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美内部围剿特朗普,称“大破坏者,中国受欢迎程度超美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7:03 1

摘要:上合组织会议在天津进行,九三阅兵也快开始了,特朗普那边本来就挺郁闷的。现在又碰上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判他大部分加征关税超出了权限,还加上拜登团队里关键人物,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跳出来添乱,对中国进行渲染,说盟国领导人觉得特朗普就是个“大破坏者”,中国受欢迎度已

上合组织会议在天津进行,九三阅兵也快开始了,特朗普那边本来就挺郁闷的。现在又碰上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判他大部分加征关税超出了权限,还加上拜登团队里关键人物,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跳出来添乱,对中国进行渲染,说盟国领导人觉得特朗普就是个“大破坏者”,中国受欢迎度已经超过美国了。从整体看,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的围堵态势正在形成。说白了,特朗普为了围堵中国,使出浑身解数,这次连他一直念叨的九三阅兵都没去,留下个永久遗憾,结果还被沙利文这么黑一把,他肯定咽不下这口气。

沙利文这次对特朗普的攻击和联邦上诉法院对特朗普关税的裁定几乎同时发生,对特朗普形成了国内合围。沙利文这次渲染中国,跟以前的“中国威胁论”不太一样,这次中国只是个陪衬,特朗普才是主要目标。根据印度斯坦时报网站8月30日的报道,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猛批特朗普对印度发动大规模贸易攻势,说这位共和党总统正把新德里往中国那边推。沙利文挺会抓热点的,为了围攻特朗普,不光踩中国,还扯上莫迪。

莫迪四次不接特朗普电话,直接去日本和中国。在日本他谈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到天津不参加九三阅兵,还跟特朗普没搞定的泽连斯基通话,明确站到特朗普对立面。但沙利文说印度被推向中国,完全是在给特朗普挖坑,莫迪这么滑头的人,不可能被谁轻易推走。正因如此,特朗普得用大局观看问题,沙利文下结论时,还有两个动向值得注意:奥巴马跳出来警告特朗普派兵加州的危险;联邦上诉法院7比4判特朗普大部分加税无效。特朗普气坏了,要上诉最高法院,但他好像还没意识到事态严重性。这次攻势跟以往不同,特朗普要面临内外交困。

沙利文攻击特朗普借用盟国领导人观点,跟欧洲各国、印度甚至日韩对特朗普不满同步,对特朗普形成了国际围剿。在沙利文的视频谈话里,除了踩中国和印度,还有个特点,就是借盟国领导人之口,把特朗普推到美国盟友对立面。这招挺损的。沙利文在堡垒网站的播客节目对蒂姆·米勒说,当他现在去那些地方跟领导人谈时,他们都在谈对美国的去风险。他们现在把美国视为最大破坏者,一个不能指望的国家。

沙利文还说,中国在很多国家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美国。现在各国基本都在说,美国品牌完了,中国看起来像负责任的参与者。在拜登政府里,沙利文最年轻,但办事老练。这次由他出手围攻特朗普,不一般,一上来就是重磅,给特朗普定性为“大破坏者”。这很致命,也说明在美国国内和盟友中,对围剿特朗普有了一定共识。特朗普到底破坏了啥?下面针对不同对象分析一下。

特朗普对莫迪的上蹿下跳、左右逢源是个“大破坏者”,尽管莫迪不是特朗普想的那种软柿子,有点硬度还有弹性。莫迪的“大熊抱”没保住特朗普的关税优惠,为了压普京,特朗普在中国扛不住相互加税后,转向印度。中国和印度是买俄罗斯石油的第一第二大户。对俄制裁没辙后,就靠二级制裁发力。中国顶住特朗普的“关税核弹”后,莫迪成了目标,加上巴印空战中印度战机被中国制造打败,特朗普觉得找到软柿子了,于是连加两个25%,最后50%。但莫迪不是软柿子,人口在那,市场在那。尽管特朗普破坏了莫迪的上蹿下跳和左右逢源,莫迪能转移战场,四次不接电话就是不跟你玩,直接去日本和中国。但本质没变,在日本谈与中国合作重要,到中国不参加九三阅兵,还跟泽连斯基通话,老套路。但这套路在特朗普面前失效了。

特朗普对欧洲纵容乌克兰把战争打到底是个“大破坏者”,特朗普跟普京见面后,没搞定乌克兰和欧洲主要国家。普京访美,是对特朗普上台后延缓对乌援助的奖励。特朗普算盘是逼乌克兰和欧洲接受“土地交换”方案,泽连斯基从穿西装开始学着迎合特朗普,但坚持领土问题要跟普京直接谈,特朗普只好接受。问题出在特朗普延缓援乌后,欧洲成了乌克兰坚定支持者。援乌方式成了欧洲出钱从美国买武器。欧洲当主角,美国成配角,特朗普还想从中赚钱。这样特朗普话语权比拜登小多了。特朗普团队不笨,他们意识到欧洲最不希望俄乌和谈,尤其不支持“土地互换”和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的停火。不挡住俄罗斯,欧洲睡不安稳。

