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创新推出“春假”制度,并将“鼓励恋爱”作为假期主题之一,引发社会广泛讨论。这一举措究竟是如何实施的?背后有何深意?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创新推出“春假”制度,并将“鼓励恋爱”作为假期主题之一,引发社会广泛讨论。这一举措究竟是如何实施的?背后有何深意?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春假实施案例
2025年3月31日至4月6日连放7天春假,主题为“去赏花、去恋爱”。学院不仅组织春日联谊活动,还提出五点春假期望,包括祭祖、无人机航拍记录春日、体验非遗文化等。
2023年起每年4月放7天春假,主题为“去赏花·去恋爱”。学校强调春假不影响学业,并布置实践作业(如旅游日记、短视频),返校后展示成果。
2025年同步放春假,鼓励师生“以草木为友,用脚步写诗”,结合清明假期调整教学安排。
政策呼应
全国人大代表庞永辉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提议推行“春秋假”,建议五一前后设一周春假,与高校实践形成政策呼应。
校方设计理念
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称,春假是“生命教育、规律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实践”的结合,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和爱情的美好”。
疏解学业压力: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专家表示,春假可帮助学生调整节奏,避免长期疲劳,部分学院会布置社会实践作业。
有学校观察到学生羞于讨论恋爱,通过春假鼓励
来源:元气可乐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