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无迹溢古香 ——记“中国好人”黄善古和儿女的二三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16:51 1

摘要:精忠报国,现代有样。2025年8月27日,由中央文明办组织的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孝老爱亲好人黄善古光荣上榜。早在2025年1月9日晚,在广州大学城举行的“文明星光耀

引子 上阵军警父子兵

精忠报国,现代有样。2025年8月27日,由中央文明办组织的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孝老爱亲好人黄善古光荣上榜。早在2025年1月9日晚,在广州大学城举行的“文明星光耀南粤——2024年‘广东好人’发布暨文明实践成果汇报”仪式上,发布2024年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的“广东好人”196名。但发布仪式上只从近200名“广东好人”中挑选出5人来进行现场采访,其中来自粤北山区翁源县的黄善古引人注目。在仪式现场,黄善古和他的儿子黄越接受广东电视台主持人陈晓琳长达6分钟的专访。他们父子俩向大家讲述“戎马生涯十二载,照顾家人十四年”;讲述“‘接过爸爸的枪’,传承众多好人前辈们的精神品质,把红色薪火带到工作中去,点亮更多的人”。在讲述完故事后,父子俩以一名退役老兵和一名年轻警察的身份,不约而同地向在座的“广东好人”代表、出席发布仪式的嘉宾领导及收看线上直播的广大观众敬一个标准军礼,引起了现场内外观众的强烈共鸣。

黄善古和他儿女究竟以什么样的感人故事,牵动着大家的心?让我们跟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探寻这个家庭良好家风传承的故事吧!

第一章 一门忠诚有志向

巍峨延绵的岭南青云山,山中生长着一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植物,叫做仙湖苏铁。仙湖苏铁生命力极强,不屈不挠。从小生长在青云山脚下的黄善古,虽然个子不高,但却有一股冲劲韧劲,像一棵苏铁。

上世纪1980年代初,在广西、云南的边防线上,还四处弥漫着浓烈的战火硝烟。19岁的黄善古,带着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和亲人的殷殷嘱托,来到广西边陲那坡县的广西军区边防某团当了一名边防战士。离开家乡的那天早晨,母亲泪眼婆娑把黄善古送到村口,临别之际将一块水石和一包荷叶裹住的红薯干塞到儿子的挎包里,哽咽着嘱咐黄善古去到他乡后要把水石放在水源头,预防水土不服。她还特别叮嘱:到了部队要听组织的话,多做事少说话,给父母和家乡长脸。当黄善古风尘仆仆到了广西边陲军营,收到父亲的第一封家书竟然只有短短的11个字:“儿:英雄出险道,险道出英雄。”

1981年10月,黄善古揣着忐忑不定又好奇的心,开启了在广西那坡县边防部队某团的训练生活。在部队领导和组织的培养下,这位皮肤略显黝黑但长得壮实的客家小伙“阿善古”,无论是参加军事训练、还是参加政治教育都特别卖劲,样样表现十分出色。所以,入伍不到一年的黄善古被连队选送到师教导队参加预提班长骨干集训,并在师教导队同一批预提班长骨干中,第一个加入党组织。集训结束后,由于黄善古军事训练成绩突出,他被师教导队留下来当教练班长。1983年5月,组织上考虑到黄善古的专业训练优势,派他回到连队担任侦察班长。在担任侦察班长期间,黄善古多次参加对外敌的自卫反击战、阵地保卫战。作战中,他机智勇敢、舍生忘死,荣立三等功一次。在一次与外敌反炮击作战中,他与战友抵近敌方前沿阵地,展开对峙炮击。当完成炮击任务准备撤回时,敌方一发炮弹落在他们身边。顿时,黄善古和几名战友倒在血泊中,他的右腹部被弹片划开一个23厘米长的口子,肠子流了出来,几名战友不幸壮烈牺牲。

1986年12月,黄善古担任连队司务长。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心把连队的后勤保障搞得有声有色,有力地保障全连官兵的战备、训练任务。次年12月,广西军区边防某团给予黄善古记三等功一次。1988年2月,黄善古被广州军区授予“优秀司务长”荣誉称号,光荣出席广州军区表彰大会,受到时任军区司令员张万年等领导的接见。1988年2月5日,广西军区司令员李新良、政委肖旭初签署命令,给予黄善古记二等功一次。1991年12月,担任了5年司务长的黄善古,因为连队后勤工作保障有力“年年有余”,被广州军区某师评为“红管家”。1993年10月,黄善古服役期满,转业回到家乡韶关市翁源县青云山制药厂工作。