特朗普对拜登和沙利文等挑起俄乌战争计划是个“大破坏者”,拜登已被癌症打败,但拜登阵营的奥巴马、沙利文出来了。特朗普睚眦必报,凡是拜登的都错,拜登发的都取消,对拜登反制一直放首位。直到拜登癌症晚期,特朗普才松手。这说明拜登用权力折腾特朗普多狠。但特朗普想拿和平奖的意图,加上商人出身,跟拜登这个靠战争起家的不同,特朗普用“关税核弹”说明他对美元霸权比美军霸权更熟。其中最大焦点是特朗普反对俄乌战争,说如果自己在位,战争根本不会发生,竞选时说上任24小时停战。现在还在努力停战。

从这看,特朗普就是拜登和沙利文挑起俄乌计划的“大破坏者”。看到这,就明白沙利文为什么这时候跳出来,给特朗普戴两顶致命帽子:“大破坏者”和“让中国受欢迎度超过美国者”。这对特朗普杀伤力大。一句话,世界百年变局加速,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多,对特朗普来说,最大的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来自美国和盟国内部,特朗普得认识到,他跟拜登的时间赛跑没停。秦安,2025年9月1日,北京海淀。

现在来看看这个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沙利文作为拜登政府的资深官员,他的发言不是随意发的,肯定有政治计算。特朗普上台后,推翻了很多拜登的政策,尤其是贸易和外交上。关税战是特朗普的招牌,他觉得这能让美国占便宜,但实际让盟友不爽。印度就是例子,莫迪本来想在中美间平衡,结果特朗普加税50%,印度只好多跟中国合作。日韩欧洲也类似,他们觉得美国政策太反复,特朗普一上来就变卦,让他们没法规划。中国在这时候稳扎稳打,推一带一路,帮发展中国家建基础设施,受欢迎度自然上去了。民调显示,在非洲和拉美,中国形象比美国好。这不是中国宣传,而是实际行动带来的。

美国国内围剿特朗普不是新事。从联邦法院判关税越权,到奥巴马公开警告派兵加州,这都显示民主党没闲着。特朗普2024年大选赢了,但支持率没那么稳。拜登退选后,民主党内部调整,但沙利文这类人还在发力。特朗普团队得警惕,这不是个人恩怨,是党派斗争。特朗普商人思维,重利益轻联盟,这让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自立门户。欧洲现在出大头钱买美国武器,但话语权大了,不想听特朗普的停战方案。普京访美是给特朗普面子,但实际俄乌僵持,欧洲怕俄罗斯推进,就继续援乌。

再谈印度,莫迪的策略是典型的机会主义。他拒接特朗普电话,去上合峰会,这信号明显。印度想当大国,在中美俄间周旋。但特朗普关税让印度经济疼,出口美国的产品贵了,企业抱怨。莫迪去日本谈合作,到中国避开阅兵,但跟泽连斯基通话,显示他支持乌克兰,反对特朗普的土地交换。印度买俄油多,特朗普二级制裁瞄准这点,但印度顶住了,转向中国市场。中国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这让特朗普计划落空。

欧洲角度,俄乌战争是安全红线。特朗普延缓援乌,欧洲填空,德国法国加大军援,从美国买坦克导弹。这让美国国防工业赚钱,但特朗普影响力降。欧洲领导人私下说,美国政策太特朗普化,不可靠。中国在欧洲投资高铁港口,看起来更稳定。沙利文说中国受欢迎超美国,有数据支持。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在印太地区,中国好感度升,美国降。这跟特朗普关税战有关,大家觉得美国在乱加税,扰乱供应链。

拜登阵营的反击是系统性的。拜登癌症晚期后,奥巴马沙利文接棒。奥巴马警告派兵加州,是怕特朗普用军队镇压国内问题,加州有移民犯罪,特朗普想强硬,但这触碰联邦州权。法院判关税无效,是法律层面的打击。特朗普上诉最高法院,但保守派多数不保证赢。沙利文借播客放话,时机选在上合峰会前,放大国际影响。特朗普缺席峰会,留下遗憾,本想秀外交,但国内压力大。

整体看,这场围剿是美国内部分裂的体现。特朗普代表民粹主义,拜登阵营是建制派。特朗普上台推翻伊朗核协议、巴黎协定,让盟友失望。现在关税又来,印度欧洲日韩都开始“去美国风险”。中国抓住机会,推全球发展倡议,受欢迎。特朗普得反思,他的“美国优先”让美国孤立。未来几个月,俄乌谈判、贸易战走向,会决定特朗普命运。他跟拜登赛跑没完,民主党会继续施压。

来源:青山读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