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浪潮中,贵阳康养职业大学以“匠心独运、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书写了从专科升格为全国唯一以康养为办学特色的本科职业大学和全省第一所本科职业大学的奋进篇章。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浪潮中,贵阳康养职业大学以“匠心独运、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书写了从专科升格为全国唯一以康养为办学特色的本科职业大学和全省第一所本科职业大学的奋进篇章。
作为贵州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学校深入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深耕康养领域,勇挑改革重担,矢志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端康养技能人才。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点”“全国信息化标杆学校”等殊荣,在ABC中国职业本科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3名,为西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贵州智慧”。
贵州省康复医院挂牌成为贵阳康养职业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贵阳康养职业大学供图)
以改革破题 构建职教本科新范式
新时代、新征程、新赛道,呼唤新作为。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党委深刻认识到,职业本科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先解决“办什么样的职教本科”和“怎样办职教本科”这两大核心命题。学校全体教职工深入研讨,最终明确了“建双高、走康养、强专业、兴产业”发展思路和“强内涵、强专业、强特色、强融合”发展路径。
面对医学教育与职教本科的双重挑战,学校以“破局者”姿态,以“三教”改革、“三风”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搭建“三通三新”人才培养“立交桥”。在这一体系下,学校打造了“三段一体”专业链、“三维一体”资源链与“三级一体”书证融通链,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扭转学校医药卫生专科人才培养“普本模式”。
在治理体系优化方面,学校以“一章八制”为核心,全面梳理和修订各类规章制度246项,构建起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在二级学院管理上,按照“放管结合、权责对等”原则,赋予学院更大发展自主权,同时建立配套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关键支撑。学校创新实施“青年教师启航—学科专业带头人领航—骨干教师护航”培养机制,通过校企互聘、企业实践、专项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目前,学校已组建692名专任教师的队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8%,“双师型”教师410人,并聘请了205名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导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1年2月,学校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省级高水平康养专业群及省高水平学校。同年5月,学校升格为全国第一所康养特色职业本科大学,标志着学校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以匠心育人 锻造康养人才新高地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此,学校紧贴贵州省“强省会”行动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围绕“康养到贵州”品牌战略,设置了19个职业本科专业和13个专升本专业,开发教学、实训实习等各类标准1000余份。形成了以“中药制药专业群”“现代家政专业群”为引领,“护理专业群”“康复治疗专业群”为支撑的职业本科专业群架构。学校开发的康养专业群教学标准填补了国家康养类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的空白,为全国同类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金”建设是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学校获“兴黔富民”“技能贵州”等项目62项,获批“贵州省药用资源康养产品工程中心”“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18个科研平台和团队。学校还牵头组建全国智慧家政产教融合共同体和中药民族药市域产教联合体,将课堂延伸到产业链最前沿。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学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22年,学校与中南大学共建“护理湘雅班”,开创了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贯通培养的新模式;与省内18所中职学校合作开展“3+4”中本贯通培养,搭建人生出彩的“立交桥”,为学生多样化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
校企合作结出丰硕成果。学校与头部企业开办“家和”“泰康”等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推动贵阳市属三甲医院成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彻底改变了建校80余年来没有直属附属医院的历史;还联合政府、企业共建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和行业共同体、现代产业学院等,为学校实现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学校以百企进校、百团服务、百技助产、百品入市“四百工程”为抓手,组建了100个师生技术服务团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产值超过3亿元。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真正实现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循环。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药学院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贵阳康养职业大学供图)
以情怀致远 绘就服务社会新图景
作为贵州省职业教育的领军院校,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始终把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视为己任。
作为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组团式”帮扶牵头单位,学校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团队开展教育帮扶,并荣获中宣部“最美教师团队”称号。学校还积极参与“温暖工程”“雨露计划”以及地方慈善总会“筑善同行·情暖学子”等公益项目,精准帮扶家庭困难学子,传递职教大爱。近三年通过各类资助项目共计资助家庭困难学生22400余人次,资助金额超过7500万元。其中,国家助学金累计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1700余人次,资助金额超3700万元。
在社会培训方面,学校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年均开展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等职业技能培训3万余人次;在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方面,学校主动作为,优化专业结构,将传统医学教育从疾病诊疗拓展到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学校先后承办两届“中国—东盟国际化康养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中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技能大赛等重大活动,促成校企合作200余项。
2024年12月,学校迎来又一个重要时刻——成为贵州省首个职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批9个职本专业获得授权,标志着贵州省职业本科教育实现了学位授予的突破,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从“职教突围”到“类型引领”,贵阳康养职业大学用改革之笔、匠心之魂、报国之情,书写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奋进卷答”。
回望来路,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凝聚着全体师生的智慧和汗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将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职业本科发展优势、育人优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担当,为职业本科这艘航船注入澎湃动力,向着建设“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有影响力的职业本科大学‘百年名校’”的目标破浪前行,奋力谱写特色鲜明职业本科大学建设新篇
编辑 杨睿
二审 贺韬
三审 刘钢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