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忻州形胜,关山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忻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圣地,在抗日战争中处于重要且特殊的战略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忻州抗战史是忻州历史上最光辉、最厚重的一段历史,是山西和中国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居于重要的地位。抗日
忻州形胜,关山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忻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圣地,在抗日战争中处于重要且特殊的战略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忻州抗战史是忻州历史上最光辉、最厚重的一段历史,是山西和中国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居于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忻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伟大抗战精神,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建立了不朽功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一、忻州是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的集结地和立足地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侵华日军迅速占领华北大部,将进攻的重点目标直指山西,战火很快蔓延至晋北地区。根据华北战局的变化,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将八路军东渡黄河北上抗日的集结地域和立足之地选择在晋北忻州地区。
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8月22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第115师、120师、129师。8月30日,第115师师部和第343旅作为先头部队由陕西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乘火车向晋北进发,经侯马、太原、忻县,于9月9日到达原平。下车后,随即经代县、繁峙县向平型关地区行进;第115师第二梯队师直属队和第344旅随后也赶赴原平,然后绕道五台与第343旅在平型关地区会合集结。9月17日,第120师主力东渡黄河转乘火车到达晋中榆次地区,19日抵达忻县待命;22日,第358旅旅部率715团根据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开赴晋西北地区,23日到达宁武县城;第359旅布防于晋东北五台、繁峙一带和冀西地区,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10月初,第129师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后,第385旅769团直插五台阳白一带待命。此时,八路军三个师的主力部队全部完成集结任务,继而立足忻州部署兵力,迅速实施相关战略。
二、忻州是八路军北上抗日第一个军事指挥中心所在地
1937年9月4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副参谋长左权等,率八路军总部从陕西云阳东进,15日由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19日到侯马,21日抵太原,22日五台城暂驻一日,次日进驻五台县南茹村,在南茹村驻扎36天,于10月28日奉命由五台向太行山区转移。南茹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出师华北前线抗日的第一村、八路军总部抗战出征后的第一个驻扎地,也是八路军总部由“北上”改为“南移”的折返地、八路军北上抗日的第一个军事指挥中心,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八路军总部驻南茹村期间,指挥八路军在忻州域内取得首战平型关、伏击雁门关和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等一系列重大胜利,打开了八路军北上抗日的新局面,实施了我党我军抗日战争重大战略决策,实现了抗战初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八路军战略部署的变更,绘就了我党我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区划蓝图,恢复了我军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原有制度,制定了我军对日军战俘政策。八路军总部在南茹村完成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军事部署、建章立制及各项活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三、忻州是抗战初期八路军挺进华北抗日前线的主战场
抗战初期,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忻州一时成为山西和华北抗战的主战场,并处于前沿阵地的位置,八路军北上抗日前线打得最漂亮、最著名的几个战斗都发生在忻州域内。
八路军115师部队向平型关疾进
八路军115师平型关首战告捷于忻州。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繁峙县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大量辎重和武器。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灭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八路军120师雁门关伏击战发生于忻州。1937年10月18日和21日,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在雁门关的黑石头沟两次伏击日军汽车运输队,击毁日军大批运输汽车,截断敌人从大同到忻口的交通补给线,一度切断了日军的交通命脉,有效地配合了忻口正面战场。
八路军120师首长在雁门关前线
八路军129师夜袭阳明堡飞机场于忻州。1937年10月19日,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夜袭代县阳明堡机场,消灭敌守备队100余人,毁伤敌机20余架。这次战斗,摧垮了日军在忻口前线的空中优势,有力地配合了忻口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用步枪、手榴弹打飞机的成功战例。
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九三阅兵式上,共有10支英模部队方队受阅,其中就有3支出自忻州,即“平型关突击连”“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
八路军收复晋西北七县城
在八年全面抗战中,还有收复晋西北七县城战役、五台滑石片战斗、五台山反围攻战、康家会战斗、蒲阁寨围困战等战役战斗也都发生在忻州地区。历史事实表明,忻州是抗战初期山西和华北抗战的主战场,也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始发地和重要战略支点。
四、忻口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典范
忻口战役要图
抗战初期,发生在忻州境内的忻口战役是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战斗最惨烈、战绩最辉煌、国共两军阵前敌后配合最为默契的一次重大战役。1937年10月13日忻口战役打响,至11月2日战略撤退,历时21日。日军共投入五六万人,屡次进攻,均遭失败,被毙伤3万人以上。忻口战役不仅打破了日军“一个月灭亡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而且在战略上有效地配合了淞沪会战,造成华北乃至全国抗日战场的有利局面,以国共两军合作抗战最为成功的典型战例而永载史册。
在忻口战役备战之时,国共两党两军高层聚集一堂,共同商讨制定作战计划,阵前敌后精心布阵,成立由双方参加的战役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参战部队,两军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配合作战,取得了辉煌战绩,创造了两党携手合作、两军协同抗日的典范。可以说,抗战初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协同抗战的黄金时段在忻州度过。
