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幅写给抗日名将的挽联,哪个最悲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6:20 1

摘要:当1937年的烽火燃遍华夏大地,中华民族在存亡之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四万万同胞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当1937年的烽火燃遍华夏大地,中华民族在存亡之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四万万同胞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北京民族文化宫前有条佟麟阁路,白塔寺东侧有条赵登禹路,是为了纪念保卫卢沟桥牺牲的佟、赵两将军。

佟麟阁于1937年7月28日牺牲在北平南苑大红门战场。时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年仅46岁。同日在大红门牺牲的还有赵登禹将军,他是遭敌人伏击而身亡的,时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

佟麟阁将军

佟麟阁、赵登禹是全国抗战爆发后最先为国捐躯的将军。冯玉祥发表了悼诗《吊佟赵》,并敬献挽联:

报国敢云天职尽;

立身当与古人争。

这幅挽联既是对部将佟、赵两将军竭尽爱国军人天职的肯定,也是在勉励生者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彻底打败侵略者。

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了郝梦龄等人为国牺牲的精神。他指出:“从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中国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饶国华将军

这里说的饶国华将军,时任第七战区一四五师中将师长,广德战役中,他受命率军在安徽广德十字铺组织反攻时,被日寇包围,拒不投降,写下绝命书后,于1937年12月1日举枪自戕,以死报国,成为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位川军高级将领。蒋介石为重庆公祭饶国华撰写的挽联是:

房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

上都资捍卫,冒锋铺以建奇勋。

上联写日寇气焰嚣张,战鼓激荡沙场,渴望良将之心情;下联则赞扬饶将军捍卫首都的功劳,肯定了他挥戈广德,建立奇功的壮举。

1938年山东台儿庄战役,围歼了日寇板垣、矶谷两个机械化师团大部,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震惊中外。在台儿庄战场上牺牲的抗日将领有王铭章将军,时任第一二二师师长。在滕县火车站电灯厂附近与敌军遭遇,王铭章身中数弹,临终,他挣扎着厉声对随从说:“你们去吧,继续和敌人拼命。中华民族万岁!”

李宗仁闻知后指出:“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王铭章灵柩于1938年5月9日运抵武汉,各界迎灵设察。以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名义联合敬献的挽联是: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名字含有筑路先锋之意的范筑先将军,1938年11月牺牲在鲁西北聊城战场上,时任山东第六战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任聊城县长。范将军虽在花甲,仍每战必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带头冲锋杀敌。他在聊城东门壮烈殉国后,在延安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董必武、吴玉章联合敬献的挽联是:

三友见精神:松体通,竹身直,梅花亦自清高,格高气苍,直到岁寒全晚节;

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卫民,子女都称勇武,顽廉懦立,共纾国难绍遗风。

朱德的挽联是:

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元,惟其忠勇:

吾辈尚存,誓必长期抗战,还我河山。

董、吴的挽联赞扬范筑先将军有松、竹、梅三友的风格与正气,能在国家危难时保持晚节。而且他家一门忠义,次子在济南抗战中殉国,其余一子三女都参加了抗日队伍。

范筑先将军

范将军的爱国精神使顽者廉洁,懦者自立,去共同解除国难,继承发扬其爱国精神。朱德的挽联强调范将军的忠诚勇敢,发出了“还我河山”的钢铁誓言。

曾率部在卢沟桥英勇还击日寇的张自忠将军,1940年5月在湖北枣宜会战中阵亡,时任兵团总指挥兼集团军总司令,年39岁。周恩来特撰写了《追念张荩上将》一文,毛泽东题挽词:

尽忠报国。

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张自忠将军大会。大会上的挽联有:

一杯之奠,岂止泪洒同情;

万众之心,实欲驱除暴日。

将军之英勇奋战,足以斥责那班贪生怕死之徒;

将军之为国牺牲,足以打击那班投降妥协之辈。

山西中条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也是艰苦卓绝的,1941年,担任陆军第十二师师长的云南籍寸性奇将军在水谷朶高地负重伤,不愿被俘受辱,用手枪短剑自戕,壮烈殉围。在同一战场举枪自戕的还有云南籍唐淮源师长。

蒋介石为这两位将领敬献挽联:

百战殊励著河上,

双京大节壮中原。

龙云敬赠的挽联是:

国士古无双,溯频年迹迈长征,气壮山河,六诏笃生双国士;

将军志不二,有此日开会追悼,各垂竹帛,千秋同仰二将军。

寸性奇将军

龙云称赞二将军,如此杰出人才历史上难找,云南却诞生了他二人,寸、唐两军必定名垂史典。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1942年5月24日,在率部掩护总部机关转移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噩耗传出后,延安各界同声哀悼。朱德总司令献挽诗:

名将以身殉国家,死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远征缅甸的戴安澜将军,出生在安徽乡下养鸭为生的贫寒人家,曾在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安徽公学读书。1948年5月26日不幸在与日作战中牺牲,时年38岁。英年谢世,国人痛悼。

毛泽东特写挽诗祭他:

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的挽联是: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朱德、彭德坏的挽联是: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张治中的挽联是:

国外播雄威,万里尸归魂壮烈;

军中草露布,千秋言在气清刚。

戴安澜将军

干秋言在,指戴将军常以岳飞、文天祥的精神激励部属官兵,他谱写战歌《战场行》让战士高唱。

威震敌胆,活跃在冀中平原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其母殉国后,他在追悼大会上,号召全体军民,化悲痛为力量,为所有受难者报仇。

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因患急性肺炎病死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追悼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都送了挽联,朱德的挽联是:

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夫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1944年9月11日,中共豫皖苏边区党委书记、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领部队在河南邑县八里庄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7岁。1945年2月,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共中央敬献的挽联是: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重祖国;

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准。

陈毅赋诗云:

吾党匡天下,得君一俊才;

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彭雪枫将军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中华儿女在广袤的国土上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斗——从淞沪会战的钢铁防线到平型关的山地伏击,从台儿庄的巷战肉搏到百团大战的铁路破袭,无数抗日将士前赴后继,用生命诠释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为民族而献身的英雄,人民是永远怀念的。

来源:探源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