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私人财富管理协会|家族信托,财富传承的“定海神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6 09:45 2

摘要:近日,传闻李嘉诚利用家族信托完成了数千亿港元家产的划分,其家族的财富密码,藏在两个神秘的金库中——“李嘉诚基金会”与“Li Ka-Shing Unity Trust之中,那到底什么是信托,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近日,传闻李嘉诚利用家族信托完成了数千亿港元家产的划分,其家族的财富密码,藏在两个神秘的金库中——“李嘉诚基金会”与“Li Ka-Shing Unity Trust之中,那到底什么是信托,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一)家族信托发展历史

实际上4000多年前的埃及,已经出现了原始的信托行为。公元前2548年的古埃及人留下的一份遗嘱,指定由妻子继承财产,由子女做受益人,还为子女指定了监护人。

信托制度获得更大发展却是在美国,19世纪初信托开始在美国兴起,由于美国的经济规模更庞大,所以美国人扩大了信托用途,把它从无偿管理财产,变为有偿的管理性、投资性制度,形成了营业信托或商事信托,能够用于证券投资、公司管理、公益兹善等领域。

信托的诞生就是为了转移和管理财产,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富裕家廷就发现了信托的优势,设立了最早的家族信托,包括著名的如洛克菲勒家族,都通过设立家族信托传承庞大的财富。国外洛克菲勒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等众多家族企业,通过家族信托屹立近二百年的事迹传播开来,同时国内各大信托公司、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纷纷推出家族信托服务,使国内企业家通过家族信托传承财富成为潮流。

(二)我国的家族信托发展

萌芽与初步发展(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1913年日本的兴业信托公司在大连设立分公司,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信托机构。1921年,上海成立第一家中国人自办的信托公司——中国通商信托公司,标志着中国信托业的开端。

曲折发展与停滞(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后,信托业经历了重大调整。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信托业务的市场需求大幅减少,信托机构逐渐萎缩,到20世纪60年代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恢复与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中期)

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标志着信托业在我国的重新起步。此后,各地纷纷成立信托投资公司,信托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这时期,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资金信托、投资信托、融资租赁等多种业务。

清理整顿与规范发展(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由于信托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混乱和违规问题,从1993年开始,国家对信托业进行了多次清理整顿。通过整顿,信托公司的数量大幅减少,业务逐渐规范,行业发展逐步走上正轨。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颁布,为信托业的规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稳步发展与创新阶段(21世纪初至今)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监管的加强,信托业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资金信托业务外,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新型信托业务也逐渐兴起,信托业在服务实体经济、财富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初,现代信托制度进入中国,但随后因各种原因被中断,直到1979年,荣毅仁先生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集团的前身),标志着信托业的经营开始恢复。

但当时的信托作用是对外融资为主,此后信托业经过六次大规模整顿,尤其是2002年7月18日生效的《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信托业确立了“一法两规”:《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的管理架构。

由于信托业在我国最初是融资渠道,所以大家仍然认为信托主要的功能是投融资,对它的财富保护和传承功能了解很少。

《信托法》的第二条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也就是:①一笔钱;②两件事;③三个人。

①一笔钱:财产权,把钱放进信托,这笔钱就成为了“信托财产”,信托关系就是围绕这笔钱展开的;

②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委托人把钱交给受托人;第二件事是受托人管理和处分这笔钱;这两件事是这笔钱的流动过程:从委托人的账户转移给受托人,再从受托人的账户转移给受益人;

③三个人:信托关系的三个主体;

A、委托人:出钱的人;

B、受托人:管理、处分这笔钱的人,一般是信托公司;

C、受益人:最终从信托公司拿到钱的人。

除了这三个人,有些家族信托还有“监察人”,或者“保护人”,这类角色不是家族信托的主体,也可以不设置。

看似只是把钱从自己的口袋,转移到信托公司的口袋,有什么作用呢?家族信托具有两大功能:

