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起,2023年12月13日处于巨大风暴中的董宇辉将社交媒体上的个人签名从“曾经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改成了“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成为广大网友关注的焦点。这签名出自《论语·子罕篇》:
互动问答
Confucius
1. 孔夫子能打吗?武力值多少?
2. 孔夫子有想“润”到海外吗?
3. 孔夫子“卷”吗?还是有松弛感?
4. 孔夫子是美食家吗?
5. 孔夫子是音乐家吗?
6. 孔夫子的快乐是什么?
7. “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夫子找到那“道”了吗?
(读者可以任选一个或几个问题回答,每个问题的回答点赞数最大的读者获赠一本《孔夫子》)
《孔夫子》
吴礼权 著
邵丹 张炼 责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5年7月
01 2500年前的孔夫子与今天的我有什么关系?
想起,2023年12月13日处于巨大风暴中的董宇辉将社交媒体上的个人签名从“曾经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改成了“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成为广大网友关注的焦点。这签名出自《论语·子罕篇》:
看到,樊登老师在《樊登讲论语》中自述:
作为一个自我感觉怀才不遇的北漂青年,当时对我最有力的支撑就是“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以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看到孔夫子的这几句话,我有种瞬间被击中的感觉。原来我的痛苦和担忧,孔子也有过!这并不是我一人独有的痛苦,而是千百年来每个人都会有的痛苦。……这种被理解的感觉太美好了!…… 从那以后,我几乎没有失眠焦虑过,乃至后来离职、创业、办读书会,都没有过无用的焦虑和痛苦。我的心定了,因为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因为孔子说“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古往今来,多少人被孔夫子的思想滋养!数不胜数!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孔夫子的思想2500年来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夜里,浸润在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壤。他的思想影响每个中国人日常的思考、行为,只是我们常常淡忘了它的来源而已。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孔夫子的思想也深深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例如,耶稣会传教士柏应理等人编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1687年在巴黎出版)是儒学西传欧洲的重要著作。
《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孔子画像
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地区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世界和平。在全球化的今天,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如何认识“我是谁”?我们需要回到那源头,我们生命的文化基因。
孔夫子生活在春秋战国历史巨变的洪流中,他颠沛流离,不断求索。今天的我们也处在转折、巨变的时代,我要如何过这一生?我的生命有意义吗?阅读孔夫子的一生,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02 《孔夫子》讲了什么?
从孔夫子一生的经历,才能了解他的心灵,了解他的思想,知道他到底在追求什么。
本书《孔夫子》实际是一部用小说笔法写成的孔子传,以《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生平事迹为主线,以《论语》与《孔子家语》记录的孔子言行及传说轶事为辅线,尊重史实而又不拘泥于史实,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孔子的一生。
诚如上海大学终身教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董乃斌所言:
这部小说以史料为依据,思接千古,视通百代,以编年纪事的基本架构和灵活巧妙的穿插倒叙,以无数精彩的对话和戏剧化场面,带领我们重回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现场,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春秋时代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陪同孔子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
小说最可贵之处在于洗尽了历代统治者为把孔子装扮成圣人而涂抹在他身上的种种油彩,也荡涤了那些攻击谩骂孔子的不实之词,从而还给我们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而又极具人气的孔子。……如果你的阅历够深,又善于思考,那么书中对人性多方面的深刻揭示,对政治智慧、外交辞令、教育方法等等的描写,都将给你一些启示,使你深感开卷有益之乐。
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曾说:“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孔子,即使在一个时代中也有不同的孔子。”每一个人心中的孔子各不同。读者的阅读、思考、探索不止于此。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人生路上有许许多多的夫子指引我们去追寻那“道”。那道是真理、生命、光!
03 编后感
从2024年6月接到书稿开始编辑,到今日出版,跨度两年。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悠长的时间可以让我去回望。
回望来时的路:
能从中国中部城市偏远的乡村走到东部的上海,感谢造物主赐给我许许多多可敬可亲的夫子!想起孩童的我遇见的夫子——周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周老师会在班会上给我们讲故事,会带着我们在学校院墙外的西瓜地栽苗浇水,会将同学们写的日记、周记、作文贴在教室墙壁上,让我们匿名投票评选,会将优秀的作文用他漂亮的毛笔字誊抄在白纸上,挂在黑板上,进行评讲……
同学们很亲近周老师,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常常围在讲台旁他身边,叽叽喳喳。那时的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远远的、很安静,抱着一本武侠小说,沉浸在那个刀光剑影的世界。有一次课上,我正在埋头看小说,突然瞥见身旁一个身影,抬头一看,正是周老师。我吓住了。没想到,周老师轻轻地摸摸我的头,笑眯眯地说:“你怎么这么喜欢看书呀!”……
周老师在我们幼小的心灵种下爱的种子。孔夫子倡导的仁爱,一直在大大小小的夫子中传承。爱,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美好;爱,激励我们追求那道、真理、生命、自由。
三十几年过去,我从来没有回去看过我们儿时的夫子——周老师。《孔夫子》的编辑工作是一个提醒。今年五一期间,我终于找到了他!我有太多太多想与他分享的话,不仅仅是那个爱看书的小女孩成了一名以看书为业的编辑,我更想将我心中那热切的盼望告诉他,我找到那道了!……
内容提要
《孔夫子》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以《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生平事迹为主线,以《论语》与《孔子家语》记录的孔子言行及传说轶事为辅线,尊重史实而又不拘泥于史实,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孔子作为一个成功的教育家与一个失败的政治家的鲜活形象。作为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有教无类,作育英才无数,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作为政治家,他为了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为了恢复周公礼法,逆时代潮流而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断地与变动不居的社会现实抗争。他周游列国,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似漏网之鱼,最终也没有实现其政治理想。小说通过对孔子真实生活现状与奋斗挣扎历程的描写,对春秋时代动荡的时局与人心的还原,让历史上被神化的圣人孔子走下了神坛,使《史记•孔子世家》中让人看不清音容笑貌的孔子,《论语》中让人看不出完整形象的孔子,《孔子家语》中让人看不到真面目的孔子,最终得以从泛黄的故纸堆中清晰浮现出来,栩栩如生地向我们走来。
作者简介
吴礼权,字中庸,安徽安庆人,1964年生。文学博士(中国修辞学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中国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中国修辞学会第10至11任会长。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少年心事当拿云
第二章 三十而立
第三章 奔齐
第四章 返鲁
第五章 四十不惑
第六章 知天命
第七章 治国平天下
第八章 去鲁适卫
第九章 六十耳顺
第十章 游楚
第十一章 在卫
第十二章 哀公问政
第十三章 传道解惑
第十四章 从心所欲
附录 《论语》二十四则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留言赠书
你曾遇见怎样可敬可亲的夫子?
另外,读者可以任选篇首7个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回答,每个问题的回答点赞数最大的读者获赠一本《孔夫子》(数据统计截止至9月7日)。每名读者限赠1本书。
本期文本 | 张 炼
本期编辑 | 杨梦瑶
*转载及合作请在留言区中留言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