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名不副实”,重庆“理所当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16:12 1

摘要:当2025年成都车展媒体日结束时,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浮出水面:作为中国四大A级车展之一,这场西部最大汽车盛会正陷入“名不副实”的尴尬境地。22万平方米的展区、近120 个参展品牌等光鲜数据背后,是豪华品牌集体缺席、新车发布会数量腰斩、行业关注度持续降温的冷清底

当2025年成都车展媒体日结束时,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浮出水面:作为中国四大A级车展之一,这场西部最大汽车盛会正陷入“名不副实”的尴尬境地。22万平方米的展区、近120 个参展品牌等光鲜数据背后,是豪华品牌集体缺席、新车发布会数量腰斩、行业关注度持续降温的冷清底色。

成都车展的困境,不仅是传统车展模式在新能源时代的失灵,更暴露了缺乏本土车企支撑的展会难以维系核心竞争力的行业真相,而这恰恰给了重庆取而代之的历史机遇。​

缩水的豪华阵营

今年的成都车展,最刺眼的变化莫过于豪华品牌的集体“出走”。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8家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加上去年就已离场的玛莎拉蒂和英菲尼迪,曾经星光熠熠的豪车展区如今只剩零星几个品牌支撑。

16号馆的变迁最具象征意义,去年还停放着劳斯莱斯幻影的展位,今年已被小米、红旗等自主品牌和宁德时代这样的科技企业占据,展区调性的下沉一目了然。​

豪华品牌的撤退绝非偶然。参展成本与回报的失衡是直接原因,一个超豪华品牌的展位费、搭建费、人力成本加起来动辄数百万元,而当下的市场环境让这样的投入越来越难收回成本。保时捷今年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下滑28%,玛莎拉蒂去年销量更是暴跌58%,今年前五个月更惨,全国仅交付384辆新车,平均每月不到80台。

在库存压力和利润缩水的双重挤压下,车企不得不砍掉车展这样非必要“开支”。更关键的是,成都缺乏本土豪华车企支撑,难以形成持续的品牌聚集效应,当市场遇冷时自然成为首批被放弃的展会。

这种撤退形成了恶性循环,越冷清的车展吸引力越低,愿意投入巨资参展的品牌就越少,最终导致展会的豪华属性持续弱化。与北京、上海车展依然能吸引全球顶级品牌首发新车相比,成都车展的“豪门盛宴”已成追忆,这直接削弱了其作为A级车展的核心竞争力。

“含金量”大幅下跌

新车发布会数量的锐减,更直观地反映了成都车展行业地位的下滑。2025年媒体日仅举办了约61场新车发布会,这个数字不仅不到2024年北京车展163场的零头,甚至低于2022 年成都车展72场的水平。曾经需要提前排队抢位的发布会现场,如今大多稀稀拉拉,记者比观众多的尴尬场面成为常态。​

更值得注意的是发布会的“含金量”下降。往年成都车展总能迎来几款全球或全国首发车型,今年的70款首发车型中,真正能引发行业震动的重磅产品寥寥无几,要么就是以前亮相过来预售,要么就是来上市,全球首发的车型并不多。多数品牌选择将核心新品放在上海、北京车展发布,或者干脆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单独发布。

甚至部分本来较为重磅的新车,车企也是特意将新车发布会安排在车展前一周,例如全新坦克500就是在8月26日晚上上市,明显是想降低对展会平台的依赖。

在燃油车时代,车展是车企展示肌肉的最佳舞台,集中发布能形成舆论焦点。但现在不同,新势力们显然是更擅长通过线上社群运营、体验店活动等精准触达用户,要搞新车,直接网上就造势了。不谈雷军,就说何小鹏、比亚迪王朝路天、魏建军等车企大佬不就在社交平台上玩得火热嘛。

这种“线上造势+线下展示”的模式正在成为主流,让缺乏本土车企支撑的成都车展更难获得首发资源。​

重庆车展理应成为A级车展

成都车展的冷清不是偶然,现在是一年比一年惨淡,这是传统车展模式在新能源时代的必然溃败。作为西部汽车市场曾经的风向标,其依赖的“规模效应”与“地域优势”已彻底失效,而重庆车展凭借深厚产业根基,完全具备成为西部A级车展的实力。

从展会质量看,成都车展规模优势早已名不副实。2025年22万平方米展区虽与去年持平,但参展品牌从130家减至120家,表面上单个品牌展示面积增加,实则首发新车锐减、行业关注度走低,当然这或许有整个行业的问题。

区域优势的差异更明显。成都所在西部市场虽汽车保有量第一,但没本土车企撑着,也没配套政策,别的车企也不把重磅的东西留到车展上,成都车展只能慢慢变成了单纯卖车的地方,丢了引领行业的价值。

而重庆,拥有“中国汽车第一城”的底气,2024年汽车产量254万辆全国省市第三,其中新能源95万辆;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产量48.93万辆,长安新能源销量45.2万辆,赛力斯《财富》中国500强排名也跃升235位至169位。这种全链条产业优势,给重庆车展注入了无可替代的基因。

政策支持上,重庆有明确的产业规划,《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里定了2025年新能源产量130万辆、占全国10%以上的目标,能给车展指明方向。

诚然在发布会数量,新车数量上,重庆车展目前还比不上成都车展,但只要长安、赛力斯这些本土车企深度参与,保证首发车的技术含量,虹吸效应扩大,成为A级车展只是时间的问题。并且这样的路线也是有先例的,隔壁的深港澳国际车展不就是这样逐渐升级为A级车展的嘛。

另外,我也不希望大家一直讨论“重庆能不能”“够不够资格”成为西部A级车展。对车展来说,场馆再大、人流再多,都不如“有本土产业托底”来得实在,而这,恰恰是重庆最不缺的底气。

来源:出行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