①他益信托(委托人不是唯一的受益人)具有财产转移的功能,把家族信托当作精心设计的礼物,如果委托人想把土地赠与给受益人,但受到法规限制无法实现这个心愿,可以通过受托人来实现,这和中世纪的信托安排本质是一样的:想给重要的人留下利益,但无法通过简单的转让财产权实现,或者转让财产权需要缴纳高昂的税务成本,因此需要信托这项制度帮助自己完成心愿;

②第二大制度功能是财产管理:受托人是具有专业理财能力的信托公司,委托人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打理财产时,把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可以实现财富管理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能隔离风险、保护财富。

家族信托不是法定的信托类型,而是对特定信托类型的通俗称谓,家族信托的架构和原理与普通信托是一致的。

家族信托就是某个家族成员作为委托人,将家族财富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管理、处分,并分配给家族成员的信托。

2018年,原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首次对家族信托下了定义:

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一个人或者家庭的委托,以家庭财富的保护、传承和管理为主要信托目的,提供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事业等定制化事务管理和金融服务的信托业务。

(三)家族信托的独特性

家族信托作为信托的独特类型,有区别于其他信托的法律特征:

1、私益信托

家族信托主要是私益信托,按照信托目的性质,可分为公益信托和私益信托。为社会公众谋求利益,促进和发展公益事业,如扶贫、教育、环保等目的设立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为了特定个人的私人利益设立的信托属于私益信托。

在家族信托中,委托人作为家族财富的创造者、所有者,设立信托的目的一般是“家庭财富的保护、传承和管理”,所以家族信托属于私益信托。

但更多的家族开始重视家族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提炼,期望通过参与公益事业使家族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于是将家族信托与公益信托结合,实现精神传承的更高要求。

2、他益信托

按照委托人与受益人是否为同一主体,可分为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委托人以自己作为唯一的受益人而设立的信托属于自益信托;委托人不是唯一受益人的信托属于他益信托。

家族信托的“受益人应包括委托人在内的家庭成员,但委托人不得为唯一受益人”。

3、信托目的多样性

家族信托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兼具财产与事务管理的双重功能,比如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等。

以信托财产的保值增值为主要目的的信托业务不属于家族信托,所以,家族信托不以理财功能为主,而是财富的保障、传承、家族事务的治理。

4、信托条款定制化

家族信托的条款可以定制化,可以根据委托人的信托目的设计,满足委托人的个性化需求,保证家族信托的财富管理和传承工具的灵活性。

(四)家族信托的优势与劣势

1、家族信托的优势- 财富传承:能按委托人意愿,将资产传承给指定受益人,实现财富代际平稳转移,确保家族财富长期延续。如洛克菲勒家族通过家族信托,使财富传承数代,家族影响力持久。

- 资产隔离保护:可将信托资产与委托人、受益人的其他资产隔离,免受债务纠纷、破产风险等影响。比如企业主面临经营风险时,家族信托内的资产可避免被用于偿债。

- 灵活定制:委托人能根据自身需求和家族情况,灵活设定信托条款,如分配方式、受益条件等。可规定受益人在特定年龄或达成一定教育、创业目标时才能获得相应资产。

- 隐私保护:家族信托的设立及相关信息通常具有保密性,外界难以知晓信托具体内容和家族资产状况,有利于保护家族隐私。

2、家族信托的劣势- 设立及管理成本高:设立家族信托需支付律师费、信托管理费等,每年还需缴纳一定管理费用,成本较高,可能不适合资产规模较小的家庭。

- 缺乏流动性:信托资产通常在信托期限内受到限制,不能随意支取或转让,流动性较差。若委托人或受益人突发重大资金需求,可能难以快速变现信托资产。

- 存在道德风险:若受托人不履行职责或存在不当行为,可能损害受益人的利益。比如受托人违规投资导致信托资产受损。

- 受法律政策影响大:家族信托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严格监管,法律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信托的有效性、税务等方面产生影响。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