黄善古忠诚善良,不仅在战场上展现出一个军人的英勇与果敢、责任与担当,在家庭中也是一位孝老爱亲的典范。他的女儿黄柳1岁时被发现患有特发性心肌扩张症,当时医院的检查结果是世界第二例病例,医生诊断他女儿活不过3岁。但黄善古并不因此而信“邪”。从1991年开始,他就带着黄柳奔走于全国各地求医问药,风餐露宿、风雨兼程。黄柳因患病吃不下、喝不爽,整天出汗不能睡觉。黄善古就把女儿一直抱在怀里,有时候甚至整日整夜睡不上觉。黄善古后来道出心里感受:女儿不睡觉怕她身体吃不消,但一睡觉又怕她永远睡着了。这种煎熬一熬就是7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柳分别在1996年、1997年各做一次大手术后完全康复。黄善古家庭也为此“千金散尽女返来”。

常言道:“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2010年,黄善古的岳母确诊帕金森症,生活不能自理。黄善古主动担当,扛起照顾岳母的责任。2017年他的母亲被查出患有直肠癌。他一边工作一边每天给老人喂药喂饭,洗脚按摩;每天以“一日一故事”的形式来分散母亲的注意力,尽可能地减轻母亲痛苦。日复一日了120天,直至母亲安详离世。这边刚刚送走母亲,岳父在同年因第三次中风瘫痪卧床。黄善古又主动挑起重担,为岳父端屎端尿、擦身喂饭,翻身按摩、清洗褥疮。他如此坚持了3年半,直至岳父去世。同时,黄善古的父亲还患有严重的慢阻肺,需要他每天照顾老人家的生活起居。2022年,黄善古的二弟媳因患乳腺癌无法照顾小孩,便将10岁的孩子寄养在县城的黄善古家中。虽然年届六十的他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父亲需要照顾,但他却毫不犹豫地接纳侄子,精心照看。2023年8月,黄善古家庭被韶关市妇联、韶关市文明办评为2023年韶关市“十大最美家庭”。

黄善古不仅在家庭中用情与爱坚守、呵护着自己的小家,而且他十分注重对自己一对儿女的教育与培养。让他们懂得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每年的暑假或寒假,黄善古都会带着黄柳、黄越到古都西安等地感受人文历史的厚重,到江浙一带领略盛产院士之地的人文风物风情;到东北黑土地上感受林海雪原和“大粮仓”的农业景象,到西南川滇去领略崇山峻岭的雄奇……2015年春节,黄善古带着全家人去广西边防老部队参加战友聚会,在广西那坡县那坡烈士陵园看到一位烈士的母亲把自己吃剩的半个馍馍装进一个封口塑料袋里。里面写着:“儿子:这里还有娘吃剩的半个馍馍,娘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喂你的模样。娘老了,可能是最后一次来看你了。”见此情景,黄柳、黄越一起飞奔过来抱住父亲嚎啕大哭。

回到工作单位后,黄柳在广州市地铁集团组织的“我的共产党员情怀”征文活动中,以纪实散文《父亲的“铁饭碗”》抒发了她对父亲的敬佩之情与传承之志,获得了征文一等奖。现将《父亲的“铁饭碗”》节选分享如下:

……自从我记事起,父亲身边就一直有个特别的存在——一只从部队带回来的“铁饭碗”。这只碗,周身已掉了不少瓷。露出的斑驳痕迹,就像是岁月留下的独特勋章……每当父亲拿起它,往昔的岁月便如潮水般涌来。他会忆起在部队训练时,迎着朝阳挥洒汗水,口号声震彻云霄;他会想起在战场上,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为了保家卫国,不惜舍生忘死。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他们的音容笑貌,始终鲜活地存在于父亲的记忆中。父亲常说,看到这只碗,就会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受父亲的影响,上大学后,我心中最大的愿望便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学的时光里,我勤奋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社区志愿服务,还是校园文化建设,我都全力以赴,努力践行着奉献精神……经过不懈努力,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两代人的红色情愫得以传承延续……在我心中,父亲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形象依旧无比高大。他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宣扬。却用日复一日的平凡行动,展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朴实无华的思想境界和崇高的人生追求……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努力攀登,去追寻他的脚步,传承他的精神……]

第二章 两代接力有来人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映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有戴上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啊,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这是黄善古平时最喜欢哼唱的《当兵的历史》,也映照着他引以为傲的一段刻骨铭心、艰苦历程。笔者在采访黄善古时了解到,40多年前他所在的广西边防连队,与敌方直线距离不到2000米。而且不断遭到敌方冷枪冷炮的挑衅袭扰,时刻有着生命的危险,必须随时作好战斗准备。面对生与死、血与火,苦与乐、得与失的现实考验,边防官兵用时任军委主席邓小平倡导的“五种精神”(坚持和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和压倒一切困难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和排除一切困难去争取胜利精神)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豪情唱出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悲壮战歌。黄善古坦言,要不是因为家庭变故,或许他在广西边防部队会服役更长时间。

