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3日,北京小米汽车工厂内,一场看似普通的会面,却因两位主角的身份,被外界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义——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与高通总裁安蒙联袂造访,小米集团CEO雷军携卢伟冰、林斌等核心高层亲自接见。三方微笑合影的画面迅速刷屏,但鲜有人知,这场“老友重逢
2025年3月23日,北京小米汽车工厂内,一场看似普通的会面,却因两位主角的身份,被外界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义——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与高通总裁安蒙联袂造访,小米集团CEO雷军携卢伟冰、林斌等核心高层亲自接见。三方微笑合影的画面迅速刷屏,但鲜有人知,这场“老友重逢”的背后,藏着一场跨越十年的产业博弈,更是一部雷军从“供应链小弟”到“科技巨头掌舵者”的逆袭史诗
时间倒回2016年,小米正值高速扩张期,却因供应链危机陷入泥潭。彼时,三星凭借AMOLED屏幕的垄断地位,几乎扼住了国产手机的咽喉。一次与三星高管的会议中,小米供应链团队因态度问题激怒对方,导致三星直接宣布断供屏幕。这一决定,让即将发布的小米5陷入“无屏可用”的绝境
传记《一往无前》记录了这一“屈辱时刻”:雷军连夜飞往韩国,在一场饭局中连灌五瓶红酒,低声下气向三星高管道歉,甚至联合四位行业大佬说情,才换来对方一句“两年后再供货”的冰冷承诺。这场危机暴露了小米的脆弱——没有核心技术,再强的营销也敌不过供应链的“卡脖子”
雷军的“五瓶红酒”成了中国科技产业的警示钟。此后,小米开始疯狂补课:投资国产屏幕厂商、自研芯片、搭建供应链信息系统。与此同时,中国面板企业京东方、TCL华星等也在政策支持下崛起,通过“烧钱大战”和“技术攻坚”,硬生生将三星在OLED市场的份额从垄断级59.4%拉至49.3%,而中国企业则首次突破50%大关
到2024年,国产手机AMOLED屏幕的国产化率已达85%,小米SU7的中控屏、仪表屏均由TCL华星和京东方供应,彻底摆脱了对三星的依赖。雷军曾在内部会议上感慨:“过去是我们求人,现在是别人求我们。”
十年后的今天,当李在镕走进小米汽车工厂,双方的地位已悄然反转。三星电子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2024年第四季度,其营业利润同比下滑20%,在AI芯片关键材料HBM领域更是被SK海力士反超。而小米汽车仅用一年时间交付超20万辆,市值飙升至1.4万亿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能源车企之一
此次访问,三星瞄准的是小米汽车的供应链机会。尽管小米当前屏幕供应商均为国产厂商,但三星在车载芯片、存储技术上的优势仍具吸引力。而高通则希望借小米SU7的智能座舱芯片合作,进一步巩固其在ADAS领域的领导地位
雷军与李在镕的握手,不再是单方面的妥协,而是基于技术对等的商业博弈。正如网友调侃:“当年雷军喝的是红酒,如今三星递上的可能是合作意向书。”
这场会面的深层意义,远超企业合作的范畴。它标志着中国科技产业从“缺芯少屏”到“自主可控”的跨越,更折射出全球供应链权力的转移。三星的焦虑(李在镕称“三星面临生死存亡”)与小米的自信(雷军立下2027年出海目标),形成鲜明对比
雷军的故事,像极了一部“爽文男主”剧本:屈辱中觉醒,逆境中崛起,最终让曾经的“施压者”主动登门。但现实比小说更残酷,也更热血——这场逆袭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十年如一日的技术攻坚、政策支持与市场哺育。
正如网友所言:“不是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是路好走了朋友多
来源:小溪挽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