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跟随的领导,都有一个共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06:46 2

摘要:而跟错了一个领导,就可能像在沼泽里挣扎,你越拼命,陷得越深,最后把自己的职业热情都耗尽了。职场最深的坑,从来不是996后的加班,而是跟错人。

跟对一个领导,可以让你工作干起来如鱼得水,成长有方向,升职有路径。


而跟错了一个领导,就可能像在沼泽里挣扎,你越拼命,陷得越深,最后把自己的职业热情都耗尽了。

职场最深的坑,从来不是996后的加班,而是跟错人。


那些不值得追随的领导,看似各有各的毛病,实际上他们都踩中同一条红线:就是他们让你看不到希望!


吸走你的精力时,像黑洞一样贪婪,吞掉你的功劳时,像饕餮一样理所当然;打压你的信心时,又像钝刀子割肉,让你痛到麻木却说不出伤口在哪。


今天我们就来撕开这类领导的伪装,看看他们日常暴露的6个致命行为。

01-

抢下属功劳,让下属背锅

《穿普拉达的女王》中,主编米兰达将安迪的创意占为己有,却在杂志出错时冷冷丢下一句:“这是你的失职。”

其实这类领导的逻辑很直白:功劳是自上而下的恩赐,而责任是自下而上的义务。

你正在经历同样的困境吗?


熬夜写的方案变成他汇报的PPT,还对你的贡献只字不提;客户点名夸你,他和客户大言不惭地说“我教得好”,等到项目出问题的时候,他第一个点名“这是XX负责的部分”让你担责。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价值,而非占有价值。”

真正值得追随的领导,应该像星巴克的前CEO霍华德·舒尔茨那样,在自传中写满员工的名字:“是他们让每一杯咖啡有了灵魂。”

当你遇到这种上属,你从现在就开始这样做:

在关键成果出来前,你直接通过邮件同步抄送给相关部门,这样就不会被他抢了功。

如果被当众抢功,你就微笑接话:“感谢领导指导,我在项目执行中全程跟进,深刻总结了三点心得……”,大家就心知肚明这是你的功劳。

02-

否定员工价值,制造自我怀疑

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的上司总在暗示她:“离了这个岗位,你什么都不是。”

这类领导最擅长用“贬低式激励”,他们常把这两句话挂在嘴边:“你这水平出去能找到工作?”“现在年轻人可比你努力多了。”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发现,长期接受否定暗示的人,决策失误率会提高60%。

他们太清楚了,当你开始怀疑自己,就会更依赖他的“施舍”。

你可以这样做:建立自己的价值坐标,每月记录“职场高光时刻”,像Facebook COO桑德伯格说的:“用事实对抗偏见”。

反复练习反PUA话术,如果有一天需要用到的时候,你底气十足大获全胜。举个话术例子:“上半年我负责的客户续约率达到了95%,所有的客户资料我都留存在档案里了,那您说我做的不OK具体是指哪个项目?”。


与此同时寻找外部认证,积极参与行业论坛,考取专业证书,用客观标准打破主观打压,用实力证明我就是很强。

03-

总让员工加班,让焦虑替代成长

前段时间读者私信我,她连续加了半个月的班,实在受不了了,直接发朋友圈阴阳领导:“让员工天天加班证明忠诚度的管理者,是无能的表现。”

这类领导的口头禅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看看人家怀孕八个月还在加班”。

智联招聘报告显示,长期接受焦虑驱动的员工,5年内离职率高达78%。

他们根本不在乎你的职业前景,他们心里只有眼前的KPI。

遇到这种领导,你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别让自己本来很有趣的生活充满了焦虑!

设定工作边界:下班后手机设置消息免打扰,像《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一样:“我的手机又不是急救热线”。

04-

差别对待下属,把团队变成“后宫戏”

《傲骨贤妻》中的戴安为何能成为律所女王?

还不是因为她从不参与“派系站队”,面对领导偏袒嫡系时,她直接霸气甩出案件胜诉率:“我的价值在法庭上,又不在酒桌上。”

而差劲的领导,总把团队变成“后宫戏”。

职场中遇到这几种情况你需要警惕:

重要项目只交给“自己人”;

公开批评时专挑“非嫡系”的毛病;
聚餐“恰好忘了”通知你。

05-

言行不一,把承诺变成“空头支票”

《纸牌屋》里的弗兰克对克莱尔说:“我们是平等的伙伴。”但每次危机来临时,他都抢先把她推出去挡枪。

这类领导最擅长的就是“梦幻三连击”:“明年给你升职”“下季度给你调整薪资”“有机会一定推荐你”。

哈佛商学院做过一项测试——当领导连续三次失信后,员工主动投入度会下降52%。

他们根本不是记性差,而是算准了你不敢撕破脸。

教你一招破解之道,当领导给你承诺时,你要给承诺加期限:“您说的季度调薪具体是几月份呀?”。

如果连续两次失信后,直接开始整理自己的工作成果为日后跳槽做好准备,这时候不跑就是给自己添堵。

所有不值得跟随的领导,都在做同一件事:

把人物化为工具,将职场关系降级为“使用与被使用”的交易。

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的是:

海底捞为员工子女建学校,因为张勇相信“幸福的人才能传递幸福”;

谷歌允许用20%时间搞创新,因为知道“创造力需要呼吸的空间”。

扎克伯格给产假员工发全额奖金,因为“尊重家庭的企业才值得托付未来”。

来源:天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