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苍茫的群山之间,曾经因采矿作业留下的“伤疤”正通过一场场生态修复行动重焕生机。挂网喷播植草技术,作为山体复绿的“绿色缝合针”,正以其高效、持久的修复效果成为矿山生态治理的优选方案。然而,施工安全与生态效果并重,方能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守护青山,筑牢生态屏障——采石矿区挂网喷播植草安全施工全攻略
在苍茫的群山之间,曾经因采矿作业留下的“伤疤”正通过一场场生态修复行动重焕生机。挂网喷播植草技术,作为山体复绿的“绿色缝合针”,正以其高效、持久的修复效果成为矿山生态治理的优选方案。然而,施工安全与生态效果并重,方能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一、生态使命:让伤痕披上绿装
采矿活动导致山体裸露、水土流失,不仅破坏自然景观,更威胁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挂网喷播技术通过锚网固定坡面、喷射基质与草种,模拟自然植被演替过程,实现快速绿化。这一技术如同为山体披上“生态铠甲”,既能稳固岩土层,又能恢复生物多样性,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二、安全施工六大核心准则
1. 边坡稳定性“体检”先行
施工前必须对矿区边坡进行地质勘探,采用无人机三维建模或地质雷达检测,识别潜在滑坡、崩塌风险区域。对危岩区域采取预应力锚索加固或清除浮石,确保施工“地基”安全。
2. 防护网编织生命屏障
采用高镀锌钢丝网或高分子材料网,网格尺寸需适配坡面破碎程度(一般8cm×8cm~15cm×15cm)。
安装时遵循“自上而下、分片固定”原则,锚钉间距不超过1.5m,确保网面与坡面紧密贴合。
对陡峭岩壁(坡度>70°)采用双层挂网+三维植被网叠加工艺,增强附着效果。
3. 喷播设备安全操作规范
设备选型需匹配工程规模,湿喷机射程宜大于30m,配备智能计量系统确保基质配比精准。
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作业前检查液压系统、喷射管路密封性,佩戴防尘面罩及护目镜。
风力>4级或雨天禁止喷播,防止基质飞溅造成人员伤害。
4. 施工人员立体防护体系
高空作业配备五点式安全带、速差防坠器,设置双钩安全绳交替移动。
坡面施工搭建临时作业平台,铺设防滑脚手板,设置生命绳+安全网双重防护。
建立“班前5分钟安全警示”制度,配备急救箱及通讯设备。
5. 绿色基质中的安全密码
选用保水性强、pH值中性的客土材料,添加黏合剂比例需经实验室验证(通常0.3%~0.5%)。
草种选择遵循“本土优先”原则,配置比例建议:灌木20%+草本80%(如紫穗槐+高羊茅组合)。
规避外来入侵物种,喷播前进行种子活力检测(发芽率≥85%)。
6. 全周期动态监测机制
安装北斗位移监测终端,对重点区域实施毫米级形变监控。
设置人工巡查路线,雨后72小时内必检排水沟、截水沟畅通情况。
建立应急响应预案,储备抢险物资,确保1小时内可启动滑坡应急处理。
三、安全与生态的双赢实践
在浙江某废弃矿山治理工程中,施工团队通过“无人机巡检+三维激光扫描”实时监测坡面变化,结合智能喷播机器人实现精准作业。项目完成后,植被覆盖率从12%跃升至95%,未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这一案例证明,科技赋能与安全管控能让生态修复事半功倍。
结语:青山为证,安全为基
山体复绿不是简单的“涂脂抹粉”,而是一场需要智慧与匠心并存的生态战役。让我们以安全为笔,以科技为墨,在裸露的岩壁上绘就绿色希望,让每一座矿山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者。守护青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来源:鞍山气象早知道