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赫这个人,说起来是央视财经频道的老面孔,很多人通过《经济半小时》认识他,那节目从1989年开播,他就一直守着,稳稳当当主持了多年。生于1961年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对播音有股子劲头,高中时被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挑中,1980年穿上军装干起播音员。部队生活磨炼
赵赫这个人,说起来是央视财经频道的老面孔,很多人通过《经济半小时》认识他,那节目从1989年开播,他就一直守着,稳稳当当主持了多年。生于1961年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对播音有股子劲头,高中时被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挑中,1980年穿上军装干起播音员。部队生活磨炼人,单调却让他沉稳下来。
1981年父亲突然去世,家里顶梁柱没了,他只好退役回京,在铁道部当检字员,半年时间里边学边干,接触了不少文字工作。 母亲身体慢慢稳住后,他没闲着,1982年考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四年大学时光全扑在专业上,毕业后先去北京电视台练手,1987年调入央视经济部,从此扎根财经报道。
央视那会儿经济节目不多,赵赫一上手就负责《综合经济信息》,后来改成《经济半小时》,他既当主持人又做编辑,节目选题总贴近老百姓生活,比如北京大白菜供应问题,或者假冒飞鸽自行车调查,这些报道拿过全国电视好新闻二等奖、全国优秀电视经济节目二等奖。 他风格锐利却不失稳重,采访时总能和人聊开,观众觉得亲切。
1991年起,他连续十年主持3.15晚会,那晚会从创办开始就剑指假冒伪劣,赵赫作为主创之一,坚持呼唤商家良心,节目影响大,消费者赞誉不断。 除了这些,他1994年还开创《同期声》栏目,纪实风格让经济新闻更接地气。大型专题如《世纪的呼唤》《1996·秋天的故事》《千秋万代话资源》,也都拿全国一等奖。他一步步升到财经频道副总监,2008年捧回金话筒奖,2009年又获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工作上他拼命,34年从没挪窝,全身心投入央视财经报道。央视同事回忆,他直爽厚道,不随大流,个性鲜明。节目组里,他总强调关切国计民生,打假维权,经济半小时成了频道王牌。 但这份投入也意味着牺牲个人时间,他很少顾家,饮食不规律,出差采访成常态。妻子是中学同学,俩人毕业后结婚,她不是圈内人,却一直默默支持。
赵赫忙起来顾不上家,她就操持一切,从没抱怨。央视分了宿舍,他们就一直住那儿,34年没买房,赵赫觉得房子够住就行,不用折腾。 反倒对车有特别钟情,视车为个人空间,代表品味和修养。1994年买了辆黑切诺基,当时北京少见,他宝贝得不行,换仪表、贴装饰,开着去采访乡下颠簸路。后来卖掉,换起亚、现代、丰田佳美,每辆没开超3万公里就换新。 妻子理解他的爱好,从不阻拦,还帮着打理车内琐事。
赵赫这人低调本分,一辈子奉献岗位,退休前已与癌症斗争多年,可能是胃癌。 2018年查出问题,他没声张,继续工作,坚持到2021年6月退休。那时他61岁,本想歇歇脚,多陪陪妻子,俩人计划环球旅行,享受晚年。 可惜退休仅6个月,2022年1月10日,他就因病在北京离世。消息传出,央视同行如张泽群、敬一丹、王小丫等发文悼念,观众也留言感叹无常。
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灵堂花圈摆满,妻子站台前接待来宾。 临终前,他握着妻子手,留下40字遗言:“你为我,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太多,我没有机会弥补你了,心里很内疚,如果有来生,我愿弥补这些愧疚。” 这话满是愧疚,一生忙事业,对妻子亏欠太多,她无怨付出,他却没机会回报。
赵赫走后,妻子收拾遗物,继续过日子,偶尔接受采访,平静忆起往事。 央视经济频道播出缅怀特辑,重放旧节目,观众重温他的声音,感慨他关切民生的坚持。他的故事在网上流传,有人泪目于遗言,有人反思工作家庭平衡。 三年过去,到2025年,人们仍怀念他,低调一生,却影响深远。赵赫没儿没女,妻子成了唯一亲人,她保存奖杯、车杂志,逢忌日去墓地献花。
回想赵赫一生,从部队播音到央视名嘴,他总在话筒前传递信息,锐利剖析经济问题,帮消费者维权。3.15晚会十年主持,揭露黑幕,推动商家诚信。 节目如《试点追踪》获二等奖,他策划报道总直击痛点,获奖无数却不张扬。同事郑毅说他好不容易退休,才61岁就走,太可惜。
来源:史说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