同是客家人,黄善古最为敬仰的人就是开国元帅叶剑英。1977年叶帅在自己80寿辰的当天,即兴写下《七律.八十书怀》:“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诗中对未来豪情满怀的展望,令人欣喜地感受到了新的气象扑面而来。黄善古经常引喻“长征接力有来人”,既展现了一位退役老兵“壮心不已”的情怀与情结,又体现了给予后辈的勉励与厚望。

黄善古的儿子黄越,真不愧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生动表现。小黄不但人长得帅气,而且身体力行证实了“新竹高于旧竹枝”。2016年高考,他立下非军队院校和警察学院不考的雄心壮志。考试成绩出来后,他填报了广东警官学院。2021年1月,他参加全国招警联考,如愿以偿考入中山市公安队伍,成为一名全心为民的公安干警。他虽然加入公安队伍时间不长,但却出色地完成了“接过爸爸的枪”华丽转身:2021年6月,获得中共中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评为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山市党史知识竞赛中的铜奖;2022年7月,被中共中山市三角镇委员会、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评为“07.09”疫情防控阻击战突出贡献个人;2022年12月,被中山市公安局授予“个人嘉奖”;2024年10月,在中山市三角公安分局开展的“季度警星”评选活动中,黄越荣获2024年第三季度“季度警星”。“季度警星”评语这样概述:“2024年第三季度,围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等专项行动,黄越牵头编写周、月警情分析15篇、专题警情分析3篇,并通过数据模型梳理50余处重点部位、一批重点群体,为精准防控、科学布警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章 三位党员有精神

黄善古无论是过去在部队,还是后来转业到了地方,处处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居功自傲,不给组织添麻烦。2006年他所在单位转制,年仅44岁的黄善古下岗失业。那段时间的他很迷茫、无助,苦苦思忖:自己年纪不大不小,上有老下有小,没有工作将何去何从,况且妻子又没有固定的工作。无奈之下,黄善古回到周陂镇乡下老家租地耕种,以暂时解决温饱问题。

2007年黄善古被镇里推选为“村村通公路”理事长,牵头组织协调拆迁、酬集资金工作。8月的一天,他在组织道路施工时,发现75岁的村民谢某躺在自家门口,面色通红、两眼翻白,呼吸困难。对医学知识略知一二的黄善古,马上意识到谢某是被痰液阻塞住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利用在部队学习到的自救互救知识,迅速跪蹲下去为谢某吸出痰液。谢某得救了,黄善古却因为帮助谢某吸痰后引起反胃并长时间呕吐,不得不去到县医院住院治疗。事后,谢某带着自家压榨的花生油登门致谢,黄善古婉然拒绝并安慰谢某说:“我当年为国守边流血流汗,差点把命搭出去了,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他认为自己所做的只是义不容辞的行为,不图什么回报。

2023年5月,同村村民黄某中风出院后生活仍不能自理。黄善古利用在部队学到的医学知识,为黄某进行中医药治疗,并引导黄某做康复训练。经过近半年的治疗与康复训练,现在黄某基本上能自己走路,生活自理。黄善古也会隔一段时间回去看看黄某恢复情况。他对黄某说:“看到你能康复起来,我感到欣慰,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家住官渡镇的战友王某湘因家庭变故而穷困潦倒,最后流落到居无定所的境地,2023年底又被查出食道癌晚期。黄善古一方面为他联系医院和医生救治,一方面又发动战友、朋友为王某湘捐钱捐物,奔走于县、镇政府各部门为他进行帮扶。虽然后来王某湘因病去世,但黄善古在王某湘去世之前帮助他家建起了一栋占地80平方米的二层砖房,了却他的心愿。王某湘逝世后,他的妻子给黄善古送了两只老母鸡。黄善古坚决不收。王的妻子说这是她的丈夫临终前再三嘱咐的。