五、忻州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行区和模范区
全面抗战爆发前,山西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已经展开,并初见成效。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1936年成立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事实上成为共产党领导的特殊统一战线组织。忻州地区各县积极响应,在建立县级牺盟分会的同时,区、乡牺盟基层组织也纷纷建立,并积极开展各项抗日救亡活动,为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和忻州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为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以及在忻州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全面抗战开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先后指派彭雪枫、周恩来、彭德怀、朱德等多名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到太原和代县太和岭口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行营,与阎锡山进行过多次会谈,协商国共合作、协同抗战的有关事宜。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太和岭口国共会谈,为八路军迅速挺进山西抗日前线扫清了障碍,促进了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周恩来的有力促成下成立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由剖腹明志而著名的忻州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担任主任委员。随即,忻州地区各县、区普遍建立了动委会。建立牺盟会、动委会等统一战线组织和抗日群众团体,团结山西新军,联合国民党友军,宣传发动各界爱国人士,特别是与阎锡山及其山西军政上层人物结成特殊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忻州乃至全国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以佛教圣地五台山为依托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抗日战争时期,五台山爱国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发扬爱国爱教的历史传统,积极投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抗战的滚滚洪流之中,树起了我国宗教界的抗日典范。五台山僧众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晋东北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筹粮、筹款,献枪、献策,倾其寺院所有,为八路军部队立足五台山坚持抗战提供衣、食、住、用等方便,为晋察冀边区党政军等机关提供办公和活动场所,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五台山僧众成立佛教救国同盟会和僧人自卫队,踊跃参加八路军,英勇战斗,成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支特殊的抗日武装力量;他们还配合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武装站岗放哨、传递情报,舍生忘死掩护、营救抗日军民,使佛教寺庙成为我抗日人员的安全隐蔽所、地下交通站和活动基地。在五台山抗日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成为五台山佛教界爱国爱教的光辉榜样。五台山僧众抗日斗争的光辉业绩,为中国抗战史册增添了最具特色的一页。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推进全民抗战在忻州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八路军总部在五台县南茹村期间,坚决贯彻执行党在洛川会议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认真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紧密地依靠和广泛组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抗战,大力发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总部进驻南茹村的第三天,便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群众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随即,八路军总部和各师分别派出工作团,与以薄一波为首的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领导的“牺盟会”、决死队和邓小平、程子华等参加并领导的“战动总会”相结合,率先深入晋东北和晋西北等地广泛发动群众,发展党组织,改造旧政权,组织工、农、青、妇等抗日救国会,建立地方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一个多月时间,忻州地区就有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参加了抗日义勇军、自卫队、游击队、武工队和八路军主力部队,很快形成了我党组织领导和实施推进全民抗战的新局面。这种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磅礴力量,为取得华北敌后游击战争和全民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总之,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在忻州地区成功地迈出了推进全民抗战的第一步,全民抗战的烽火首先在忻州熊熊燃起,继而燃遍山西,燃遍华北,燃遍全中国。
历史事实表明,忻州是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模范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推进实现全民族抗战的策源地。
七、忻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
1937年10月底,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奉命率3000余人,以五台山为中心,创建了晋东北抗日根据地,这是全国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使晋东北五台山地区一度成为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和中心腹地。与此同时,八路军第120师在师长贺龙和政委关向应率领下,依托管涔山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岢岚一度成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机关驻地和中心腹地。随后,八路军以晋东北、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为战略支点,相继实行战略展开,拓展形成了更大范围的晋察冀、晋绥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晋冀豫(包括太行、太岳)、冀鲁豫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以忻州为依托建立的晋东北和晋西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八路军建立的最早战略基地,坚持长期抗战的战略支点,对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以及整个华北敌后抗日战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忻州在创建根据地、建设根据地的历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抗日斗争经验,铸就了伟大的抗日根据地精神。
八、忻州是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坚固屏障,也是党中央联系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通道
