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企生 随笔:《慧语人生》审美与境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6 10:10 2

摘要: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慧语人生》

审美与境界

作者:黄企生

审美与境界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涉及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价,它受到个人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审美判断。

例如,有人喜欢古典音乐的优雅,有人则偏爱流行音乐的动感。

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和学习不断提高,让人能够更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美。

如欣赏一幅画作的色彩与构图、品味一首诗歌的意境与韵律等。

境界则更强调一个人在精神、思想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和层次。

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认知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对人生的感悟等。

境界高的人往往能够超越世俗的利益和烦恼,以更豁达、通透的心态看待世界。

比如,在面对困难时,他们能保持乐观积极,不被挫折打倒;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理解包容他人,展现出宽容大度的胸怀。

境界的提升需要不断地自我反思、学习和实践,是一个长期的精神成长过程。

审美与境界相互影响。

高境界的人可能具有更独特、深刻的审美眼光,能够欣赏到常人难以察觉的美。

而对美的不断追求和欣赏,也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让人的内心更加丰富和充实。

在人类精神的浩瀚星空中,审美与境界宛如两颗交相辉映的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心灵探索与自我成长的漫漫征途。

它们彼此交织、相互滋养,共同勾勒出个体灵魂丰富而深邃的轮廓。

审美,绝非仅仅是对事物外表华丽或精致程度的肤浅评判,它是一场深入骨髓的感知盛宴,是人与世界建立的一种无功利、满溢着形象与情感的微妙关系。

当我们驻足于梵高的《星月夜》前,那旋转扭曲的星云、明亮闪耀的繁星,以及那座在夜色中静静矗立的小村庄,瞬间将我们裹挟进一个梦幻而癫狂的艺术宇宙。

有人沉醉于画面中浓烈且极具冲击力的色彩搭配,这是最直观的视觉审美享受;

而有人却能透过笔触,触摸到梵高内心深处对世界炽热的爱与癫狂的挣扎,这便是更高层次审美体验——对艺术家灵魂的洞察。

阅读一本好书亦是如此,从品味唐诗宋词的优美韵律、隽永文字,到咂摸出诗人词人在字里行间隐匿的身世浮沉、家国情怀,审美层次的跃升让我们愈发靠近文学殿堂的深处。

境界,则仿若一座隐匿在心灵深处、不断拔地而起的精神高塔。

它是一个人认知的深度、道德的高度以及对人生感悟的凝练表达。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席不暇暖,传播“仁”与“礼”的思想真谛,即便在困厄中也未曾动摇,这份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彰显出极高的精神境界。

他眼中的世界并非局限于个人得失,而是充满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

同样,杨绛先生在历经岁月沧桑、人生磨难后,笔耕不辍,以淡然平和之心书写《我们仨》,回顾往昔,没有怨艾,尽是对亲情的珍视与生活的感恩,超脱于苦难之上的豁达,让我们看到境界升华后的从容姿态。

审美与境界紧密相连,双向奔赴。

一方面,审美宛如一条灵动的溪流,潺潺流淌间润泽着境界的土壤。

沉浸于古典音乐的优雅旋律,如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在反复聆听中,音乐仿若化作细密雨丝,悄然潜入心田,滋养出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让我们逐渐摆脱世俗纷扰,对人生有更超脱的理解,进而提升精神境界。

另一方面,境界恰似一座灯塔,在茫茫审美之海中为我们指引航向。

一个境界高远之人,在面对自然景观时,不会仅仅流连于山水表面的秀丽,而会联想到生态保护的重任,挖掘出自然背后蕴含的和谐共生之美。

观赏一场舞蹈演出,不会只聚焦于舞者的曼妙身姿,更能体会到肢体语言所传达的文化传承、情感表达使命,将审美触角伸向更深层次。

他们凭借深邃的洞察力,突破世俗审美藩篱,探寻隐匿在表象之下的本质美,引领审美风尚,为社会审美注入蓬勃活力。

置身当下快节奏、物质化的时代浪潮,审美时常被消费主义裹挟,流于表面的“颜值即正义”。

境界也在功名利禄的冲击下摇摇欲坠,不少人在喧嚣尘世中迷失自我。

此刻,重拾审美与境界的力量尤为重要。

我们需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亲近经典艺术,从传统绘画中汲取古韵,从古老建筑中探寻匠心;

培养阅读习惯,在哲学著作里叩问人生,于文学作品中体悟百态,提升审美能力。

同时,注重内心修养,在困境中磨炼意志,于助人中丰盈品德,升华精神境界。

审美与境界,恰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助力我们在心灵的苍穹翱翔,在人生的道路稳健驰骋。

让我们精心雕琢审美眼光,奋力攀爬境界高峰,向着灵魂的至美之境进发,书写属于自己的精神华章。

来源:环球经典原创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