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必知,这3个传统禁忌千万别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4:39 2

摘要:您发现没?这两天楼道里飘着香火味,楼下张婶蹲在花坛边烧纸,孙子蹲旁边玩纸马,被她拍着腿喊“莫碰,烫嘴”;对门李叔拎着两兜葡萄往墓园跑,嘴里念叨“老头子生前就爱这一口”。

您发现没?这两天楼道里飘着香火味,楼下张婶蹲在花坛边烧纸,孙子蹲旁边玩纸马,被她拍着腿喊“莫碰,烫嘴”;对门李叔拎着两兜葡萄往墓园跑,嘴里念叨“老头子生前就爱这一口”。

我60岁,中元节快到了,楼下王奶奶又在收拾纸扎铺买的“别墅”“豪车”,我凑过去看,她叹气:“我那大儿子在深圳打工,说今年忙回不来,烧这些,他就知道我在想他了。”

可我这把年纪活下来,倒觉得这节日哪是吓人的?它更像个“情感加油站”——让活着的人停一停,想想该对身边人好点,对心里的牵挂说说话。

第一桩要紧事:给活人尽孝,比烧纸实在

前儿收拾老木箱,翻出张老照片:1985年七月半,我抱着刚满月的孙子(现在的老伴)跪在奶奶坟前,烧的金元宝叠得比我还高。奶奶走前咳了整宿,我攥着她手直哭,她倒笑着说:“傻囡,别给我烧纸,明儿给你熬碗酒酿圆子。”

现在想想,奶奶要的哪是那些纸糊的房子车子?去年七月半,我给老伴买了堆“别墅”“豪车”,他躺沙发上直摆手:“别乱花,我啊,就想每天能喝到你煮的小米粥。”

咱这把年纪的人常说“慎终追远”,可“终”是没了的人,“远”是走了的路,最该“慎”和“追”的,是眼前还喊你“妈”的人。

我家儿媳带小孙子,夏天热得慌,孙子总把凉席尿湿,儿媳怕我嫌麻烦,悄悄买了新的。我跟她说:“别偷偷摸摸的,尿湿了我再洗就是,你别累着自己。” 儿媳红着眼圈说:“妈,我就是怕您嫌我笨手笨脚。”

您说,这比烧十沓纸钱实在不?

《论语》里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老祖宗的意思不是让咱们拼命烧东西,是想让咱们记着:爱要趁热乎,孝要趁眼前。

心里踏实,比啥都强

上个月社区组织中元节放灯,我家大孙女非闹着要去。她举着个柚子壳做的灯,说:“奶奶,这灯漂在水上,像星星掉河里了。” 我蹲下来跟她说:“以前大人吓唬细伢子‘七月半鬼出来抓小孩’,其实是怕你们夜里乱跑,摔着碰着。”

大孙女歪着脑袋笑:“那我现在知道了,鬼不抓小孩,我自己要抓安全!”

这话说得我直乐。中元节烧香烧纸,图个啥?还不是求个心安?就像老伴走那年,我整宿整宿睡不着,总梦见他在床头咳嗽。后来我把他生前爱用的茶杯摆在桌上,每天早上给他泡杯茉莉花茶,慢慢的,梦里他不再咳嗽了,反而笑着说:“茶不错,挺香。”

《东京梦华录》里写过,七月十五前后,戏台上总演《目连救母》,那戏文唱得人心里酸溜溜的,却也让人明白:孝不是烧纸,是活着的日子里,把该尽的心意尽到。

我有个老姐妹,儿子在外地打工,她总说“崽崽忙,不用回来”。可去年七月半,儿子大半夜赶回来,手里提着盒她念叨了半年的桂花糕。老太太抱着盒子直抹泪:“我就是嘴硬,其实啊,见着你,比啥都强。”

您说,这心安不?

记着老辈的好,也往前看

前几天我家小孙子翻出我年轻时的日记本,上面写着:“今天给奶奶上坟,她的蓝布衫都洗得发白了,我要给她缝件新的。” 他笑我:“奶奶,你现在穿的衬衫比这漂亮多啦!”

我摸摸他的头:“那时候穷,可奶奶穿得暖和;现在日子好了,可有些东西不能忘。就像你学骑自行车摔了跤,疼是疼,但得记住下次扶稳了车把。”

中元节祭祖,不是让我们蹲在过去掉眼泪,是让我们记着:老辈人吃的苦、受的累,是为了咱们能过上好日子。就像楼下种的那棵老樟树,每年春天发新芽,可根须还扎在老土里——树要往上长,根不能断。

儿子前儿跟我说:“妈,我想把老家那套老房子卖了,在城里换套电梯房。” 我没反对,只说:“卖了可以,但奶奶当年在堂屋纳的鞋垫,你得留双;爷爷在院子里种的石榴树,你得移棵到阳台。”

儿子愣了愣:“妈,您这是要我‘喜新不旧’?”

我笑:“对喽!日子要往前过,可心里得装着根。”

昨天傍晚,小孙子举着个纸灯跑过来:“奶奶,我把灯放在河边了,河神爷爷肯定会保佑咱们家!” 我蹲下来帮他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崽崽真乖,不过啊,河神爷爷最开心的,是看你每天平平安安上学,回家喊‘奶奶我饿啦’。”

风轻轻吹着,楼下的香火味散了些,远处传来放学的笑声。我突然明白:中元节哪是“鬼节”?它是面镜子,照见咱们心里最软的地方——对老辈的念,对眼前的惜,对日子的盼。

您家过中元节有啥特别的讲究?是给长辈烧柱香,还是给娃讲老故事?评论区聊聊,咱一起把这些老习俗里的新滋味,传给下一代。

毕竟啊,日子是过出来的,情是处出来的,心里踏实了,天天都是好节。

来源:看小妙招涨小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