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主持人丹丹:直播承认已离职,坦言如今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15:22 1

摘要:上海主持人丹丹就是个敢闯敢干的例子,辞去了光鲜亮丽的稳定电台工作,准备自己直播带货创业再创辉煌,

人不能一棵树上吊死,既然此路不通,那不妨换一条道路试试!

上海主持人丹丹就是个敢闯敢干的例子,辞去了光鲜亮丽的稳定电台工作,准备自己直播带货创业再创辉煌,

这种从头再来的勇气,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在七夕夜本该是浪漫的日子,然而上海的一个小直播间里,一台手机,几盏补光灯,就让人看到了一张熟悉又带着几分疲惫的脸。

她就是朱赤丹,那个以前在上海滩家喻户晓的丹丹学姐,这次她没有华服,没有专业的化妆师,就这样素面朝天地坐在屏幕前。

她对着镜头,语气轻松的甩出了一句话,她说自己干了二十年主持,最后还得开直播糊口。

二十年,足以把一个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打磨成一个独当一面的资深媒体人。

那份光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稳定工作。

可就在七夕那天,她亲口宣布,她离开了。

但告别一份干了二十年的事业,那份沉重,外人难以想象。

她直言不讳地告诉你,电视行业变了,观众的收看习惯变了。

以前,大家会雷打不动地守在电视机前,看她主持的节目,跟着她一起欢笑一起思考。

可现在手机成了主场,短视频,直播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超过着传统媒体的领地。

她还担忧,电视观众的群体正在加速老龄化,即便是电视台的最后阵地,也显得摇摇欲坠。

面对这样的趋势,她没有选择固守阵地,而是选择主动出击。

她的这份告别,不是对过去的不认可,而是对未来的勇敢奔赴。

她没有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悲情,博取可怜的人,反而多了一份难得的豁达和幽默,她说自己以前在电视台,有稿子,有流程,照着念就行。

现在可好,直播全凭临场反应,真是逼着自己往多动症发展!

这话里话外,全是她从容应对挑战的自信。

在直播中,还有一个瞬间特别动人,当朱赤丹提到上海的阿姨妈妈们时,她的眼神变得格外温柔。

她说,要不是这些年上海的叔叔阿姨一直支持她,可能早就被换下来了。

这句话,满满的都是真诚的感恩!

确实,想想看二十年前,她还只是个青涩的新人,

在音乐频道里主持着《东方新人》,带着一股子冲劲儿和活力,穿梭在大学校园,与黄大炜,五月天这些流行歌手打成一片。

那时的她,代表着青春,潮流,吸引的是年轻人的目光。

她可不只局限于音乐,在《天地英雄榜》里,她是流行音乐的传播者,就算是转到《妈咪宝贝健康天地》,她又能把枯燥的健康知识讲得头头是道,

再后来,她又去了《新智力大冲浪》,那种全民参与的综艺节目,让她更贴近寻常百姓。

还有《相约星期六》的外景主持,在上海人的婚恋大事里,她又成了亲切的“红娘”。

她还主持过赈灾义演,和众多明星同台,甚至跨界拍广告、演电视剧。

在《青春进行时》里,她本色出演丹丹学姐,一度成为大家口中的谈资。

甚至连韩国的综艺,也向她抛来橄榄枝。

那时的她,多栖发展风生水起,是媒体圈里名副其实的活跃分子。

她的主持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她不端着架子,不玩虚的,

访谈时她善于倾听,到了综艺上,她反应敏捷,就算主持健康节目,她也专业严谨。

这种真性情,让她能适应各种节目,也让她在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她已经悄然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无数上海老年观众的“自家人”。

这些阿姨妈妈们,就是最忠实的粉丝,每周六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她牵线搭桥,看她分享健康知识。

她们或许不懂网络,不会用智能手机,但她们知道,只要打开电视,就能看到那个笑容甜美、亲切自然的丹丹。

正是这份朴素真挚的喜爱,让她的节目收视稳定,也让她能在主持岗位上坚持了这么久。

直播间里,不少评论区的老粉丝留言:阿丹,你在电视上就是我们家的朋友,现在换到手机,我们还是来看。

看到这些,朱赤丹的眼眶有些湿润,这也是她转型路上动力。

离开电视台,朱赤丹并没有选择销声匿迹,而是换了个方式继续发光发热,她决定要直播带货!

她把新的阵地选在了嘉定郊区,租了一间70平米的小办公室,月租4000块。

这个决定,她甚至没有提前告诉家里人,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反复衡量,最终才下了决心。

这足以说明,她对这份新事业,是多么的看重,又多么的义无反顾。

现在她的日常,再也没有了电视台的妆发,服装和助理。取而代之的是,她要一个人搬运沉甸甸的快递箱,穿梭在闷热的地下车库和小白楼之间。

三伏天里,37度的高温,让她汗流浃背,被粉丝调侃为狼狈的女主播。

可她毫不在意,甚至有点乐在其中。

她卖的东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副产品和健康类产品。

想想她在《妈咪宝贝健康天地》里积累的专业素养,就会发现,她的转型并非盲目,而是有迹可循。

早在2019年,她就已经在某平台上试水,她的直播间,没有那种“买买买”的浮躁,

她会像唠家常一样,和老观众们聊聊生活近况,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没有主持稿的束缚,也没有节目流程的限制,这种轻松自然的交流方式,

让许多老观众感到亲切,也更愿意跟着她,从电视屏幕走到手机屏幕。

她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转型不是逃避现实的无奈之举,而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

来源:微光的藏书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