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中的“江枫”点明了秋景,枫叶在秋霜的笼罩下,与渔火相互映衬,烘托出诗人旅途中的忧愁。在寂静的夜晚,江岸边的枫叶被霜染成了秋色,为这寒夜增添了几分萧瑟与孤寂,让整个秋天的夜晚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中的“江枫”点明了秋景,枫叶在秋霜的笼罩下,与渔火相互映衬,烘托出诗人旅途中的忧愁。在寂静的夜晚,江岸边的枫叶被霜染成了秋色,为这寒夜增添了几分萧瑟与孤寂,让整个秋天的夜晚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早秋山居》(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此诗描绘了早秋山中的景色。树叶干枯,有猿猴在林间穿梭、鹿在附近行走,“叶干”这一描写突出了秋叶干燥、凋零的状态,展现出早秋的清寒。山中的秋叶与其他秋季的景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体现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宁静心境。
《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落叶他乡树”一句,将秋叶与他乡的漂泊之感紧密相连。秋风中,树叶从异乡的树上飘落,而诗人独对寒灯,倍感孤独。秋叶在这里象征着诗人在他乡的漂泊不定,就像树叶离开树木一样,无根可依,使整个秋天都充满了羁旅的愁绪。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风鸣两岸叶”描绘了秋风中两岸树叶沙沙作响的画面。在昏暗的夜色下,江风呼啸,吹动秋叶,与孤舟、明月相呼应,烘托出诗人在旅途的孤独和对远方旧友的思念。秋叶的声响在江面上回荡,更显秋夜的凄凉,也为秋天的江景增添了几分落寞。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天寒红叶稀”写出了秋意渐浓时山中的景色。天气寒冷,红叶变得稀少,寥寥几片红叶点缀在山间,在白石、青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这稀少的红叶是秋天的色彩象征,虽不多却足以让整个山林充满秋韵,展现出一种清幽淡雅的秋之美。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虽未直接描写秋叶,但秋风与秋叶息息相关。秋风起,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那风中仿佛裹挟着飘落的秋叶,承载着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种无形的秋叶意象,让整个秋天都充满了浓浓的乡愁,秋风就像是传递秋叶般的思念使者。
《登万岁楼》(孟浩然)
“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斜分远岸近枯杨”中的“枯杨”叶子在秋季凋零,成为秋景的一部分。诗人登上万岁楼,看到远处岸边的枯杨,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秋叶凋零后的枯杨与其他秋季元素一起,勾勒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加深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愁和孤独之感。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凭栏人独愁。”
“秋色老梧桐”将秋天的色彩赋予了梧桐树叶。在秋天的氛围中,梧桐树叶变得枯黄、衰老,呈现出一种沧桑的美感。这种秋叶的变化体现了秋天的成熟与萧瑟,诗人独倚北楼,面对这样的秋景,心中涌起孤独忧愁之情,让整个秋天都弥漫着诗人的惆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虽主题是听闻喜讯,但“青春作伴好还乡”暗示了季节。“青春”指春天,与秋季相对,由此可联想到诗人之前在秋天的漂泊之苦,那些秋风中飘落的秋叶如同他的忧愁。如今喜讯传来,即将告别秋季般的艰难时光,迎来春天般的希望,从侧面体现出秋叶象征的苦难岁月。
《秋夜曲》(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此诗虽未着重描写秋叶,但在秋夜的氛围中,可以想象出庭院中或许有秋叶在微风中轻轻飘落。秋露、秋夜与可能存在的秋叶共同营造出一种冷清、寂寞的氛围,烘托出女子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哀怨,让秋天的夜晚更显凄凉。
来源:让梦想起飞427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