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三条都是能解释清楚的。参加三青团是初中全班集体加入,无一遗漏,是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学校里的通常行动。你在哪个中学上学都必须加入,否则就不让你上学并继续迫害,13岁的孩子有什么力量能抗拒?这个问题在我妈档案中有记载并在入伍时有结论。第二点是妈妈的父亲(我外公)解
我妈妈1956年从部队退伍,分配到江北XX县文教科教育股。从级别上说,能当股长。爸爸在当地驻军并参与县委领导。
57年,24岁的妈妈被县委定为右派分子,明的理由有3条:
1.13岁时加入过国民党三青团。
2.与关押在福建XX县监獄里的父亲书信频繁。
3.公开散布反社会主义言论。
这三条都是能解释清楚的。参加三青团是初中全班集体加入,无一遗漏,是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学校里的通常行动。你在哪个中学上学都必须加入,否则就不让你上学并继续迫害,13岁的孩子有什么力量能抗拒?这个问题在我妈档案中有记载并在入伍时有结论。第二点是妈妈的父亲(我外公)解放前在福建XX县当过短期的县长,解放后被判刑关押。我妈妈与其通信都是按规定的时间、数量进行,且来回信件均按规定不封口。第三点公开散佈反社会主义言论所指的是我妈在办公室讲的农村搞公社化,老乡把家里东西卖了,我家买了一个小方桌。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看起来,三条罪够我妈坐牢的。
暗地的理由也有二点:
第一点是我妈一生耿耿于怀,对我父亲意见最大,多次讲给我听时依然怒气冲冲的事。父亲以驻军首长身份参加县委领导班子,这本身就是虚职,完全可以不管不问,甚至可以找理由不去开会。但他却在县委常委会议上,对公社化运动中一些过火行为提了意见,让县一、二把手下不了台。搞不了当兵的,就搞当兵的老婆吧。
第二点:当年反右斗爭,每个地方、每个单位右派数量都是有比例的,文教科都是当地参加工作的老人,关系盘根错节,不让妈妈这个新人去顶数,又让何人去?
于是,妈妈抛夫弃子(我四岁、大弟三岁、二弟刚满月)被押往省城服刑。
妈妈服刑的监獄在省城向南的一条远郊公路边,下了公交车要走很长一段路。我被保姆领着去一年一次的探视时,累的蹲在路边不走,歇了几次才能到。
当年,全国上下在统一指挥下,抓了一大大批右派。有些人不願当、想不开走了绝路,但绝大多数人都顺从地被关押起来。母亲被关押的地方颇多名人,职位高的有省委书记处书记,低的有在校学生。
听母亲后来说,她们牢狱生活还是比较苦的。水要从远处小河里取,冬季取水要破冰进行,洗脸洗衣服自然也要在冰水里。女犯人养猪养蚕,男犯人种粮种菜,加上按城市人口标准的定量粮油供应,吃能吃的饱,荤素菜就别想合理搭配了。矮小漏风漏雨的监房。一年四季只能喝到定量的开水(食堂大锅烧的),没有热水使用,冬天时手脚都冻坏了(母亲的类风湿关节炎,心臟病从那时就落下病根)。右派基本上都是知识分子,和我妈一间牢房的有省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冯阿姨,全省唯一的女性市中级人民法院付院长葛阿姨,省农大的一位讲师等,几年共同相处,她们情谊很深,离休后还经常电话联系,直到最后都去世。
我妈做牢期间,妈妈原工作所在地的那些县委领导,依然没放松对我家的报复迫害。他们多次以县委的名义,给父亲所在部队施加压力,要求对我父亲也给与包庇右派分子的处分。(父母晚年时开玩笑,父亲说因为母亲当了右派入了监,他在部队再也没晋升过军衔和职务,母亲说我当右派还不是怪你,如果你不多话,那些坏旦也不会打我右派)。父亲抵制住了来自军地二方要求父亲和母亲离婚的压力,维持住了家庭。但为了避嫌,一次都没有去探监,一次都没有给妈妈通讯。双方相关信息都是通过母亲和她三妹(我三姨)通信,三姨又给我爸写信的方式做一些沟通。母亲说,在蹲监时,她天天想着她的三个儿子,三个儿子支持着她活下去………
反右运动伤透了妈妈的心,同时严重损害了妈妈的身体。中晚年的妈妈一直离不开医院,每天吃的药都要用小碗盛,尤其是去世前五、六年,基本上是在病床上度过。
妈妈一直对害人的运动表示不满,但平时性格乐观,对所有人都友善,不将苦难积郁在胸。活到近90的年龄(活着收到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离休干部待遇优厚,孩子各家都过的很好,还是应该庆幸的。相较《亮剑》中的田雨、冯楠,结果好的多了。
来源:天龙康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