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出大学时的日记本,里面记着一段特傻的事:那会儿为了跟班里最“酷”的女生小雅处好关系,我天天帮她带早饭、抄笔记,甚至她生日我攒了半个月生活费买了支钢笔。可结果呢?有次我发烧请假,想让她帮忙把作业带给老师,她就回了句“没空”,转头就跟别人去看电影
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出大学时的日记本,里面记着一段特傻的事:那会儿为了跟班里最“酷”的女生小雅处好关系,我天天帮她带早饭、抄笔记,甚至她生日我攒了半个月生活费买了支钢笔。可结果呢?有次我发烧请假,想让她帮忙把作业带给老师,她就回了句“没空”,转头就跟别人去看电影了。
后来我才明白,她不是“酷”,是打心底里不想跟人来往——班里聚餐她永远找借口缺席,小组作业她要么不说话要么直接甩脸,连室友跟她分享零食,她都能冷着脸不接。那时候我还安慰自己“她就是性格内向”,直到吃了亏才懂:有些话少不合群的人,不是慢热,是根本没把别人放在眼里。
这让我想起去年跟我爸重看《水浒传》,看到林冲那段时,我爸突然叹气:“你看林冲,本事多大啊,可就是太闷了——被高衙内欺负不跟兄弟说,被发配了也不跟人交心,最后被逼上梁山,身边连个能提前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有。要是他早点跟鲁智深多聊聊,说不定能少受好多罪。”
以前我总觉得“不合群”是个性,直到工作后遇到老吴,才彻底改变想法。老吴是我们部门的技术岗,每天坐在工位上一言不发,开会时问他意见,他要么摇头要么说“随便”。有次我们组赶一个重要项目,需要他提供后台数据,我提前三天跟他说,他没拒绝也没答应,结果到截止日期那天,他才说“忘了做”,害得全组人熬夜加班补救,最后项目还被扣了奖金。
事后领导找他谈话,他还委屈:“我以为你们自己能搞定。”你说气人不?这种人不是不懂合作,是打心底里觉得“别人的事跟我没关系”,跟他们走得近,不仅帮不上你,还可能让你平白背锅。
反观我家楼下的王阿姨,那可真是“活宝”——每天早上在小区花园跟人聊天,谁家孩子升学、谁家老人看病,她都门儿清。有次我妈忘带钥匙,站在楼下着急,王阿姨看到了,立马拉我妈去她家坐,还帮着联系开锁师傅;去年王阿姨家孙子没人带,小区里好几个邻居轮流帮忙接孩子。你看,愿意跟人打交道、不把自己关起来的人,身边总有帮衬的人,日子也过得热热闹闹的。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话少的人都要躲着走。我有个发小阿哲,平时也不爱说话,但我知道他是“外冷内热”——我高考失利哭的时候,他没说啥安慰的话,却默默帮我整理了一沓复读资料;我刚工作租房子,他特意请假陪我跑了一下午,还帮我砍价。这种人虽然话少,但心里装着别人,跟他们相处特别踏实。
所以现在我交朋友,特别在意一点:对方是不是愿意跟人“搭茬”——不是说要多外向,至少你跟他分享心事时,他会认真听;你需要帮忙时,他不会敷衍了事。那些总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的人,就算再厉害,我也不会跟他们走太近。
毕竟人这一辈子,谁还没个需要帮忙的时候?跟愿意敞开心扉、真心待你的人来往,难过时有人陪,有事时有人帮,日子才过得有滋有味。至于那些话少又不合群,还总把别人当外人的人,保持距离,其实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爱吃鱼的阿笨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