再说黄柳,自从2011年大学毕业并考入广州市地铁总公司以来,年年获奖。2012年,她被广州市地铁总公司工会评为2012年度总公司“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013年7月,被中共广州市地铁党委评为“2012-201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1月,被广州市地铁总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按照《广州市地铁新线建设与筹备中心2015年“岗位建优能手”评选方案》要求,中心带领全体员工开展“岗位建优”活动。在此次评选活动中,作为入职不久的新手,黄柳以其沉稳的综合素质、精湛的业务技术,夺得“服务支持岗位建优能手”第一名;同年8月,在广州市地铁集团新线建设与筹备中心的“2015年新线建设与筹备中心文员业务比武”中,黄柳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8年12月,在杭州市地铁运营分公司举办的2018年第四届“畅新杯”科技创新竞赛中,黄柳与同事共同参与的“关于提升地铁站乘客服务智能化的研究”项目,荣获鼓励奖;2019年6月,黄柳被杭州市地铁营运公司党委评为201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6月,被杭州市地铁营运公司党委评为202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6月,被杭州市地铁营运公司党委评为2022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2023年12月,她被杭州市地铁营运公司评为2023年“优秀带教师傅”;2024年6月,被杭州市地铁集团党委、营运公司党委分别评为2023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透过上面一串串菜单似的数据,我们得知黄柳参加工作后,几乎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殊荣奖项。不难看出黄柳在自己本单位、本系统里,是一名响当当的优秀共产党员。但除此之外,在家庭成员中,她也是一名既懂得感恩、知行孝道的乖女儿,又懂得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的好妻子、好母亲。

2022年春节,杭州市地铁公司客运二公司举办“2022年‘我的春节故事’征文活动”,黄柳所写的《春节写给父母的一封信》,荣获一等奖。信是这样描述的: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除夕,意味着生龙活虎的日子即刻启动。今年又是一个不能陪在你们身边的春节,虽然已经开过视频,但看着朋友圈一条条关于过年的动态,心里蓦然升起一缕缕乡愁,扯得我格外想念你们……作为地铁一线工作人员,当大家沉浸在贺新春、迎冬奥的喜悦之中的时候,有一群人和你们的女儿一样无法回家过年……但听说,今冬可能是新冠大流行期间的最后一个寒冬,也许明年此时,我都已早早备好了回家的车票、行李,无需再悬吊着心胆,时刻紧盯疫情动态,只是满怀喜悦与安宁,奔赴在归乡的途中……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眉目舒展,等春照面……]

2023年5月,在女儿就读的杭州市上城区某幼儿园召开的家长会上,黄柳所作的《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交流发言,被上城区教育局作为“家长好经验之谈”进行推介。

三说黄越,他在工作的中山市三角公安分局,被大家津津乐道誉为“广东好仔”(意为爸爸是“广东好人”)。诚如黄越在回答广东卫视主持人提问,对于爷爷给爸爸的第一封家书中的“险”字如何理解时,他是这样答道:“险,是战场上的凶险,也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险阻。爸爸把‘险道出英雄’的这份勇气与精神传承给了我们,也引导着我们在生活中、家庭中、在社会里要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化雨润物细无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善古的事迹经媒体报道流传开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中山市南区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谢力生,作了一首《“广东好人”善古赋》,高度概括黄善古的善行善举。赋云:

[粤有义士,黄氏善古。昔执干戈以卫社稷,今奉菽水而守伦常。十二载金戈铁马,剑气横南疆;十四春衣不解带,孝心贯北辰。观其忠孝两全,诚可德昭日月也。

当其束发从戎,请缨南徼。横磨十万剑,气慑交趾之烽;夜渡五百兵,胆裂谅山之寇。衔枚暗走,尝探虎穴以绘图;秣马潜行,每截狼烟而奏凯。父寄家书,墨渍犹沾慈父泪;儿征绝域,血痕未褪少年襟。三等功彰其勇,二等勋表其忠。真可谓“英雄出险道,险道出英雄”者也。

及至解甲归田,天降奇厄。掌珠甫晬,遽罹心痼之疾;医判三秋,偏怀百死之志。七载踏遍九州路,双肩担尽五更寒。幸得岐黄垂悯,稚女重生。更见彩衣娱亲,四老同奉。帕金森妪需扶持,直如反哺;直肠癌母思甘旨,胜似怀橘。侍汤药于三更,数星辰而待旦。褥疮尽愈,全凭十指殷勤;肺疾渐平,端赖寸心精诚。

至若庭训传家,尤见风骨。子承父志,再披藏蓝之袍;孙绕膝前,皆沐仁德之泽。“今之艰辛,何足道哉”之语,每闻辄使鬼神泣;“但尽人事,莫问前程”之言,长存足令子孙箴。观其半生行迹:铁血铸忠魂,柔情化孝章。诚所谓:家国同构,忠孝一理。德辉永耀,日月齐光!

赞曰:南疆烽火淬吴钩,孝水涓涓润九州。最是人间真铁汉,能将忠胆化温柔。

标题出处:“善行无辙迹”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意思是善于行动的人不留痕迹,不张扬、不炫耀,默默地做好事。良好家风接力、孝老爱亲美德,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几千年,从古至今,一脉相承、一路芳香。标题《善行无迹溢古香》嵌入故事主人公黄善古的名字,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来源:韶关民声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