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收官1周,几位主演差距已拉开,杨幂成最大“赢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5:39 1

摘要:有人说她,为三年对赌轧 戏13 部,被李少红痛批演啥都是“快乐哈哈哈,痛苦哇哇哇”。

文|土豆

编辑|黄毅来了

有人说她,为三年对赌轧 戏13 部,被李少红痛批演啥都是“快乐哈哈哈,痛苦哇哇哇”。

有人笑她,灵气尽失,“脸僵出戏”,遭全网群嘲14年“流量花瓶”。

而如今,她只用一部《生万物》转型成功,台网双爆,坐拥央视剧王。

谁能想到,《生万物》收官才1周,几位主演差距已拉开,杨幂已然最大“赢家”!

01

谁还没为 2006 版《神雕侠侣》里的郭襄动过心?

彼时的杨幂,真把 “小东邪” 演活了,一双眼睛亮得像盛着星光,可谓是笑进了观众心中。

可这份灵动,却在后来的风雨里渐渐被争议覆盖。

2008 年拍《新红楼梦》时,这份灵气已开始 “褪色”。

彼时她刚凭郭襄圈粉,却一头扎进 “轧戏漩涡”。

杨幂白天在《红楼梦》剧组演娇俏丫鬟,深夜又要赶去《仙剑》片场扮刁蛮唐雪见。

那段日子里,她都没时间卸妆,只能借着赶路的时间在车后座打盹,但这份拼劲没换来认可。

“杨幂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下意识的程序化表演,快乐哈哈哈,痛苦哇哇哇,她不过脑子。”

当年李少红的这句批评,如同一记重锤。

没帮她打开戏路不说,反倒成了她演技争议的开端。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杨幂身上“程序化表演”争议的还没散,资本的压力又接踵而至。

2016年嘉行签下3亿对赌协议,作为公司核心艺人的杨幂被迫开启“拼命模式”。

4个月扎5个剧组,2017到2019三年间更是轧完13部戏。

虽靠着《小时代》系列近20亿票房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靠300亿播放量救了对赌。

但林萧浮夸的表演让她被骂“绿茶”“灵气耗尽”彻底沦为“演技机器”。

上神白浅也因“发际线崩塌”“哭戏咧嘴像喊救命”把“流量花瓶”的标签焊得死死的。

本以为对赌结束能缓口气,没想到新的危机又找上门。

2024年《狐妖小红娘》开播,首周收视跌破0.5,豆瓣开分仅5.6。

一句“涂山,我罩的,懂?”让“杨幂演技油腻”“85花扛不动剧了”的话题甚嚣尘上。

谁能料到,仅仅一年后,2025年真的让杨幂“作品见”了。

不仅转型成功,更是狠狠打了所有“舆论”一巴掌。

02

今年暑假,真是的成了杨幂的“翻身主场”。

先是在电影《酱园弄·悬案》里,她混在章子怡、赵丽颖等大咖中。

原本没人期待这个曾被批“演技机器”的演员能出彩,可是她却格外争气。

她饰演的监狱女霸王许梅,一边叼着烟卷一边说出“这地方,活人比死人更难熬”时,

瞬间让所有观众惊喜又惊吓:

“她居然演出了这股狠劲!”

“整部电影居然是杨幂最出彩?”

当我们都以为这个惊喜只是昙花一现。

谁敢想,半个月后《长安的荔枝》里5秒哭戏又炸了热搜。

她演的郑玉婷在迎接丈夫时,强忍泪水的睫毛在颤抖,转身瞬间泪珠砸在粗布衣袖上。

要知道,这距离她因《狐妖小红娘》“干打雷不下雨”哭戏被群嘲,才过去一年。

本以为这两部电影的“眼前一亮”,已经是她全部实力,岂料,真正的大招还在后面。

零预热悄然开播的《生万物》,开播10分钟收视就破2%,创下年度上星剧首播最高纪录。

而杨幂在剧中逐步蜕变的毁容式演技才是这场“翻身仗”成功的关键。

先是开播的白净地主千金被绑架到被退婚的重头戏中。

在得知亲爹“不要闺女只要地”后,眼神中的信心瞬间荡然无存。

紧接着,就是眼神从震惊到绝望切换,简直让我们都心疼。

再到被大脚救出后,倔强走回村子再燃起倔强火苗,泪水砸在地上的声响都透着破碎感。

不仅如此,本以为杨幂的演技还会和之前一样“高开低走”。

真是完全没料到,在最后大结局的老年戏中,她佝偻着背,手扶着拐杖都在止不住的颤抖。

但是当人生的大门关闭的那一刻,回忆开始翻涌。

我们居然真的在她的眼神变换中,看到了老年人最后时刻的那种“豁达”“生死随天”的复杂心境。

这部剧刚收官一周,长尾效应的数据已证明杨幂的厉害。

她是唯一同时手握三部现象级剧集和顶流话题电影的85花。

曾经的“流量花瓶”标签碎了,这场逆袭,她打得又稳又漂亮。

可如今,更让人直观感受到 “赢面” 的竟是后续的“爆款剧红利战” 。

03

男主欧豪趁热官宣央视献礼剧《奇迹》,看似手握主流资源,却仍未跳出正剧舒适区。

倪大红和林永健参演献礼剧的《归队》虽已开播,但是收视平平,看来却难掀巨大水花。

两位老戏骨依旧稳步前行却缺乏爆发力。

反观上升期的蓝盈莹,却因工作室发布"多平台TOP1"虚假战报陷入争议。

团队连夜删改道歉的操作,让好不容易靠演技积累的好感度直接一落千丈,直呼:“太想红”。

而杨幂早已跳出这场流量博弈,再破事业“天花板”。

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国家级英文窗口,中国日报4.4亿全媒体用户覆盖63个国家。

其专访向来聚焦具有文化输出价值的标杆人物,而这次她将绣绣提炼为简短一句话:

“苦难无需赞美,但坚韧值得致敬”。

简简单单一个采访,就意味着“杨幂式表演理念”已成为对外展示中国影视力量的样本。

更具分量的是环球时报、解放日报等十余家官媒的集体力挺。

要知道环球时报单境外粉丝就超8000万。

而杨幂在一次次地报道中,次次用绣绣鼓励所有奋斗者:

“任何时候,唯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开花。”

这种从“流量焦点”到“主流标杆”的跨越,正是这场逆袭最硬核的含金量。

毕竟能同时收获国际传播平台机会与国内权威舆论认可的演员,才是真正的行业赢家。

结语

从被李少红批“程序化表演”,到成中国日报认证的“正剧标杆”。

从“流量花瓶”的嘲讽,再到如今手握三部现象级作品。

《生万物》收官一周的差距,从来不是运气的偶然,而是她用14年争议熬出的“扎根”。

杨幂的“赢”藏在提前学插秧的茧子里,藏在对角色的敬畏里。

资料参考:

中国日报|《生万物》何以“生万物”?主创专访揭秘国人土地情结与女性成长史诗

新浪微博|电视剧生万物

来源:黄毅来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