抗日战争时期,忻州域内晋东北、晋西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成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东部屏障,并为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与延安之间开辟了一条前后方联系的大通道。忻州抗日根据地作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坚固屏障和前卫阵地,粉碎了日军多次“围攻”和渡河西犯的企图,特别是1938年发生在忻州域内的收复晋西北七县城战役,有力地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安全。为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封锁”和“进攻”,沟通党中央与华北、华中和华南等根据地及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络,建立了多条突破敌人封锁的秘密交通线。其中,北线由延安通晋西北到晋东北,继而通往平西、冀中和冀东;中线和南线由延安通晋西北到太行区和太岳区,再到冀鲁豫、冀南、山东和苏北、华中、华南。经过忻州境内的这三条交通线和分布于各地的地下交通站,担负着传递党的秘密文件、输送重要军事物资、护送各级领导干部和国际友人等特殊任务。忻州根据地军民为护送过往人员和保障过境战略通道的安全畅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多次出色完成了秘密护送我党我军重要领导和著名国际友人通过的光荣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称赞与表彰。在保证完成护送任务的过程中,有许多部队战士和地方武装人员在与遭遇敌人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九、忻州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付出巨大牺牲
忻州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革命斗争精神。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忻州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伟大号召,全力以赴支援抗日前线,为山西和全国抗战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的粮食、人员、军需物资和战争经费,不仅保证了抗日部队的兵员补充和物资供应,而且担负了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特别是在兵员补充方面,忻州儿女踊跃参加八路军,有口皆碑。例如,在崞县(今原平市)就涌现出“神山营”“同川营”“都庄连”“黄牛连”等八路军部队的口头“番号”,这些乡村的青年成批结伙集体参军,以兵员来源地建制集中编入八路军部队序列。为夺取抗战胜利,这些热血青年有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的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我军高级将领者就多达300余名,原平市则成为中国北方“将军之乡”。
八路军与民兵在抗战前线阵地上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忻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共赴国难,前赴后继,英勇顽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粉碎了日军无数次的“围攻”“扫荡”“封锁”,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忻州根据地军民在抗日斗争中,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在忻州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曾涌现出众多抗战英烈、战斗英雄和模范人物。如,忻州籍和牺牲在忻州的赵崇德、金方昌、梁雷、李联奎、高永祥等20多名国务院民政部公布的著名抗战英烈。据史料记载,忻州市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有5884人(登记在册)。忻州还是一个创造抗日经验、涌现英雄模范的地方,晋绥边区英雄模范有创造“劳武结合”经验的张初元,创造“军火合作社”“军火田”的邢四娃,创造“军火厂”和“联防作战”的路玉小,晋察冀边区有著名民兵英雄边海禄、郭继成、樊金堂、刘子干等,他们成为一代又一代忻州儿女学习敬仰的光辉榜样和成长进步的精神动力。
根据地群众支援抗日前线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抗战期间,忻州人民以鲜血与生命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付出了巨大牺牲和沉重代价。日本侵略者对忻州人民实行了残酷的“三光”政策,造成人口伤亡和财产方面的巨大损失,使忻州成为日军侵略山西的重灾区、全国抗战损失最惨重的地区之一。日军在忻州先后制造了上百起重大惨案,特别是在晋东北和晋西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五台、定襄、繁峙等地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无人区”,给“无人区”人民群众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据党史部门调查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全市人口直接死亡14738人,受伤26347人,失踪1489人,被捕俘18108人,灾民68137人,劳工1215人。居民和社会财产损失巨大,仅房屋损毁就有182572间,其他损失不计其数。
十、忻州留下了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著名国际友人的光辉足迹
抗日战争期间,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邓小平、左权、聂荣臻、彭真、贺龙、关向应、刘伯承、徐向前、薄一波等众多老一辈革命家,王震、张宗逊、陈光、徐海东、廖汉生、陈锡联、彭绍辉、许光达等八路军高级将领,都曾在忻州战斗或工作过。他们的丰功伟绩、革命风范和崇高品德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忻州人民的无上荣光和骄傲自豪。
为了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有许多国际友人在忻州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和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当数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白求恩来到中国在忻州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最长,在这里留下了他支援中国人民抗战最光辉、最有意义的一段历史。在忻州,在晋察冀,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到处传颂着这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对革命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和救死扶伤的可贵精神和动人事迹。
白求恩正在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
另外,还有从延安长途跋涉来到五台南茹村八路军总部采访朱德总司令的美国革命作家艾格尼斯·史沫特莱,美国军事观察员、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斯·卡尔逊,在晋察冀根据地五台地区长期工作战斗的中越“两国将军”洪水,还有和忻州抗日军民并肩作战的朝鲜抗日义勇队众将士,以及牺牲在忻府区陀罗山下的朝鲜抗日义勇队文明哲烈士,为救护难民殉难于河曲的挪威基督教进步人士叶永青,等等。他们为忻州抗战历史和红色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他们的英名及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载忻州抗战史册。
鉴往知来,砺行致远。忻州抗战历史是忻州拥有的一种政治优势和红色资源,也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更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教育的一部生动感人的活教材。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讲好忻州抗战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谢音呼)
来源:忻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