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胃癌的数据确实让人有些揪心。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过40万,占到全球一半左右,死亡人数同样居高不下。
近年来胃癌的数据确实让人有些揪心。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过40万,占到全球一半左右,死亡人数同样居高不下。
更让人无奈的是,大多数确诊的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手术机会有限,只能靠药物维持。
很多家庭正是因为这样的疾病支离破碎,也让医生一次次提醒大家:胃癌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往往跟长期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如果能早一点注意,有些风险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在现实生活里,不少人嘴上说要养生,结果饮食上依旧随心所欲。
尤其是年轻时觉得身体好,吃什么都行,熬夜喝酒没问题,等到年纪大了才开始害怕,但那时候往往已经积累了太多隐患。
很多医生在门诊都遇到过这样的患者:平时不怎么体检,胃部也就是偶尔烧心,顶多吃点胃药应付,直到体重直线下降、吃不下东西,才去做胃镜,结果已经发展成胃癌。说到底,胃癌真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长期坏习惯的结果。
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过咸饮食。咸菜、酱货、腌制肉制品,这些东西在很多人餐桌上都很常见。
尤其是一些北方地区,几乎顿顿离不开咸菜。问题在于,盐本身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长期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让幽门螺杆菌更容易在胃里定居。
而幽门螺杆菌正是导致胃癌的核心危险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它列为明确致癌物。
研究显示,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50%以上,但并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得癌,关键就看饮食和环境是不是给了它机会。盐吃得越多,胃黏膜损伤越明显,癌变风险也越高。
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是高温饮食。很多人喜欢趁热吃饭,觉得热乎的才香。殊不知,长期吃超过65度的食物,会反复烫伤食管和胃黏膜。
这种微小损伤反复修复,时间久了细胞突变几率就会增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把“过热饮品”列为可能致癌因素。
可能有人觉得这太夸张,但现实中不少胃癌患者确实有这种习惯:汤非得滚烫才喝,茶非得浓热才算过瘾。医生的提醒就是别等身体抗议了才改,早点调整才是真的保护。
再一个风险点就是熬夜加饮食不规律。
现代人节奏快,很多人习惯晚饭吃得特别晚,甚至宵夜不断。烧烤、火锅、炸鸡,配上啤酒,这样的组合看起来很爽,但对胃是极大的负担。
胃本来需要规律收缩和休息,夜里还要不停加班消化食物,胃酸分泌紊乱,黏膜修复时间被剥夺,自然更容易出问题。
有研究显示,经常吃宵夜的人,胃癌风险比不吃宵夜的人高出近1.5倍。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统计得出的结论。
在笔者看来,饮食清淡不是要大家过得很单调,而是要减少那些会直接伤害胃的习惯。比如过咸、过辣、过烫,这些最好尽量避免。
说到底,胃癌真正可怕的不是它有多罕见,而是它太常见,而且往往跟日常小细节紧密相关。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更要早早警惕。
其实关于幽门螺杆菌,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那就是“聚餐传播”。
这种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比如一家人用同一副筷子夹菜、父母嚼碎饭喂孩子,这些都会增加感染几率。
感染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染后不去治疗,任由它在胃里慢慢损伤黏膜。
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若不干预,胃癌风险会增加3到6倍。所以医生才会强调,一旦查出感染,最好遵医嘱进行根除治疗。
饮酒同样是高危因素。很多人觉得适量喝点没事,甚至有人说酒能活血。可现实是,酒精在体内分解会生成乙醛,这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
长期喝酒的人,胃癌、食管癌风险都比不喝酒的人高。尤其是酒和烟搭配,风险更是成倍增加。
虽然有人会说“我身边谁谁喝了一辈子也没事”,但这种个例不能说明问题。统计学上,饮酒确实增加胃癌风险,这是摆在那里的数据。
另外一个必须强调的问题就是反复依赖止痛药。很多人胃不舒服,自己随便买点止痛药、胃药吃,短期可能症状缓解了,但长期反复这样做,容易掩盖病情。
特别是NSAIDs类药物(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会直接损伤胃黏膜。
胃癌患者里不少人都有过长期自行吃药的经历,以为能靠药顶过去,结果错过了最佳发现时机。医生一直提醒,有胃部反复不适,不要总想着靠药压下去,而是要做胃镜查清楚。
在生活方式里,还有一点被很多人忽视,那就是快节奏下的“狼吞虎咽”。吃饭太快,大量食物一下进入胃里,不仅增加机械负担,还会导致消化液分泌不均衡。
再加上很多人习惯边看手机边吃,咀嚼不充分,这样的习惯时间久了对胃黏膜也是损害。虽然看似不起眼,但这类细节往往就是长期慢性刺激的来源。
从医学角度看,胃癌的发生机制大体上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的过程。
这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也就是说,如果能在慢性胃炎阶段就介入,完全可以阻断发展。
问题是,很多人等到胃镜检查发现严重病变时,往往已经进入癌前病变阶段,再拖延一步就可能跨过那条线。
所以医生总是说,35岁以上如果经常胃部不适,最好还是定期做胃镜。虽然过程不算舒服,但能救命。
总的来说,胃癌不是命运,而是很多选择叠加的结果。吃东西太咸、太烫、太乱,抽烟喝酒、作息不规律,这些都是风险的助推器。
要是真的想保护胃,最靠谱的办法不是吃所谓的保健品,而是管住嘴、管住手。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优质蛋白,这些看似简单,反而才是预防胃癌的根本。
最后还要强调,胃癌高发并不等于没有办法。只要早发现,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都是中晚期才确诊。希望更多人能重视起来,别等身体出大问题了才后悔。饮食上能清淡一点就清淡一点,该戒的坏习惯早点戒掉,这比什么补品都来得更实在。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王伯英,张丽娜,苗雨,等.基于胃镜筛查胃癌及癌前病变危险因素[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3,45(10):1021-1027.
来源:梁医生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