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关税违法判决!特朗普团队比法律更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5:43 1

摘要:关税被法院判了死刑,但白宫却当耳边风。8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出现在电视节目上,满脸轻松地说:“无论法院怎么判,我们的贸易伙伴还是得和我们谈。”一句话,把美国的司法独立踩得稀烂,把全球的贸易伙伴耍得团团转。

文︱刘澜昌

关税被法院判了死刑,但白宫却当耳边风。8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出现在电视节目上,满脸轻松地说:“无论法院怎么判,我们的贸易伙伴还是得和我们谈。”一句话,把美国的司法独立踩得稀烂,把全球的贸易伙伴耍得团团转。

回头看,故事的起点其实很清楚。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挥舞关税大棒。动不动加税,不分青红皂白,先打中国,再打加拿大,顺手连墨西哥和欧洲一起收拾。这一套操作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实际上就是“特朗普优先”。

可问题来了,美国总统的权力再大,也不是无限的。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刚刚以7比4的投票结果明确裁定:特朗普的大部分关税违法。原因很简单,他所援引的那部法律并没有赋予总统“对几乎所有进口产品随便征税”的无限权力。换句话说,特朗普拿错了法条,还硬说自己合法。结果呢?法院直接甩出红牌:你这是越界。

本来,这个判决足够震动。毕竟这是美国自己的法院,按理说总统要立刻收手,要重新调整政策。但特朗普政府的反应让人瞠目结舌——继续谈判,继续施压,继续假装一切正常。格里尔还特意补刀,说自己刚和一位贸易部长聊过,谈判没有停。

这就像一个人被法官当庭判了无罪释放,结果狱卒说:“没事,判就判,我照样把他关着。”荒唐吗?可这就是美国正在发生的事。

为什么特朗普敢这么干?答案很直接:因为关税早就不是经济工具,而是政治秀场。他要的不是经济逻辑,而是选票逻辑。贸易战的实质,是特朗普给支持者看的舞台剧。法律判不判,不重要;经济是不是受损,不重要;关键是镜头前,他要显得够强硬,够“美国优先”。

但代价呢?代价全在普通人头上。关税打出去,美国老百姓买单,物价上涨、进口商品更贵;贸易伙伴买单,被迫让步、转移产业链;全球市场买单,供应链受阻,通胀加剧。唯一不买单的,是特朗普本人。他反而把这一切包装成“成果”,再丢回给选民,告诉他们:“看,我替你们争回来了公平。”讽刺不讽刺?

法院判决与白宫态度的冲突,直接揭开了美国政治的另一层荒诞。司法独立,本是美国引以为豪的标签。可到了关键时刻,政治意志可以轻松碾过司法裁定。白宫一句“无论如何我们继续推进”,就让法院判决形同虚设。那7位投票的法官,大概也该明白自己在美国政治大戏里只是背景音。

更可笑的是,特朗普政府还在一边高调谈判,一边无视法律。想象一下,美国代表坐在谈判桌前,嘴里还在谈协议,桌子底下却踩着一张法院的裁决书。这画面,不是讽刺,而是现实。

接下来的关键点就在这里。第一,贸易伙伴会不会买账?法院都判关税违法了,其他国家凭什么还要在这个框架下跟美国认真谈?你打我的关税,本来就站不住脚,还要拉我来签字,这不是赤裸裸的讹诈吗?但问题在于,很多国家明知道荒唐,还是不得不坐上桌子,因为美国市场太大,不能说走就走。第二,美国国内的矛盾会不会爆发?关税让物价上涨、制造业受冲击,农民、消费者、企业主一个个都在叫苦,可特朗普却继续摆强人姿态,这些反作用迟早会爆。第三,政治周期。大选临近,特朗普要用关税当筹码,哪怕法院判他违法,他也要演到最后。

这就是特朗普式执政的逻辑:把法律当橡皮泥,把经济当舞台道具,把国际关系当竞选广告。短期内,他可能赢得舆论场的掌声;长期看,美国的信誉和制度底线在被一刀刀切碎。

所以,格里尔的那句“无论法院如何判决,我们都在推进协议”,听上去轻描淡写,实则是一记重锤,敲在美国制度的骨头上。贸易战本来是经济博弈,如今却成了政治荒诞剧。法院的判决书,丢在白宫垃圾桶里;贸易伙伴的让步,成了特朗普的竞选口号;法律的权威,沦为背景噪音。

美国曾经标榜自己是“法治灯塔”,可现在呢?当总统和团队决定无视法槌,法律就只剩下摆设。世界也该明白一点:和这样的美国谈判,桌上放的不是协议,而是一出剧本。特朗普要的不是合作,而是表演。他演得越狠,别人付出的代价就越沉重。

街头的观众会不会继续买票?这是接下来最值得看的场景。因为当选民发现自己花高价买来的生活不过是总统秀场上的布景时,这场戏可能就要翻车了。

来源:刘澜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