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实现统一后,中国还有3块重要领土等着收复,却很少有人知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6:32 1

摘要:但如果你以为这样祖国的疆域就算完整,那可就低估了历史留给我们的那些“欠账”。

| 人文社

| 人文社

«——【引言】——»

台湾的回归,是无数中国人心中深藏多年的愿望,也是民族复兴路上的重要一程。

但如果你以为这样祖国的疆域就算完整,那可就低估了历史留给我们的那些“欠账”。

在地图的不同角落,还有几块被外力长期占据的土地和海域,承载着丰富的资源、更牵动着国家的安全与尊严。

它们也许远离我们的生活圈,但意义同样非凡。

那么,台湾之后,中国还必须收复的三大领土,你知道是哪三块吗?

下面我们来讲讲是哪三块。

藏南:被推走的国门

如果地图上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往下看,会看到一块形状像片叶子的区域,那就是藏南。

它面积差不多九万平方公里,比一个台湾岛还大一圈。

海拔落差极大,有的地方冰雪覆盖,有的地方热得能种热带作物。

年降水量最高的地方,一年能下一整“湖”的水,直接超过4000毫米。

森林密得能把阳光挡在林冠外,不少地方的自然景观就像搬到了东南亚,却又在喜马拉雅脚下。

雅鲁藏布江在这里来了个大转弯,从北面的冰川一路流下来,到了南迦巴瓦峰忽然拐向南,钻进深谷,穿过密林,冲出国境。

这个河段水势汹涌,水能价值高得惊人,很多水利专家都说它是未来亚洲水电皇冠上的明珠。

除了水,这里地里地下还藏着丰富的矿物,地缘上直接面对南亚,是天然的出海通道。

本来,中印之间的边界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以山地和印度平原相接为线。

但10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在新德里的殖民办公室里动了笔,把边界线往北挪了150公里,就是那条叫“麦克马洪线”的东西。

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中国代表并没签字,可纸上的那道折线,就这么成了殖民者留给印度的“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接过这份错账,不但不承认错误,还不断在当地推进实际控制。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让这块地短暂回到中国军队控制之下。

可考虑到多方面局势,中国主动后撤二十公里,贸然的让利被印度牢牢抓住。

此后一个多世纪,他们花了大力气修路、修机场、迁民,把原本的山地防线变成永久居住区。

甚至如达旺这样的地方,被他们当成门户重地。

近几年,中国在边境方向的部署不再只是守在那里。

米林、错那撤县立市,并且把一些行政管理点直接推到距离实控线很近的地方,这释放出的信号明显是这笔账,我们没忘。

等收复台湾后,西藏的交通线、补给线、经济条件还会有大幅改善,那时要解决藏南问题,底气要足得多。

南沙:海上的散落珍珠

很多中国人的地图意识里,南沙群岛被标成地图下方九段线里的零散小点,看着不起眼,但真放大了看,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海上宝藏箱。

南沙所在的海域从最北的雄南礁到最南的立地暗沙,直线距离能赶上一趟高铁的长路。

而整个群岛散布在近8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这个面积比越南和菲律宾加起来还大,而且是战略要道从东亚和南亚之间大部分海上航运都要经过这里。

海底下藏着的油气,课本里叫它“潜能丰厚的盆地”,数字一摊出来吓人,渔业资源不用说,千百年来中国渔民一直在这些海域逐季捕捞,熟悉每一道海流、每一片礁群的位置。

问题在于,距离大陆太远,近代中国特别是海防最弱的那阵子,顾不上这些海上的“远亲”,就让别人趁机下了手。

截至现在,南沙230多个岛礁里,中国大陆实控7个,台湾实控2个。

越南占了29个,还在一些岛上建跑道和港口,比如南威岛已经被他们改造成可起降军机的基地。

菲律宾占了8个岛礁,马来西亚拿走5个,文莱也有1个在手。

上世纪末到现在,中国开始在一些重要岛礁展开填海造陆,把小礁石变成能驻军、能有港口机场的大平台,比如永暑、渚碧、美济等。

这不只是为了渔业和油气,也是为了稳住南海航道的主动权。

等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南海方向的兵力投送距离会明显缩短,从海南、广东到南沙,还有台湾的南端,能形成一个扇形的辐射圈,到时候再想拔掉那些被侵占的岛礁,战略条件会成熟很多。

