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7日10时许,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公安局树林召派出所接到辖区村民报警求助:自己在整理老房屋时,意外发现两枚疑似手榴弹的危险物品,因担心发生意外,遂紧急报警。接到警情后,树林召派出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同步将情况上报至旗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请求专业支援。
8月27日10时许,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公安局树林召派出所接到辖区村民报警求助:自己在整理老房屋时,意外发现两枚疑似手榴弹的危险物品,因担心发生意外,遂紧急报警。接到警情后,树林召派出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同步将情况上报至旗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请求专业支援。
治安管理大队接到移交警情后,深知危险物品处置的紧迫性与专业性,立即联系反恐怖和巡特警大队排爆民警,启动联合处置机制。反恐怖和巡特警大队接到指令后,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排爆民警第一时间集结,对排爆服、爆炸物探测仪、防爆毯、专用防爆沙箱等核心装备进行逐一清点、调试,确保每一件装备性能稳定、处于最佳使用状态。装备检查完毕后,排爆民警立即驱车赶赴现场,全力争取处置时间。
抵达现场后,老房周边已提前拉起警戒带,划定安全处置区域,树林召派出所民警正耐心引导周边群众向安全地带疏散,并在警戒外围维护现场秩序,有效避免无关人员靠近,为专业排爆工作营造了安全、有序的作业环境。随后,排爆民警身着厚重的排爆服,小心翼翼进入现场对疑似危险物品展开专业鉴定,两枚带着明显岁月痕迹的木柄物品静静放置,外壳虽因年代久远出现锈蚀,但金属部件仍清晰可辨。排爆民警凭借丰富的经验,对物品的木柄长度、弹体直径、外观特征进行细致测量与对比,最终确定这两枚物品为1982年产的67式木柄手榴弹。
弹药身份确定后,新的风险挑战随之而来:由于手榴弹存放年代已超过40年,内部炸药可能因环境变化发生化学性质改变,引信敏感度大幅提升,哪怕是轻微的晃动、碰撞,都可能触发爆炸,处置难度与危险系数显著增加。为确保处置万无一失,排爆小组围绕现场环境、手榴弹状态展开反复推演,最终制定出周密的处置方案:由经验最丰富的排爆手负责人工操作,最大限度减少对危险物品的扰动;同时,将手榴弹放入专用防爆沙箱后,填充特制缓冲材料,从根本上杜绝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碰撞风险。方案确定后,处置行动随即展开。排爆手穿上排爆服,进入老房,半蹲在地面上,双手稳稳托住手榴弹,以缓慢且匀速的动作,将两枚手榴弹逐一放入沙箱内。每放置完一枚,排爆手都会俯身调整缓冲材料的位置,反复确认手榴弹在沙箱内“纹丝不动”,确保其在转运过程中绝对稳定。待两枚手榴弹全部固定完毕,排爆手小心翼翼地将沙箱抬上应急转运车,第一时间移交治安管理大队进行后续销毁。
8月28日上午,治安管理大队民警联系到具备专业资质的内蒙古康宁爆破有限公司,共同将两枚手榴弹运到指定安全销毁区域。在销毁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用安全可控的方式对两枚手榴弹进行彻底销毁。销毁工作结束后,民警并未立即撤离,而是对销毁现场周边区域展开细致排查,确认无残留危险物质后,才正式结束此次处置任务,彻底消除了这一潜藏40余年的安全隐患。当两枚手榴弹被安全销毁的消息传到周边村庄,居民们纷纷露出安心的笑容,此前因“老房藏雷”而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不少群众向民警竖起大拇指,称赞公安队伍的专业与可靠。
事后,民警还借着此次事件向周边居民开展了危险品识别与安全报警知识宣传,耐心讲解常见危险物品的外观特征,反复提醒大家:在整理老物件、翻修旧房屋时,若发现疑似弹药、爆炸物等危险物品,切勿擅自触碰、移动或拆卸,务必第一时间拨打110 报警电话,由公安机关专业人员到场处置,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从接警后的快速响应、疾驰赶赴,到现场的科学研判、专业排爆,再到后续的安全转运、彻底销毁,此次排爆行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达拉特公安民警的专业素养与责任坚守,他们用实际行动筑牢了辖区平安的“铜墙铁壁”,让 “平安守护”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每一位群众心中,为辖区的和谐稳定注入了坚实力量。(来源:平安达拉特)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