,不如想想为啥压力这么大。是工作太累?还是生活太难?找根本问题解决,比含个奶嘴实在多了。不然等奶嘴用旧了,压力还在,那钱不就白花了?
总结:成人安抚奶嘴的走红,不过是商家抓住大众压力痛点的一场消费狂欢。它能给的短暂慰藉,远抵不过解决压力根源来得实在。与其依赖这枚小小的奶嘴逃避焦虑,不如直面生活里的难题——毕竟,真正的安全感,从不是含在嘴里的“童趣道具”,而是我们扛住压力、解决问题的底气。
来源:琳子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