苏岩礁:水下的隐痛

在东海大陆架上,有一块常年淹在水下的暗礁,苏岩礁。

它离江苏、上海的海岸不到三百公里,比去海南岛的海程近多了。

它的地质属性是长江三角洲向外延伸的一部分,渔民世代在这里的海域收网捕鱼,老水手的航海日记里,都会特别标注这个暗礁的方位,避免船只触碰。

历史资料记载的很清楚,晚清北洋水师的航图、民国的渔业记录,都标着中国的名字。

当时无论日本还是朝鲜半岛,都没对它提出过异议。

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韩国突然把它划进自己的海图范围里,随后几十年,不断给这片海域安上新的名字“离於岛”,并建起大型海上平台,甚至装上雷达、直升机场等设施,把渔场变成了前哨。

按国际海洋法的规则,这种不露出海面的礁石不能算作领土岛屿,却能决定周边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归属。

也就是说,掌握苏岩礁意味着能在中国近海的一个方向划出很大一片资源区。

中国在相关海域的渔政船、海警舰艇近年来巡航越来越频繁,就是要用实际行动说明,这是在我们大陆架上的资源点,不是谁随便安家就能算数的。

收复台湾意味着在东海的战略布局也会发生变化。

台湾的东北方向和浙江、福建之间的航道本身就紧临东海中部,有了更多可供补给的点,对苏岩礁周边的执法和监测会更具常态化能力。

法律、外交和实际存在,三管齐下,才有可能把这块水下的隐痛抹去。

为什么这三处是重点

全国地图摊开,藏南在西南的山巅,南沙在最南海域的中心,苏岩礁则在东海大陆架边缘。

它们处在三个互不相连的方位,却都是中国对外开门、守门的关键。

一个丢了,边境线就要退,一个控不住,海上的命脉就要被牵着走。

收复这三块地方,不只是为了面积好看,也不只是为了资源账本上的数字,更是一种战略格局上的完整。

如果台湾回归,那海峡线就稳定下来了,但周边的压力和挑战,并不会因为这一块拼图归位而自动消失。

反而因为中国实力更集中、更有余裕,能够把视线投射到更远的边缘,开始收回那些多年未解的债。

从台湾到更远的边

台湾是近海最大的岛屿,政治意义和情感意义极高。

如果它回归,象征着一个阶段性的成功。

但这份成功如果想长久稳固,就需要在更广阔的周边建立起安全缓冲带和外部港湾。

藏南提供的是陆上的战略纵深和南亚接应口,南沙对应的是南海和远洋的安全枢纽,苏岩礁关联的是东中国海的控制权。

每收回一块,地图上的颜色变一次,它背后的国际关系都会随之重绘。

越是牵涉多方的区域,越不能只是喊喊口号就完事。

需要耐心,需要实力,需要抓准时机。

台湾后的中国,会有更强的海军原地保障能力,更完备的高原交通线,更稳固的经济支撑。

这些都是改变格局的底子。

一个长远的承诺

地图上的每一块空缺,不是孤立的事实,而是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藏南的高山和雨林、南沙的碧波和礁石、苏岩礁水下的暗影,它们或许离大多数人的日常很远,但它们关乎的安全、资源、尊严,却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收复台湾是一步大棋,棋盘的边角还有几粒关键的子,等着被放回原位。

这不只是下棋的胜负,而是中国几千年疆域脉络的延续。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回顾中国南海维权百年:外国侵占逼出主权意识

环球时报——印司令臆测中国2050年收复台湾蒙古藏南所有失地

中国经济网——中国岛屿被占现状

来源:渣叔罗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