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岁月静好、国泰民安,也许现如今的我们无法想象当年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但是通过这本来自作者、出版社诚意满满、精心打磨的作品,我们可以“窥探”一场战争的疯狂与荒唐。
当这本散发着墨香的书,迟迟来到身边,还未来得及翻看,光是拿到手里,我就感觉到它的厚重和分量。
岁月静好、国泰民安,也许现如今的我们无法想象当年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但是通过这本来自作者、出版社诚意满满、精心打磨的作品,我们可以“窥探”一场战争的疯狂与荒唐。
作者是威尔・富勒,专门研究军事历史,撰写了多部军事装备历史书籍,这本书更是借助交战双方的第一手素材和资料,大量珍贵的照片、详尽的史实,以及经过特别授权发表的示意图,为我们揭开了那段残酷历史的神秘面纱。
书中的文字和图片都极具力量,将持续4年之久的东线战争,前七日的战争,即1941 年 6 月 22 日到 28 日,这一周惊心动魄的7天,扒得非常明白;
可以说,它已经不是一本枯燥的历史教科书,更像是在看一部节奏紧凑的战争记录片,即便是我这个军事小白也看得津津有味;
不得不说,大宝选得这本书真得非常不错,可读性非常强,尤其是对军事爱好者、喜欢研究历史事件的大小朋友更值得一看。
作者没站在上帝视角瞎评判,反而特别擅长 “拆谎言”。
在大众的认知中,都认为“是苏联被打个措手不及”,但书里摆了实锤:
早在 1941 年初,间谍佐尔格就把德军的进攻计划传回莫斯科,甚至精确到了日期。
可斯大林为啥不信?书中分析得特接地气:一方面是希特勒反复释放 “和平信号”,另一方面苏联刚打完苏芬战争,实在不想再开战。这种 “不是蠢,是太想求稳” 的心态,把大国决策里的纠结写活了。
作者用非常生动的笔触,带你一天一天地去感受那种山崩地裂的压迫感。
一边是德军像一台精密而冷酷的机器,闪电战、装甲集群、空中优势,各种现代战术被发挥到极致。
开战第一天,苏军上千架飞机还没起飞就在机场被炸成废铁,读到这里我后背都发凉了,这完全是降维打击。
最有意思的是书里对 “小人物” 的关注。有个叫瓦西里的苏联炊事员,开战当天正在煮土豆汤,听到炮声后抄起菜刀就冲了出去;
德军那边一个通讯兵,在日记里写 “看到苏联村庄的炊烟时,突然想家了”。这些片段让你突然明白,战争从来不是地图上的箭头,而是无数人的命运被强行扭转。
这本书无论从内容和形式来说,都是一本堪称完美的书籍。尤其是它的纸张和装帧,都带来不错的阅读体验:
首先是纸张——
作为精装的历史读物,出版社采用的是高品质的胶版纸,色泽微黄,手感厚实、有韧性,印刷效果清晰,字迹锐利且不反光,有一种“吃”进纸里的感觉,视觉上很舒服。
其次是装帧——
线装直接决定了阅读体验的上限,本身线装工艺本身就赋予书籍一种典雅的、值得收藏的气质,让它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更是一件精美的物品;
而且,看这类书可以完全平摊打开任一页,解放双手,无需用力压着书脊也能舒服阅读,做笔记也非常方便。
总而言之,这本《“巴巴罗萨”行动震惊世界的7天》绝对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好书。
它不仅仅是在讲一场战役的开端,更是在探讨“胜利”与“失败”的辩证关系。
它告诉你,一场看似完美的开局,如何因为战略的短视、人性的狂妄和道德的沦丧,而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
如果您对东线战场或二战史有兴趣,这本书无疑是一件值得入手并细细品味的精品。
来源:豆芽妈妈育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